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母归来 第121节(2 / 4)
看着这沉甸甸的账本,沈安宁一度有些难为情。
宁王却大方称赞道:“是陆夫人有经商头脑,慧眼独具罢了,能同本王看上同一处地方的,在当时整个京城也只有陆夫人一人而已。”
宁王眼底非但没有任何亏损的遗憾,反倒满是毫不掩饰的对沈安宁的欣赏。
工部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整个皇城有何处变动自然逃不过他的眼,他是这座城市的制定者之一,自然慧眼独具,可对方区区一介内宅妇人,既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又有先声夺人,同他据理力争的勇气,如何不叫他刮目相看。
“何况,区区一年十几万两,能换得母妃身子康健,是本王赚大发了才是。”
宁王如是这般说着。
听宁王这般说着,沈安宁这才心安理得下来,又听闻她提及董太妃,便又问道:“对了,王爷,太妃近来身子可还好。”
宁王道:“自吃了陆夫人那道药方后,又严格听从陆夫人昔日那番指令后,这大半年来,本王每月都亲自陪同母妃上山拜佛,母妃身子已轻减不少,对了,过年宫宴上还问及夫人,对夫人可谓是满口挂念的很。”
宁王口吻透着淡淡的打趣,尤其是提及严格听从昔日沈安宁的那番指令时,眼里溢出一抹似笑非笑。
却听得沈安宁的脸有些温热不已。
那时她一心想要拿下仙鹤楼,言辞有些逾越了,如今想来,当真是尬得脚趾扣地。
然而一抬眼,对上宁王目光定定的眸光时,不知是不是沈安宁想多了,总觉得宁王眼底的笑意过于温和了,沈安宁怔了一下,立马收回了视线。
对方宁王亦好似缓过了神来,轻轻咳了一声,亦同时收回了目光。
屋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沈安宁一抬眼,这才发现方才还在的三位掌柜不知何时竟已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
宁王喜静,是以方才进屋前她的侍女白桃等人都候在了门外,沈安宁心头一惊,这才后知后觉,此刻偌大的雅间内竟只剩下了他们二人。
孤男孤女,着实不妥。
虽沈安宁同陆绥安已有和离的打算,可在顺利和离之前,她名义上仍然是陆家的长媳,而退一万步来说,她即便同陆家毫无关系,也断然不是同一名男子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下去的理由。
是以,沈安宁反应过来后,立马便要起身告辞,恰逢这时,宁王好似察觉到了,还不待沈安宁开口,便已极有分寸的起了
身,二人均未说什么,竟极有默契的同时朝外走去。
一路走到了门口处,忽见宁王开口道:“对了,陆夫人,你们沈家近来有名的很,就连皇兄都知晓庄先生借住沈家一事了,昨日还问及了本王。”
又道:“本王正好有一旧友,崇拜先生多年,他有一子,正好到了参加科考的年纪,亦想将其子送到沈家求学,不知陆夫人可还有多余的名额?”
宁王含笑的相问着。
问这话时,宁王语气娴熟,就像同她是多年的旧友般。
沈安宁没想到庄先生竟有这般能量和名气,竟先后引得陛下和宁王殿下都开口问及,而她每年在宁王这里赚了十多万两银子的便宜,若这点小事都不愿给面子的话,便是自己不会做人了。
不多时,只见沈安宁爽快笑道:“旁人不行,王爷这里不行也得行。”
说着,两人相视一笑。
一前一后行至门口的位置。
沈安宁在门前朝着宁王福了福身,告辞。
临走前,却见宁王殿下深深看了她一眼,似乎有话想说,又一时隐住了,沈安宁脚步顿了片刻,便见宁王抬头注视着她的双眸,忽而问道:“陆大人此去江南甚久,可常有来信?” ↑返回顶部↑
宁王却大方称赞道:“是陆夫人有经商头脑,慧眼独具罢了,能同本王看上同一处地方的,在当时整个京城也只有陆夫人一人而已。”
宁王眼底非但没有任何亏损的遗憾,反倒满是毫不掩饰的对沈安宁的欣赏。
工部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整个皇城有何处变动自然逃不过他的眼,他是这座城市的制定者之一,自然慧眼独具,可对方区区一介内宅妇人,既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又有先声夺人,同他据理力争的勇气,如何不叫他刮目相看。
“何况,区区一年十几万两,能换得母妃身子康健,是本王赚大发了才是。”
宁王如是这般说着。
听宁王这般说着,沈安宁这才心安理得下来,又听闻她提及董太妃,便又问道:“对了,王爷,太妃近来身子可还好。”
宁王道:“自吃了陆夫人那道药方后,又严格听从陆夫人昔日那番指令后,这大半年来,本王每月都亲自陪同母妃上山拜佛,母妃身子已轻减不少,对了,过年宫宴上还问及夫人,对夫人可谓是满口挂念的很。”
宁王口吻透着淡淡的打趣,尤其是提及严格听从昔日沈安宁的那番指令时,眼里溢出一抹似笑非笑。
却听得沈安宁的脸有些温热不已。
那时她一心想要拿下仙鹤楼,言辞有些逾越了,如今想来,当真是尬得脚趾扣地。
然而一抬眼,对上宁王目光定定的眸光时,不知是不是沈安宁想多了,总觉得宁王眼底的笑意过于温和了,沈安宁怔了一下,立马收回了视线。
对方宁王亦好似缓过了神来,轻轻咳了一声,亦同时收回了目光。
屋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沈安宁一抬眼,这才发现方才还在的三位掌柜不知何时竟已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
宁王喜静,是以方才进屋前她的侍女白桃等人都候在了门外,沈安宁心头一惊,这才后知后觉,此刻偌大的雅间内竟只剩下了他们二人。
孤男孤女,着实不妥。
虽沈安宁同陆绥安已有和离的打算,可在顺利和离之前,她名义上仍然是陆家的长媳,而退一万步来说,她即便同陆家毫无关系,也断然不是同一名男子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下去的理由。
是以,沈安宁反应过来后,立马便要起身告辞,恰逢这时,宁王好似察觉到了,还不待沈安宁开口,便已极有分寸的起了
身,二人均未说什么,竟极有默契的同时朝外走去。
一路走到了门口处,忽见宁王开口道:“对了,陆夫人,你们沈家近来有名的很,就连皇兄都知晓庄先生借住沈家一事了,昨日还问及了本王。”
又道:“本王正好有一旧友,崇拜先生多年,他有一子,正好到了参加科考的年纪,亦想将其子送到沈家求学,不知陆夫人可还有多余的名额?”
宁王含笑的相问着。
问这话时,宁王语气娴熟,就像同她是多年的旧友般。
沈安宁没想到庄先生竟有这般能量和名气,竟先后引得陛下和宁王殿下都开口问及,而她每年在宁王这里赚了十多万两银子的便宜,若这点小事都不愿给面子的话,便是自己不会做人了。
不多时,只见沈安宁爽快笑道:“旁人不行,王爷这里不行也得行。”
说着,两人相视一笑。
一前一后行至门口的位置。
沈安宁在门前朝着宁王福了福身,告辞。
临走前,却见宁王殿下深深看了她一眼,似乎有话想说,又一时隐住了,沈安宁脚步顿了片刻,便见宁王抬头注视着她的双眸,忽而问道:“陆大人此去江南甚久,可常有来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