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堂姐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第12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别说这形容还挺贴切。
  也不知领居这话男人听见没有,反正听她笑出声时,男人还一本正经地问了她一句在笑什么。
  谢欣怡摇头没说话,去申大娘家找到了串门的谢母。
  申大娘在谢欣怡她们买房的时候就见过顾屿,后来男人来收拾房间时,申大娘不止一次给俩人送水送吃的来,对顾屿这个冷脸怪,大娘没别的街坊那么陌生,对他倒是热情的很。
  昨天做团圆饭的时候,谢母把顾家带来的大虾给申大娘孙子拿来了不少,眼下见谢欣怡和顾屿难得到家里来,申大娘就把家里用来招待贵客的零嘴都拿了出来。
  申大娘和大儿子住在一起,大儿子今天回他媳妇家去了,留下不到两岁的小儿子在家,刚好和小月儿做玩伴。
  俩孩子脱了鞋在大炕上玩着玩具,申大娘则和谢母说着家长里短。
  没手机,没电视,谢欣怡却感到比在后世的气氛充实有趣。
  听谢母和大娘摆过去的事,不知不觉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今年年三十和初一在谢欣怡家过的,初二到初八就开始了走亲访友模式。
  好在顾家直系亲属不是很多,小姑不在,就大姑一家,还有就是文淑华娘家那边。
  大姑家,谢欣怡初三和顾家人一起去转了下,初四的时候带小月儿一起去文淑华娘家看了看老爷子。
  文淑华娘家情况复杂,谢欣怡刚嫁来顾家没多久就听顾老太提过,说文淑华不爱回家的原因,主要是家里兄妹间关系太复杂。
  文老爷子跟顾老爷子是老战友,后来分配的军区不同,来往也是在文淑华和顾豪庭结婚后才有的,但也不密切。
  两老人性格不合,志趣更是不一样,特别是家庭责任感。
  文老爷子不是京市本地人,当年在乡里生下两儿两女后去当的兵,后来在部队领导介绍下认识了文淑华她妈,瞒着对方生下文淑华,然后乡下女人病重,文老爷子就把几个孩子接了上来。
  上面几个哥哥姐姐跟文淑华不是一个妈生的,到京市后跟她一直玩不到一块,还明里暗里说文淑华她妈是破鞋。
  这些事文老爷都知道,但他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从前文母在的时候文淑华还会看在母亲的面上有所顾忌,后来文母病逝,文淑华又嫁到了顾家,跟文家那边联系就更少了。
  除了每年过年会带着顾屿顾颖回去探望一下,其他时候都是她自己拿着过节礼去走个过场就回来了。
  去年小月儿小,文淑华没让谢欣怡两口子跟着过去,今年小月儿满周岁了,文淑华就把她当作新娃娃带回了文家。
  礼物是过年前就买好了,谢欣怡之前结婚第一年的时候和顾屿一起来过他姥爷家,那时就见过文家所有的人,眼下再次来到这里,还是跟第一次一样,有些不自在。
  不比在顾家,她安静坐在沙发上,文淑华抱着小月儿一个一个给姑爷爷姑奶奶拜年,顾屿坐在她旁边,一会儿给她递个水果,一会儿给她抓把糖,倒一点也不客气。
  “客气什么?”走完过场,拜完年出来,文淑华摸了摸小月儿胀鼓鼓的荷包,“你跟那群人客气就是对她们的不尊重,对吧,小月儿?”
  谢欣怡低头看了看自己同样被塞的满满的荷包还有身旁男人手里都快提不下的东西,有些恍惚。
  他们去文家,到底是拜年呢还是打劫?
  提去两口袋礼物,回来十口袋东西,文家人只要跟文淑华客气说这个那个谁谁谁给的,有多么多么好吃,那文淑华就不跟她们客气,高矮都要拿一点走。
  打秋风打到自己娘家,不是说这个自家媳妇喜欢,就是说那个自家孙女最爱。
  借口找的让人无法拒绝,把文家那几兄妹搞得都不会说话了。
  想到送她们出门时,文家那几兄妹的脸,文淑华长舒了一口气,大呼痛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