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权后之路_分卷阅读_144(3 / 4)
董氏对杨氏虽有母女之情,但是绝对抵不上她对杨怀古的爱恋。她永远记得她被救起时睁开眼睛看到的如山水般清雅温文的男子。不管他能不能像别的男子一样给她肉体上的慰藉,他就成了她心中的朱砂。她是个出身低贱不贞也不忠的女子,可几十年来他从来没有嫌弃过她。
徒元义不开口问,而三司官员也不敢追问杨氏之事。
董氏双目划下一颗颗泪来,凄然道:“上苍为何要错待老爷这样好的人?他本有大好年华,却是在十五岁那年,在平安州保护一批朝鲜运来的贡品,不慎伤了身子,再不能……有孩子。我知道老爷他当年的痛苦和怨恨,他才会在少年气盛时一步失足听信富升钱庄曹东家的蛊惑。可是他与我成婚后,我们共同抚养毅儿长大,得到了安宁。他已经后悔了,可是他们就是不放过他,老爷不怕死,我知道,他是为了我和毅儿,才会与他们周旋几十年。老爷也一直为难,他虽然为富升钱庄办了不少事,却也默默地帮助皇上。皇上少年时诸多艰难,也有人生的迷茫,老爷看到皇上的苦楚,就像他当年的感觉一样。富升钱庄的人怕老爷会心志动摇,就派了东瀛的武士来监视。那申屠洪来找老爷,自然也被他们的人知道了,张德海的事也瞒不住他们。他们杀人灭口,老爷也别无他法。”
董氏泪眼婆娑,看向周天福,说:“这些年……也苦了你了。”
周天福也老泪纵横,摇着头,说:“我不苦,对不起,是我连累了你们。我早该死了,是我不好……”
虽然杨怀古夺走了他最爱的女人,但是周天福却一点也不恨他。杨怀古不但救了他们的命,还细心教养他的儿子长大,给了他最爱的女人和儿子最好的生活。他从前在乡间人人作贱,但是杨怀古提携他做了官,几十年来虽然难得见到牵挂之人,但知道他们都好就够了。
董氏道:“你对我的好,我也记得,但我给你生下了毅儿。你救了我的命,我也救了你的命。但老爷救了我的命,对我的好,我这辈子都没有还他……”
在场诸人也不禁感到悲伤,见那董氏虽已五十岁,但保养得好,仍有风姿,看其眉眼,她年轻时一定是个美人。只怕当年杨怀古已不能人道,却是得了这样一位女子真心爱慕,心灵上得到了莫大的满足,他不能有儿子,可她也生下了一个儿子,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董氏突然脸部一阵抽动,嘴角流下一丝黑血,泪眼朦胧,嘴角却带着微笑,像是想起了最甜蜜的时光。
“老爷,我来了……”
“娘!”杨毅惨痛哭叫一声,扑到董氏身旁,接住了她倒下的身子。
周天福也扑了过去,悲痛叫道:“小娟儿……”
董氏双眼渐渐失去了神采,气息已绝,杨毅抱着她痛哭,而杨毅的一妻一妾一儿一女俱都膝行过来,痛哭叩首。
在场旁听诸人也无不感到凄然。
第190章 废立皇后
杨怀古和董氏都死了,其实周天福除了上驷院上下的贪官所知甚多, 其它的事知道的却是不多。事到如今, 当众揭破了他心底极力隐藏的秘密, 心爱的人也死了,为了能让他的血源上孙儿孙女保得一命,他自也坦白指证相关贪渎官员,内务府窝案倒下一大片。
而杨毅知道的事情更多,不仅仅是内务府内部的事。他自十六岁时知道自己的身世, 但他一直是杨怀古的贴心好儿子。杨毅十几年来不但内务府当官, 还接触了后金在大周的人脉,因为他们许多事是需要借助杨家的权力的。此时, 杨毅也为了妻儿之命,坦白事实,交代京都中的后金情报系统, 兼为后金敛财和解决物资溃乏的问题的晋商集团的各大商号。
此事交代起来简单, 若是有效率一些只要一两天, 但要抓捕和抄家清点却不是这么容易办完的, “抄家三人领导集团”将会更忙了。由于晋商奸细走私集团特别巨大, 数额特别巨大,后来徒元义又让林如海这个精明的老狐狸与天不怕地不怕的萧凯也加入抄家团队, 户部人手都还不够用。
徒元义嫌弃户部的记账法繁琐低效,权宜之计让学霸林黛玉在幕后做总账, 是继朔方贵妃听政之后第二例女子参与国家大事的开创性例子, 这又是后话。
