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里的重组家庭[六零] 第252节(3 / 4)
她只负责研究考虑这个悬挂系统需要怎么设计,并能不能使用在这个型号的拖拉机身上,至于其他,整个项目组一共六十七个人,总有人能负责并解决这个难题。
她完全没必要在难题上还加上一层,她现有的身份就是零配件的研发,而不是整个项目的总统筹,该分担出去的没必要自己担着。
想明白后,她直接将原有的图稿放在一旁,而是去申请了跃进卡车的悬挂式图稿,先同其他成员将这个部件大致做了出来。
对于他们三人来说,在有原稿的情况下做出一个悬挂式系统真的不算难事。
有材料有工具,他们最后花了两天不到的时间就将跃进卡车的悬挂系统做了出来,大大小小一共十来个零部件,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悬挂系统。
但这个系统不能完全照搬,而是得按照拖拉机的特性作为改动。
江小娥写写画画,王耀两人手头上没什么任务但他们也没闲着,从知道江组来了第一大组是打算研发后,两人惊得不行还有着无措,在他们看来技术和研发完全是两个领域,搞技术的不一定会研发,同样的搞研发的不一定会技术,他们会无措,是担心自己跟着过来会不会拖后腿。
但除了这个担忧之外,他们心里隐隐约约觉得有些激动,如果会技术的同时还能搞研究,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突破,抓住这个机会,以后得到的肯定比想象中还要多!
所以会担忧但同时他们更珍惜这次机会。
刚加入进来还在磨合期间,他们暂时还不知道该怎么协助江组才能将这个研究推动起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配合。
不管江组分配给他们什么工作,他们都会尽力完成绝对不会让自己拖她的后腿!
哪怕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这边都没有任何成果,也没有在江组面前表现出着急的样子,更没有开口出些主意。
两人都很有自知之明,让他们照着图稿去做没问题,但想在原有的图稿上进行改良,那可不仅仅只是随便画几笔那么简单的事。
简单点,他们手中拥有的图稿是无数人用了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经历才反复琢磨出来的。
要是真的那么容易,就不会一直卡到现在还没听到各个方面传来改良的消息。
别说是改良了,就是稍作调整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体,到时候怕是整辆拖拉机都行驶不起来。
也正是因为难,所以王耀两人觉得不过才过去了十几天而已,要真是这么早就有了具体的规划,那真是要上天了!
然而,这一天早上开工之前,他们就亲手收到了江组递过来的计划表,没书写的太详细,只是计划了每个时间段该完成的任务。
而这些任务却让他们特别的惊讶。
首先就是对轮胎胎压的调整,用时两个小时。
然后就是简易弹簧座椅的更换,用时三个小时。
最后三个小时用在前桥悬挂结构性改良的步骤,不过很显然这一步还没有完,具体的步骤都会放在明日以及之后。
最后这一条倒不奇怪,奇怪的是前两个计划。
一般像这种注明时间的计划表都是代表在这个时间内能完成这个项目,也就是说做这个计划表的人,一定有信心也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在这个时间内完成。
这是他们这行都知道的事。
可就是因为知道所以他们很惊讶,惊讶来源于江组将这两个计划都定好了时间,而且还在同一天排了三个任务。
也就是说她对于前两个任务是完全有信心完成的!还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要不然的话总不至于第一个任务还没处理好就直接开始着手准备第二个任务吧?
半途而废卡在那,岂不是特别糟心?
王耀拿着规划表看了好久好久,最后只说了一句,“咱们江组怕是真要上天了!” ↑返回顶部↑
她完全没必要在难题上还加上一层,她现有的身份就是零配件的研发,而不是整个项目的总统筹,该分担出去的没必要自己担着。
想明白后,她直接将原有的图稿放在一旁,而是去申请了跃进卡车的悬挂式图稿,先同其他成员将这个部件大致做了出来。
对于他们三人来说,在有原稿的情况下做出一个悬挂式系统真的不算难事。
有材料有工具,他们最后花了两天不到的时间就将跃进卡车的悬挂系统做了出来,大大小小一共十来个零部件,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悬挂系统。
但这个系统不能完全照搬,而是得按照拖拉机的特性作为改动。
江小娥写写画画,王耀两人手头上没什么任务但他们也没闲着,从知道江组来了第一大组是打算研发后,两人惊得不行还有着无措,在他们看来技术和研发完全是两个领域,搞技术的不一定会研发,同样的搞研发的不一定会技术,他们会无措,是担心自己跟着过来会不会拖后腿。
但除了这个担忧之外,他们心里隐隐约约觉得有些激动,如果会技术的同时还能搞研究,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突破,抓住这个机会,以后得到的肯定比想象中还要多!
所以会担忧但同时他们更珍惜这次机会。
刚加入进来还在磨合期间,他们暂时还不知道该怎么协助江组才能将这个研究推动起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配合。
不管江组分配给他们什么工作,他们都会尽力完成绝对不会让自己拖她的后腿!
哪怕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这边都没有任何成果,也没有在江组面前表现出着急的样子,更没有开口出些主意。
两人都很有自知之明,让他们照着图稿去做没问题,但想在原有的图稿上进行改良,那可不仅仅只是随便画几笔那么简单的事。
简单点,他们手中拥有的图稿是无数人用了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经历才反复琢磨出来的。
要是真的那么容易,就不会一直卡到现在还没听到各个方面传来改良的消息。
别说是改良了,就是稍作调整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体,到时候怕是整辆拖拉机都行驶不起来。
也正是因为难,所以王耀两人觉得不过才过去了十几天而已,要真是这么早就有了具体的规划,那真是要上天了!
然而,这一天早上开工之前,他们就亲手收到了江组递过来的计划表,没书写的太详细,只是计划了每个时间段该完成的任务。
而这些任务却让他们特别的惊讶。
首先就是对轮胎胎压的调整,用时两个小时。
然后就是简易弹簧座椅的更换,用时三个小时。
最后三个小时用在前桥悬挂结构性改良的步骤,不过很显然这一步还没有完,具体的步骤都会放在明日以及之后。
最后这一条倒不奇怪,奇怪的是前两个计划。
一般像这种注明时间的计划表都是代表在这个时间内能完成这个项目,也就是说做这个计划表的人,一定有信心也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在这个时间内完成。
这是他们这行都知道的事。
可就是因为知道所以他们很惊讶,惊讶来源于江组将这两个计划都定好了时间,而且还在同一天排了三个任务。
也就是说她对于前两个任务是完全有信心完成的!还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要不然的话总不至于第一个任务还没处理好就直接开始着手准备第二个任务吧?
半途而废卡在那,岂不是特别糟心?
王耀拿着规划表看了好久好久,最后只说了一句,“咱们江组怕是真要上天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