巅峰学霸 第46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郑希文想过人工智能发展到最后可能会战胜许多岗位。
  但他从没想过这东西能难住数学家。毕竟构建七月的数学理论可都是数学家研究出来的。
  所以虽然七月又给他惹了些麻烦,但他是真越来越不敢小看七月了。
  毕竟这玩意儿都会出数学题了,这代表着七月已经有资格鄙视他了主要是跟乔喻在一起待的久了,很容易就会想起曾经高中阶段,被数学支配的恐惧。
  现在跟七月沟通,也会不自觉回想起学函数、导数、圆锥曲线时,怎么都弄不明白的苦恼最近互联网上又开始流行玩什么抽象。每次看到这些内容,郑希文都想建议那些喜欢抽象的网友去随便找一本讲函数的数学书看看。
  那里面讲述的内容才真叫抽象。都不需要看太高深的部分,甚至不涉及高数。
  了解下复合函数、分段函数、极值、最值问题这些东西就行了。
  比如探究一下为什么0.9的循环等于1。
  大概是对于七月又多了一层滤镜,所以这次郑希文配合工作非常积极。
  只用了一天时间就照着田老发来的名单,把该邀请的人都邀请到了。
  这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来,这些数学家在世界各地,加上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最好还是通过最直接的方式联系,而不是通过邮件,所以还得考虑时差。
  二来,还得配合七月的出题考核。所以有些话要说得很委婉,总不能伤了这些数学家的自尊心—
  总之,七月不但擅长出数学难题,更擅长给郑希文出一些工作上的难题,
  好在这次郑希文是真没什么怨言。主要是他有种预感。
  能证明他比七月强的机会不多了。等七月再成长个半年一年的,说不定他就没这种机会证明自己了在报告会一天前,临时成立的组委会确认了这次到访乔喻报告会的名单,总计1237
  人。
  其中有八百三十八位数学家,其他的则是随行的学生跟数学家的助手们。
  这个数字比预计中要少了大概一半,不过也无所谓了。
  七月既然选择了用出题筛选的方式来发送邀请函,自然得有效果。
  能看到七月后台决策过程的郑希文很感慨。
  在规定时间内仅有五百七十三位数学家是靠解决这个问题才拿到邀请码的。
  当然五百多位数学家是否独立解决问题还存疑,
  毕竟这属于开卷考试,还没有监考老师的。
  很多数学家之间本就有着极多交流。虽然鉴于规则,可能不会直接给出答案,但将关键步骤的思路以讨论的形式说一下,也是有可能的。
  郑希文还知道,另外还有七百多位数学家大概是得出了错误的答案。
  这个统计数字是组委会那边的数据。
  因为大概就有这么多数学家直接打电话到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这边来询问他们明明已经解开了题目,并按照提示给谜底邮箱发了邮件,却没有回复。
  说实话,如何安抚这些题目做错的数学家也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
  尤其是当这些数学家有着一种蜜汁自信,总觉得自己不可能错的时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