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亡夫长兄借子后 第82节(2 / 4)
母子连心, 想到分隔两地的孩子,田岁禾就抑制不住泪水。
宋持砚搂着她安抚:“我们的孩子, 是个女孩,郑氏说她很壮实, 像你,也像我。”
知她困惑,他解释道:“当初郑氏会想让你借我的种生子, 并非只是因为柳姨娘受了刺激,才想争家业,更因认为我并非亲子, 与她之间生分,想用一个孩子和你加深我与三弟、与宋家、与她的牵绊。”
“她更想自己的血脉能回宋家,在决定接你回来与我借.种生子之前,她就抱着这个念头, 派人敦促亲生女儿杨氏与女婿要孩子,你们恰好相隔半月怀上,时机合适。”
“郑氏见此,暗中把杨氏送来开封待产, 以备换子。若她的外孙是女孩,她不会换孩子。但只要是男丁,她就会设法让亲外孙与你我的孩子对换,名正言顺回宋家,同时扣着你我的孩子。”
孩子养在杨氏膝下,多少会有感情,日后哪怕东窗事发,看着孩子面上,他与田岁禾不会赶尽杀绝。
田岁禾听得发抖。
朱门大户内的算计竟然到了这样令人胆寒的地步。
这与人牙子有什么区别?
宋持砚也是宋家人,她忽然后退,“那你……是不是从偷听到郑氏和三叔公的话那时便知道孩子的事,一直没告诉我?”
宋持砚把她拉了回来,不允许他们之间有太多距离。
即便只有半步。
“我并不知情,这两日才确定郑氏的女儿还活着。”
郑氏的姑母是三叔公之妻,两次换子,都有三叔公在暗中相助。甚至郑氏的女儿,也由三叔公之女收养。
在三叔公帮衬下,换子天衣无缝,连他留在山庄的暗探都瞒过了。
在宋持砚解释下,田岁禾回想生子那一夜,明白了一切。
早在她临盆前,三叔公就派人对福嬷嬷的儿子动手脚,因而福嬷嬷隔三差五时常需要处理家事,“这样一来,哪怕你临盆当日,福嬷嬷家人找来,也不显得突兀。”
她们掐准田岁禾快生出孩子的时候,让福嬷嬷赶回来。这样一来,福嬷嬷刚到附近,孩子刚出生。
田岁禾虚弱至极,更被架在榻上,无法去留意周遭情形,稳婆便借着布帘和众人声音的遮掩,把早已藏好的孩子换了。
“庄子很大,暗卫都忙着盯住你和郑氏,不会留意隐蔽之处,那日她们给孩子喂了安神汤药,把孩子先藏在耳房。耳房有暗门与正房连着,他们通过暗门,在福嬷嬷进门查看之前,迅速把孩子换了,并掐痛孩子,让孩子哭出声。”
杨氏的孩子就比田岁禾的孩子早出生半月,与初生婴孩并无差别,因而足够以假乱真,而福嬷嬷因为自家事回来晚了,有渎职的嫌疑,自然不敢深究。
田岁禾久久没能平复。
宋持砚亦然,郑氏做得太缜密,若非这些年母亲太偏心,他可能不会因为那句“只有一个孩子”而怀疑,哪怕起疑后派人去查,也始终无果。直到他派人假扮柳姨娘的人,郑氏自乱阵脚,越想遮掩越露出马脚。
田岁禾抬起脸,芙蓉面哭花了,像被人抢了糖果的小孩,双眸中燃着火苗,“我要见她!”
宋持砚用帕子细致地给她擦脸,“再等几日。”
田岁禾戒备地起身,“为何还要等?你也想把孩子藏起来?”
她如今是惊弓之鸟,处处戒备,宋持砚放下帕子,“孩子不在开封,但不必担心,我手中还有郑氏的外孙,她与她的女儿定然都舍不得,只能护好孩子。”
田岁禾担心的不止现在,“那以前呢,她有没有受苦?”
