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2 / 2)
中江农户们的反应更为热烈,中江大家多占地,往年农户租种一亩地,要将七成收成交给地主,遇上灾年,更是颗粒无收还要倒贴租金。
家住城郊的李铁娃,租种地主王家的十亩水田多年,从未敢想过自己能有地。拿到地契那日,他特意杀了家里唯一的鸡,带着妻儿去田埂上祭拜,“爹,娘,咱们家有地了,往后再也不用看地主的脸色。”
只是这股改革的春风,吹到天都及大梁其他大家聚集之地时,却激起了轩然大波。
周敬之乃是周家家主,他坐在书房,面前紫檀木桌案上摆着一份问策,上面密密麻麻的红圈标注着“已分配耕地”“已发放地契”,看得他怒火中烧。
他猛地将茶杯摔在地上,青瓷碎片溅了一地,“荒唐,简直是荒唐,我周家在燕州有千亩良田,世代传承,凭什么要交出去?朝廷发放的地契就是张废纸,没了买卖权,我周家的根基何在?我儿孙后代靠什么生活?”
坐在下首的崔远脸色铁青,手中攥着自家的田亩册,指节泛白,“周家主说得是,我崔家在易州亦有千顷水田,按新税制,每年要缴的税比往年多三倍,这不是刮我们的骨血吗?”
另有人冷笑一声,将一份监察司的巡查记录拍在桌上,“昨日监察司的人上门查田,连我藏在城郊温泉庄子里的五十亩私田都被翻了出来,他们拿着丈量工具,一寸一寸地量,居然连田埂上的菜地都没放过。”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满室都是怨怒,却没人敢提反抗二字。
雁萧关手中握着两样他们无法抗衡的利器,神武军与火器营。
去年北境一战,神武军用新式火炮轰开蛮族城楼的场景,至今仍在大梁流传,听说现在火器营的士兵更是装备精良,寻常士兵根本无法抵挡。
他们要是胆敢反抗,怕是会落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明着对抗不行,暗着来总可以吧?”周敬之压低声线,眼中闪过阴狠,“我已派人去联络其他地方的大族,他们名下的田亩比我们还多,定不会坐视不理。”
“再者,皇室宗亲里哪个没有万顷良田?只要我们联合起来,哪怕不能推翻改制,也能逼着陛下让步。”这话一出,几人纷纷点头。
天都城南,清雅居茶馆的二楼包厢内,周敬之与皇亲赵王相对而坐。赵王端着茶杯,手指摩挲着杯沿,语气带着犹豫,“周家主,陛下手段强硬,我们这么做会不会引火烧身?”
周敬之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一份密报,“王爷放心,我已联络了两百多位官员,十位宗亲,数十大家家主,只要我们联名上书,要求陛下顾及世家根基,暂缓改制,陛下总不能把我们所有人都处置了吧?再说,太上皇还在宫里,他总不会看着皇室宗亲受委屈!”
赵王看着密报上密密麻麻的签名,眼中的犹豫渐渐散去,点了点头,“好,我便信你一次。”
与此同时,崔明远则在自家府邸宴请天都数家家主,酒过三巡,他端着酒杯站起来,声音洪亮,“诸位,陛下的改制是要断我们的活路,我们手中的田亩乃是祖宗传下来的基业,怎能说交就交?从今日起,我们都不要配合土地司的登记,也不要交新税,只要我们拧成一股绳,陛下迟早会让步。”
“对,不能交。”
“我们跟陛下耗到底。”
诸人纷纷响应,酒杯碰撞的声音里藏着尽是对改革的抗拒与对利益的执念。
可这些小动作在雁萧关与明几许面前,只称得上隔靴搔痒。
雁萧关面前的墙上挂着一张关系图,图上用红绳将周敬之、崔明远、赵王等人连在一起,旁边标注着他们的私下联络次数。
官修竹站在图前,指着红绳密集的区域,语气带着担忧,“陛下,这些人私下联络得越来越频繁了,甚至开始煽动百姓抵制改制,要不要先抓几个杀鸡儆猴?” ↑返回顶部↑
家住城郊的李铁娃,租种地主王家的十亩水田多年,从未敢想过自己能有地。拿到地契那日,他特意杀了家里唯一的鸡,带着妻儿去田埂上祭拜,“爹,娘,咱们家有地了,往后再也不用看地主的脸色。”
只是这股改革的春风,吹到天都及大梁其他大家聚集之地时,却激起了轩然大波。
周敬之乃是周家家主,他坐在书房,面前紫檀木桌案上摆着一份问策,上面密密麻麻的红圈标注着“已分配耕地”“已发放地契”,看得他怒火中烧。
他猛地将茶杯摔在地上,青瓷碎片溅了一地,“荒唐,简直是荒唐,我周家在燕州有千亩良田,世代传承,凭什么要交出去?朝廷发放的地契就是张废纸,没了买卖权,我周家的根基何在?我儿孙后代靠什么生活?”
