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万万岁_分卷阅读_238(3 / 4)
不过半个月的行程,付铮这一行都走了将近一个月,还没到金州,再加上各种流言,似乎就坐实了付铮别有用心一般。
可实际上,魏西溏真正担心的,是付铮是不是半路遇到了什么事。
付铮之事尚未有个定夺下落,魏西溏却接到了一封密报。
密报所写之事前所未闻匪夷所思,看的魏西溏一时竟不知是真是假。
密报是西洲魏氏的一位老亲王命人送来的,可信度实在十分之高,而老亲王正在赶往金州的路上。
魏西溏看到那信之后,并未声张,而是连夜命人前往半道接迎,三日后老亲王入金州见驾。
魏西溏屏退四周,不顾老亲王一路奔波,直接抓着那份密报,走到他的面前:“朕三日前接到瑜王爷的亲笔函,这等大逆不道之事事关前帝遗孤之事,瑜王爷可知落笔有痕毁无可毁之理?你一封书信,可毁多人之命,朕只问你,密函之事,究竟是真是假,消息从何而来?”
一把年纪的瑜王爷赶紧跪了下来:“陛下!老臣不敢欺瞒陛下,正是因为事关重大,涉及前帝遗孤一事,老臣才亲自前来跟陛下禀报。老臣敢写下此信禀明陛下,就是因为老臣早已查清事实,才更加不敢隐瞒。”
魏西溏后退一步,然后她追问:“怎么说?”
“陛下,前帝遗孤一事老臣是今年才知,只是不敢确认,后来机缘巧合之下,老臣才意外得知此事。当年此事已有先兆,只是老臣并未多想,如今一想,才发现原来事出有因。”老亲王跪下来,颤抖着声音道:“二十多年前,前帝那时还算英明,曾有一次微服私访,路遇一美貌女子,便临时宠幸了,原本说是要接入宫中的,哪知后来回宫之后,宫里又新进了一些秀女,前帝便把这事给忘了,那女子便也没能入宫,只是……”
魏西溏接了话茬:“只是那女子怀了前帝的龙种?那孩子是为何没有被送入宫里?”
老亲王抬头看着魏西溏道:“陛下,此事要问当年的付振海付将军了!老臣并不知为何没有把那孩子送回宫里,但付将军一直都对此事知情,甚至那孩子的出生以及后路,都是付将军安排的。”
魏西溏的眼死死盯着老亲王,一言不发。
老亲王才又接着道:“付将军把那孩子送给了他的一名属下一直没有子嗣的养着,哪只没多久那属下就战死,付将军便名正言顺的以关照手下遗孤之名,对他照顾有加,又不招人口舌!”
魏西溏还是没有说话。
老亲王微颤颤道:“老臣当年虽不知付将军为何没送那孩子入宫,不过,老臣现在想起来,只怕是当时前帝宫里各个皇子娘娘们之间斗的厉害,若是送入宫里,那孩子没人护着,只怕就没了活路,倒不如留在宫外安全些。”
魏西溏没有说话,只是半响她才道:“那孩子又在何处?”
老亲王道:“那孩子如今远在西溟,手握重兵盘踞西溟两城之地,兵马充沛粮草肥沃,身边又有德高望重声威响亮的付老将军扶持,他多年蛰伏如今早已羽翼丰满,陛下,那孩子就是西溟城的统领之人,季统是也!”
☆、第223章 前朝遗孤(2)
老亲王的话说完,眼睛盯着魏西溏,进一步道:“陛下,自陛下登基一来,付老将军对陛下为君便是不冷不热,付老将军是前帝的臣子,前帝在世上他忠君之心世人皆知,可后来呢?如今陛下为君,政绩如今显赫,君威空前浩荡,可付老将军对陛下依旧不冷不热,甚至把前帝遗孤养在身边,尽心尽力栽培,付老将军此心让人生疑啊!”
