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_分卷阅读_18(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到了二十八就得过油了,过油主要是炸杂面的小丸子、带肉馅的大丸子和酥肉。因为炸东西很费油,所以每年安奶奶只会同意炸1小盆的丸子。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安文就会在厨房闻着肉香味,流口水。安小婶会一边的嫌弃的叫骂着,另一边心疼的给他一块小丸子,然后挥挥手,赶紧让他走,得逞了的安文才会心满意足的撒欢跑去玩。
  到了年三十,就要正式开始过年了,安茹早晨起来就被沈翠翠指使着去和安谨扫院子,安茹把院子扫的干干净净后,就回屋里换上了新衣服。
  这个时候沈翠翠和赵小花妯娌俩就开始切菜,剁饺子馅,把饺子馅调好。
  同时蒸大花卷子,包黏豆包,豆馅是用红小豆、豇豆、绿豆、红枣做的,蒸的这些除了自家人平时吃的,剩下的则是招待客人和走亲戚用的。
  今年安家村分的小麦比较少,算上自留地的一口人也就是二三十斤,过年也不舍得净吃白的,所以过年的时候大多数会添上一半的黑面,活好面后,一切准备就绪。
  吃完午饭大伯母和大哥安国也来了,由于大伯安庆宇常年不归家,所以过年的时候唐静秋母子就会来安茹家一起过年,这回人终于到期了,大家就开始动手包饺子。
  太阳还没落山时,安茹就听见稀稀拉拉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
  开始吃晚饭了,锅里要放上东西,除夕不能空锅,这意味着来年不愁吃喝、生活幸福。
  吃完饺子后,安茹和家人在一起的守岁。
  这时农村没有电,更没有电视,只有少数有条件的人家才能听听有线广播里的节目。
  孩子们吃完晚饭后就会到街上玩一会、放几个鞭炮,就回家睡觉了。
  安茹从来不去,主要是天太冷、冻得很。
  知青点这边,女知青们吃着各种好吃的零食,男孩子也有几个人在一块喝酒的,但不多。大家伙一边嗑瓜子儿,一边打扑克、下象棋、聊大天儿,好不热闹,几乎不睡觉都是过通宵的。
  大年初一当然是过年的重头戏,有一种说法叫“过年起得早、来年过得好”,所以安茹会在沈翠翠的要求下起个大早,一般的就是五点钟左右全家人都起来了。
  之后安茹就会在安庆昌、沈翠翠的带领下给安爷爷和安奶奶拜年。
  拜年的时候也是小孩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安谨这时候往往就会很积极。因为大人们这时候就会给小孩子们红包,多的5角,少的1角,这可是零花钱,可以买鞭炮、糖块和棒冰。
  到了□□点钟,拜年活动基本结束,娱乐活动开始了。
  安家村过年娱乐主要是听戏,那时大点的村子都有戏班,“四清”之前主要唱老戏,如《游西湖》、《五凤岭》、《桃花庵》、《陈三两爬堂》,“四清”之后改演新戏,像《审椅子》、《两垄地》、《三世仇》、《白毛女》等。
  小孩子们年龄尚小,根本不知道唱的什么,纯粹是凑个热闹局。所以听戏的主要是大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特别喜欢听,有的还会高声唱个几句。
  ☆、第25章 工农兵大学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很快到了1970年。
  这一天公社传来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公社有1个名额可以让人上大学,每个大队各推荐一个名额,然后由公社择优选择。
  听到这个消息的知青们无不震惊,心跳较快。这些知青们刚开始是怀着建设国家的心来到广大的农村,但是在这里生活几年后,都被农村繁重的农活压垮了那还稚嫩的身躯,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全都是希望回到城里去,做梦都想。
  当然这时的上大学就是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
  这也就是所谓的工农兵大学。
  在领袖的主张下,开始恢复开办的大专院校,学制缩短成2-3年,并从工农兵中选拔、推荐学生。
  在会上安老爷子说完这个消息,底下的人议论纷纷。
  “安书记,推荐的人选有什么要求吗?”安强在下面最先提问道。
  “推荐的学员必须是那些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年龄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领导人特别要求要推举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还有在单位表现特别突出的人,当地“革命委员会”推荐政治审查合格后,即可成为工农兵大学生。”安老爷子听闻安强的疑惑,立马解释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