由于首恶杨怀古已畏罪自尽, 他们都积极配合清除后金奸细集团,才从轻发落,周天福被判流放,杨毅被判处明年秋后问斩,而杨氏三族被判贬为官奴,将在清除后金奸细集团后发卖。无论是勋贵官员还是百姓,都觉得判得轻了,但事关国家大事还要权衡利弊。
无论如何这一个年将过得与往常不同,叛国之罪,为外族效力,无论是稍有良知的士大夫、勋贵,还是平民百姓,心中均极为痛恨。且不说几百年前的靖康之耻,岳武穆的故事天下皆传,这后金就是从前的金朝那族人。
另有蒙古铁骑踏马中原,华夏精英几近殆尽,才有“崖山以后无中国”之语。近百年有明末时后金也几度在幽燕之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便是大字不识的北方百姓,都知道后金入关将生灵涂炭。读书人伪君子不少,但是“春秋大义”“华夷之别”这事道理他们是读过的。
腊月二十二日,皇帝再举行大朝会,此时杨氏的案子已经被判决,但是积压的抄家还在进行当中。
皇帝总结了此次案件,并点明了本案告诉的重要性,此案足以让人警戒,百姓聆听圣训,跪地称颂皇帝之英明。
皇帝又让刑部对于日后侦查叛国奸细的事拟个可行的章程,来年开年后将要试用,此事关系社稷百姓安危,殊为紧要。并且,徒元义将会拨出专项银两筹办此事,他想了想又从翰林院中抽调了些人手借给刑部草拟章程,“神童”贾环正在此列。
皇帝金口正吩咐完毕此事,礼部尚书钱源出列道:“启奏皇上:杨怀古身犯叛国欺君大罪,且……杨皇后并非杨怀古亲女,不知是何等血统,岂堪为帝王之妻。微臣一介外臣原不应妄议后宫,皇后乃是国母,母仪天下自系江山社稷之安危,微臣斗胆恳请皇上另择贤妇,立为皇后,以安天下!”
钱源打了个头阵,一时之间百官出列恭谨跪下高呼:“恭请皇上,另立贤后,以安社稷!”
皇帝笑得很是开怀,满殿朝臣此时跪于地上,伏着头根本没有看到天子冕服十二旒珠帘后的表情。
皇帝叹道:“众卿为社稷之苦心,朕自是明白,平身吧。”
然后,百官规规矩矩起身,冠冕一丝不乱,中国古代汉家王朝的官员可比现代重视仪态多了。现代人觉得棒国人和小日本多礼,都是从中国古代汉家王朝捡了些皮毛。 ↑返回顶部↑
徒元义不开口问,而三司官员也不敢追问杨氏之事。
董氏双目划下一颗颗泪来,凄然道:“上苍为何要错待老爷这样好的人?他本有大好年华,却是在十五岁那年,在平安州保护一批朝鲜运来的贡品,不慎伤了身子,再不能……有孩子。我知道老爷他当年的痛苦和怨恨,他才会在少年气盛时一步失足听信富升钱庄曹东家的蛊惑。可是他与我成婚后,我们共同抚养毅儿长大,得到了安宁。他已经后悔了,可是他们就是不放过他,老爷不怕死,我知道,他是为了我和毅儿,才会与他们周旋几十年。老爷也一直为难,他虽然为富升钱庄办了不少事,却也默默地帮助皇上。皇上少年时诸多艰难,也有人生的迷茫,老爷看到皇上的苦楚,就像他当年的感觉一样。富升钱庄的人怕老爷会心志动摇,就派了东瀛的武士来监视。那申屠洪来找老爷,自然也被他们的人知道了,张德海的事也瞒不住他们。他们杀人灭口,老爷也别无他法。”
董氏泪眼婆娑,看向周天福,说:“这些年……也苦了你了。”
周天福也老泪纵横,摇着头,说:“我不苦,对不起,是我连累了你们。我早该死了,是我不好……”
虽然杨怀古夺走了他最爱的女人,但是周天福却一点也不恨他。杨怀古不但救了他们的命,还细心教养他的儿子长大,给了他最爱的女人和儿子最好的生活。他从前在乡间人人作贱,但是杨怀古提携他做了官,几十年来虽然难得见到牵挂之人,但知道他们都好就够了。
董氏道:“你对我的好,我也记得,但我给你生下了毅儿。你救了我的命,我也救了你的命。但老爷救了我的命,对我的好,我这辈子都没有还他……”
在场诸人也不禁感到悲伤,见那董氏虽已五十岁,但保养得好,仍有风姿,看其眉眼,她年轻时一定是个美人。只怕当年杨怀古已不能人道,却是得了这样一位女子真心爱慕,心灵上得到了莫大的满足,他不能有儿子,可她也生下了一个儿子,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董氏突然脸部一阵抽动,嘴角流下一丝黑血,泪眼朦胧,嘴角却带着微笑,像是想起了最甜蜜的时光。