“他们不会,也不敢。”
宋持砚不放过她每一瞬神色,比当年殿试还慎重。 ↑返回顶部↑
宋持砚搂着她安抚:“我们的孩子, 是个女孩,郑氏说她很壮实, 像你,也像我。”
知她困惑,他解释道:“当初郑氏会想让你借我的种生子, 并非只是因为柳姨娘受了刺激,才想争家业,更因认为我并非亲子, 与她之间生分,想用一个孩子和你加深我与三弟、与宋家、与她的牵绊。”
“她更想自己的血脉能回宋家,在决定接你回来与我借.种生子之前,她就抱着这个念头, 派人敦促亲生女儿杨氏与女婿要孩子,你们恰好相隔半月怀上,时机合适。”
“郑氏见此,暗中把杨氏送来开封待产, 以备换子。若她的外孙是女孩,她不会换孩子。但只要是男丁,她就会设法让亲外孙与你我的孩子对换,名正言顺回宋家,同时扣着你我的孩子。”
孩子养在杨氏膝下,多少会有感情,日后哪怕东窗事发,看着孩子面上,他与田岁禾不会赶尽杀绝。
田岁禾听得发抖。
朱门大户内的算计竟然到了这样令人胆寒的地步。
这与人牙子有什么区别?
宋持砚也是宋家人,她忽然后退,“那你……是不是从偷听到郑氏和三叔公的话那时便知道孩子的事,一直没告诉我?”
宋持砚把她拉了回来,不允许他们之间有太多距离。
即便只有半步。
“我并不知情,这两日才确定郑氏的女儿还活着。”
郑氏的姑母是三叔公之妻,两次换子,都有三叔公在暗中相助。甚至郑氏的女儿,也由三叔公之女收养。
在三叔公帮衬下,换子天衣无缝,连他留在山庄的暗探都瞒过了。
在宋持砚解释下,田岁禾回想生子那一夜,明白了一切。
早在她临盆前,三叔公就派人对福嬷嬷的儿子动手脚,因而福嬷嬷隔三差五时常需要处理家事,“这样一来,哪怕你临盆当日,福嬷嬷家人找来,也不显得突兀。”
她们掐准田岁禾快生出孩子的时候,让福嬷嬷赶回来。这样一来,福嬷嬷刚到附近,孩子刚出生。
田岁禾虚弱至极,更被架在榻上,无法去留意周遭情形,稳婆便借着布帘和众人声音的遮掩,把早已藏好的孩子换了。
“庄子很大,暗卫都忙着盯住你和郑氏,不会留意隐蔽之处,那日她们给孩子喂了安神汤药,把孩子先藏在耳房。耳房有暗门与正房连着,他们通过暗门,在福嬷嬷进门查看之前,迅速把孩子换了,并掐痛孩子,让孩子哭出声。”
杨氏的孩子就比田岁禾的孩子早出生半月,与初生婴孩并无差别,因而足够以假乱真,而福嬷嬷因为自家事回来晚了,有渎职的嫌疑,自然不敢深究。
田岁禾久久没能平复。
宋持砚亦然,郑氏做得太缜密,若非这些年母亲太偏心,他可能不会因为那句“只有一个孩子”而怀疑,哪怕起疑后派人去查,也始终无果。直到他派人假扮柳姨娘的人,郑氏自乱阵脚,越想遮掩越露出马脚。
田岁禾抬起脸,芙蓉面哭花了,像被人抢了糖果的小孩,双眸中燃着火苗,“我要见她!”
宋持砚用帕子细致地给她擦脸,“再等几日。”
田岁禾戒备地起身,“为何还要等?你也想把孩子藏起来?”
她如今是惊弓之鸟,处处戒备,宋持砚放下帕子,“孩子不在开封,但不必担心,我手中还有郑氏的外孙,她与她的女儿定然都舍不得,只能护好孩子。”
田岁禾担心的不止现在,“那以前呢,她有没有受苦?”
“他们不会,也不敢。”
宋持砚不放过她每一瞬神色,比当年殿试还慎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