魏西溏的手轻轻敲在桌上,然后她问:“此等密事,付振海该是极力隐瞒才是,瑜王爷又是怎么知道的?”
老亲王应道:“说起此事,还要得益与左相大人千万西洲平西洲之乱一事。老臣在西洲多年,多有人脉,是以左相大人三顾老臣的府邸,请老臣协助。老臣在调平伯候旧案时发现端倪,老臣好奇之下才发现了这惊天机密,老臣多方找了当年有关的事,因为年代久远,事关当年的当事人,大多去世,不过老臣还是找到了当年被前帝留下服侍那平民女子的一个丫鬟,印证了旁人的多番说辞,才真正查清此事。”
魏西溏沉默半响,才问:“那么,瑜王爷说的这些人,可还在?”
“在!老臣觉得事关重大,所以来金州的时候,特地把相关人证都带来了,就怕陛下想要核实查问。”老亲王说完,微微颤颤道:“陛下,老臣以为,如今国泰民安天下太平,陛下把天禹治理的井井有序,实乃明君之风范,政绩功勋远比前帝在位时来的得民心,如今天下就是陛下的。老臣以为付老将军心思难测,特别是那季统如今不必当年,陛下还要尽快下决心才是,免得养虎为患后患无穷啊!”
魏西溏看了他一眼:“此事左相大人可知情?”
“回陛下,此事事关皇室遗孤,老臣发现时不过是个端倪,哪里敢对左相大人信口开河?”老亲王认真道:“老臣这是查清之后,才敢来禀陛下,是以左相大人并不知情。”
魏西溏吐了口气,“如此,便是此事唯有你一人知晓了?”
“正是!”
魏西溏伸手把密函和老亲王带过来的一系列文书证据放在一边,嘴里道:“此事事关重大,暂且不要对外泄露半个字。你带过来的那些人证,先安顿下来,明日一早,朕亲自来问。”
“老臣遵旨。”老亲王道:“老臣心系此事,日夜难寐,如今禀了陛下,老臣今晚上,也能睡个囫囵觉了。” ↑返回顶部↑
可实际上,魏西溏真正担心的,是付铮是不是半路遇到了什么事。
付铮之事尚未有个定夺下落,魏西溏却接到了一封密报。
密报所写之事前所未闻匪夷所思,看的魏西溏一时竟不知是真是假。
密报是西洲魏氏的一位老亲王命人送来的,可信度实在十分之高,而老亲王正在赶往金州的路上。
魏西溏看到那信之后,并未声张,而是连夜命人前往半道接迎,三日后老亲王入金州见驾。
魏西溏屏退四周,不顾老亲王一路奔波,直接抓着那份密报,走到他的面前:“朕三日前接到瑜王爷的亲笔函,这等大逆不道之事事关前帝遗孤之事,瑜王爷可知落笔有痕毁无可毁之理?你一封书信,可毁多人之命,朕只问你,密函之事,究竟是真是假,消息从何而来?”
一把年纪的瑜王爷赶紧跪了下来:“陛下!老臣不敢欺瞒陛下,正是因为事关重大,涉及前帝遗孤一事,老臣才亲自前来跟陛下禀报。老臣敢写下此信禀明陛下,就是因为老臣早已查清事实,才更加不敢隐瞒。”
魏西溏后退一步,然后她追问:“怎么说?”
“陛下,前帝遗孤一事老臣是今年才知,只是不敢确认,后来机缘巧合之下,老臣才意外得知此事。当年此事已有先兆,只是老臣并未多想,如今一想,才发现原来事出有因。”老亲王跪下来,颤抖着声音道:“二十多年前,前帝那时还算英明,曾有一次微服私访,路遇一美貌女子,便临时宠幸了,原本说是要接入宫中的,哪知后来回宫之后,宫里又新进了一些秀女,前帝便把这事给忘了,那女子便也没能入宫,只是……”
魏西溏接了话茬:“只是那女子怀了前帝的龙种?那孩子是为何没有被送入宫里?”