坐在下首的崔远脸色铁青,手中攥着自家的田亩册,指节泛白,“周家主说得是,我崔家在易州亦有千顷水田,按新税制,每年要缴的税比往年多三倍,这不是刮我们的骨血吗?”
另有人冷笑一声,将一份监察司的巡查记录拍在桌上,“昨日监察司的人上门查田,连我藏在城郊温泉庄子里的五十亩私田都被翻了出来,他们拿着丈量工具,一寸一寸地量,居然连田埂上的菜地都没放过。”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满室都是怨怒,却没人敢提反抗二字。
雁萧关手中握着两样他们无法抗衡的利器,神武军与火器营。
去年北境一战,神武军用新式火炮轰开蛮族城楼的场景,至今仍在大梁流传,听说现在火器营的士兵更是装备精良,寻常士兵根本无法抵挡。
他们要是胆敢反抗,怕是会落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明着对抗不行,暗着来总可以吧?”周敬之压低声线,眼中闪过阴狠,“我已派人去联络其他地方的大族,他们名下的田亩比我们还多,定不会坐视不理。”
“再者,皇室宗亲里哪个没有万顷良田?只要我们联合起来,哪怕不能推翻改制,也能逼着陛下让步。”这话一出,几人纷纷点头。
天都城南,清雅居茶馆的二楼包厢内,周敬之与皇亲赵王相对而坐。赵王端着茶杯,手指摩挲着杯沿,语气带着犹豫,“周家主,陛下手段强硬,我们这么做会不会引火烧身?”
周敬之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一份密报,“王爷放心,我已联络了两百多位官员,十位宗亲,数十大家家主,只要我们联名上书,要求陛下顾及世家根基,暂缓改制,陛下总不能把我们所有人都处置了吧?再说,太上皇还在宫里,他总不会看着皇室宗亲受委屈!”
赵王看着密报上密密麻麻的签名,眼中的犹豫渐渐散去,点了点头,“好,我便信你一次。”
与此同时,崔明远则在自家府邸宴请天都数家家主,酒过三巡,他端着酒杯站起来,声音洪亮,“诸位,陛下的改制是要断我们的活路,我们手中的田亩乃是祖宗传下来的基业,怎能说交就交?从今日起,我们都不要配合土地司的登记,也不要交新税,只要我们拧成一股绳,陛下迟早会让步。”
“对,不能交。”
“我们跟陛下耗到底。”
诸人纷纷响应,酒杯碰撞的声音里藏着尽是对改革的抗拒与对利益的执念。
可这些小动作在雁萧关与明几许面前,只称得上隔靴搔痒。
雁萧关面前的墙上挂着一张关系图,图上用红绳将周敬之、崔明远、赵王等人连在一起,旁边标注着他们的私下联络次数。
官修竹站在图前,指着红绳密集的区域,语气带着担忧,“陛下,这些人私下联络得越来越频繁了,甚至开始煽动百姓抵制改制,要不要先抓几个杀鸡儆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