“老爷,我来了……”
“娘!”杨毅惨痛哭叫一声,扑到董氏身旁,接住了她倒下的身子。
周天福也扑了过去,悲痛叫道:“小娟儿……”
董氏双眼渐渐失去了神采,气息已绝,杨毅抱着她痛哭,而杨毅的一妻一妾一儿一女俱都膝行过来,痛哭叩首。
在场旁听诸人也无不感到凄然。
第190章 废立皇后
杨怀古和董氏都死了,其实周天福除了上驷院上下的贪官所知甚多, 其它的事知道的却是不多。事到如今, 当众揭破了他心底极力隐藏的秘密, 心爱的人也死了,为了能让他的血源上孙儿孙女保得一命,他自也坦白指证相关贪渎官员,内务府窝案倒下一大片。
而杨毅知道的事情更多,不仅仅是内务府内部的事。他自十六岁时知道自己的身世, 但他一直是杨怀古的贴心好儿子。杨毅十几年来不但内务府当官, 还接触了后金在大周的人脉,因为他们许多事是需要借助杨家的权力的。此时, 杨毅也为了妻儿之命,坦白事实,交代京都中的后金情报系统, 兼为后金敛财和解决物资溃乏的问题的晋商集团的各大商号。
此事交代起来简单, 若是有效率一些只要一两天, 但要抓捕和抄家清点却不是这么容易办完的, “抄家三人领导集团”将会更忙了。由于晋商奸细走私集团特别巨大, 数额特别巨大,后来徒元义又让林如海这个精明的老狐狸与天不怕地不怕的萧凯也加入抄家团队, 户部人手都还不够用。
徒元义嫌弃户部的记账法繁琐低效,权宜之计让学霸林黛玉在幕后做总账, 是继朔方贵妃听政之后第二例女子参与国家大事的开创性例子, 这又是后话。
由于首恶杨怀古已畏罪自尽, 他们都积极配合清除后金奸细集团,才从轻发落,周天福被判流放,杨毅被判处明年秋后问斩,而杨氏三族被判贬为官奴,将在清除后金奸细集团后发卖。无论是勋贵官员还是百姓,都觉得判得轻了,但事关国家大事还要权衡利弊。
无论如何这一个年将过得与往常不同,叛国之罪,为外族效力,无论是稍有良知的士大夫、勋贵,还是平民百姓,心中均极为痛恨。且不说几百年前的靖康之耻,岳武穆的故事天下皆传,这后金就是从前的金朝那族人。
另有蒙古铁骑踏马中原,华夏精英几近殆尽,才有“崖山以后无中国”之语。近百年有明末时后金也几度在幽燕之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便是大字不识的北方百姓,都知道后金入关将生灵涂炭。读书人伪君子不少,但是“春秋大义”“华夷之别”这事道理他们是读过的。
腊月二十二日,皇帝再举行大朝会,此时杨氏的案子已经被判决,但是积压的抄家还在进行当中。
皇帝总结了此次案件,并点明了本案告诉的重要性,此案足以让人警戒,百姓聆听圣训,跪地称颂皇帝之英明。
皇帝又让刑部对于日后侦查叛国奸细的事拟个可行的章程,来年开年后将要试用,此事关系社稷百姓安危,殊为紧要。并且,徒元义将会拨出专项银两筹办此事,他想了想又从翰林院中抽调了些人手借给刑部草拟章程,“神童”贾环正在此列。
皇帝金口正吩咐完毕此事,礼部尚书钱源出列道:“启奏皇上:杨怀古身犯叛国欺君大罪,且……杨皇后并非杨怀古亲女,不知是何等血统,岂堪为帝王之妻。微臣一介外臣原不应妄议后宫,皇后乃是国母,母仪天下自系江山社稷之安危,微臣斗胆恳请皇上另择贤妇,立为皇后,以安天下!”
钱源打了个头阵,一时之间百官出列恭谨跪下高呼:“恭请皇上,另立贤后,以安社稷!”
皇帝笑得很是开怀,满殿朝臣此时跪于地上,伏着头根本没有看到天子冕服十二旒珠帘后的表情。
皇帝叹道:“众卿为社稷之苦心,朕自是明白,平身吧。”
然后,百官规规矩矩起身,冠冕一丝不乱,中国古代汉家王朝的官员可比现代重视仪态多了。现代人觉得棒国人和小日本多礼,都是从中国古代汉家王朝捡了些皮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