老亲王抬头看着魏西溏道:“陛下,此事要问当年的付振海付将军了!老臣并不知为何没有把那孩子送回宫里,但付将军一直都对此事知情,甚至那孩子的出生以及后路,都是付将军安排的。”
魏西溏的眼死死盯着老亲王,一言不发。
老亲王才又接着道:“付将军把那孩子送给了他的一名属下一直没有子嗣的养着,哪只没多久那属下就战死,付将军便名正言顺的以关照手下遗孤之名,对他照顾有加,又不招人口舌!”
魏西溏还是没有说话。
老亲王微颤颤道:“老臣当年虽不知付将军为何没送那孩子入宫,不过,老臣现在想起来,只怕是当时前帝宫里各个皇子娘娘们之间斗的厉害,若是送入宫里,那孩子没人护着,只怕就没了活路,倒不如留在宫外安全些。”
魏西溏没有说话,只是半响她才道:“那孩子又在何处?”
老亲王道:“那孩子如今远在西溟,手握重兵盘踞西溟两城之地,兵马充沛粮草肥沃,身边又有德高望重声威响亮的付老将军扶持,他多年蛰伏如今早已羽翼丰满,陛下,那孩子就是西溟城的统领之人,季统是也!”
☆、第223章 前朝遗孤(2)
老亲王的话说完,眼睛盯着魏西溏,进一步道:“陛下,自陛下登基一来,付老将军对陛下为君便是不冷不热,付老将军是前帝的臣子,前帝在世上他忠君之心世人皆知,可后来呢?如今陛下为君,政绩如今显赫,君威空前浩荡,可付老将军对陛下依旧不冷不热,甚至把前帝遗孤养在身边,尽心尽力栽培,付老将军此心让人生疑啊!”
魏西溏的手轻轻敲在桌上,然后她问:“此等密事,付振海该是极力隐瞒才是,瑜王爷又是怎么知道的?”
老亲王应道:“说起此事,还要得益与左相大人千万西洲平西洲之乱一事。老臣在西洲多年,多有人脉,是以左相大人三顾老臣的府邸,请老臣协助。老臣在调平伯候旧案时发现端倪,老臣好奇之下才发现了这惊天机密,老臣多方找了当年有关的事,因为年代久远,事关当年的当事人,大多去世,不过老臣还是找到了当年被前帝留下服侍那平民女子的一个丫鬟,印证了旁人的多番说辞,才真正查清此事。”
魏西溏沉默半响,才问:“那么,瑜王爷说的这些人,可还在?”
“在!老臣觉得事关重大,所以来金州的时候,特地把相关人证都带来了,就怕陛下想要核实查问。”老亲王说完,微微颤颤道:“陛下,老臣以为,如今国泰民安天下太平,陛下把天禹治理的井井有序,实乃明君之风范,政绩功勋远比前帝在位时来的得民心,如今天下就是陛下的。老臣以为付老将军心思难测,特别是那季统如今不必当年,陛下还要尽快下决心才是,免得养虎为患后患无穷啊!”
魏西溏看了他一眼:“此事左相大人可知情?”
“回陛下,此事事关皇室遗孤,老臣发现时不过是个端倪,哪里敢对左相大人信口开河?”老亲王认真道:“老臣这是查清之后,才敢来禀陛下,是以左相大人并不知情。”
魏西溏吐了口气,“如此,便是此事唯有你一人知晓了?”
“正是!”
魏西溏伸手把密函和老亲王带过来的一系列文书证据放在一边,嘴里道:“此事事关重大,暂且不要对外泄露半个字。你带过来的那些人证,先安顿下来,明日一早,朕亲自来问。”
“老臣遵旨。”老亲王道:“老臣心系此事,日夜难寐,如今禀了陛下,老臣今晚上,也能睡个囫囵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