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_分卷阅读_95(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严江忍着笑,把花花的虎头推开一点,为花花不被剥皮而努力道:“先前见您征三川南阳之粮,又下南郡兵戈,想是锋芒直指楚地了?”
  秦王政似乎对这个话题并不热忠,只是淡然道:“王将军老矣。”
  严江悚然一惊:“嗯?”
  为什么突然说王翦老了?
  秦王政这才淡淡道:“今日诸将论功,李信言魏国既灭,楚国亦在掌中矣,祝寡人早日一统天下。王翦却称楚虽弱,却灭难,从而与李信相争执。”
  当时李信说只要发兵二十万南下,必可如白起当年那样摧枯拉朽般攻破楚都,王翦不看好,两人在他面前吵得几乎打起来。
  “如今新得魏地,灭楚尚早,”这事居然这么早就有苗头了?严江皱眉道,“你不会真想?”
  “既欲一统天下,自需早做准备。”秦王眉眼淡漠,但在做灭国之战时,却有着无法言说的无端霸气,“大军既动,粮草役夫,无一可少,否则四年既灭四国,何从来哉?”
  严江无法反驳,还真是如此,秦王那是在灭一国的途中,已经就做好灭下一国的准备,否则诸国跟本不会这般接二连三地被灭,要知道,从征兵要粮草,根本不是几个月就能做好的事情。
  后世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战国时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而统一之后,十万大军防御北方就够呛,从而怀疑战国时的兵力都是做假,这其实是个误会。
  战国之时,出兵不过几百里,农民们放下锄头,拿上武器,就是一个士兵,放下武器回去,就是农夫,都不怎么耽搁耕种,而走得越远,粮草在运输中的耗费就越大,而战国打到对家的都是农田,可以就地征粮,维持兵员。而到后来打匈奴百越,就是拖垮帝国的耗费了。
  关中产粮虽多,但送到楚燕等国时,耗费就能达到十比一,十车只有一车能到,因为牲口运力是有极限的。
  所以秦王先灭赵,再以赵地之粮灭燕,又以燕赵之粮灭魏,如今,他要以魏韩之粮灭楚。
  “真是环环相扣,”严江叹息道,“只是,如此行事,未免太急了些。”
  “不算急,”秦王微微一笑,“如爱卿所言,统一天下之后,方是大为之世。”
  统一六国,使天下尽为秦人——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严江还能说什么呢,能点头,但又忍不住道:“灭楚之兵,秦可有之?”
  楚国比魏赵韩燕加起来还大,长江南几乎都是楚国,哪来那么多兵员?
  秦王悠然道:“李信有言,二十万秦军灭楚,足矣。”
  二十万人虽多,但从四国之中挤一挤,还是有的。
  严江神情一变,立刻阻止道:“不可,李信带不了兵,还是换王翦将军吧。”
  “王将军老矣,”提起这事,秦王微不悦,“其言灭楚非六十万不可矣。”
  六十万倾国之兵,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当了,要是出点问题,以他的帝王气度,也要心中揣揣。
  严江明白秦王顾虑,长平之战秦赵各出兵四十万,打成一场消耗战,两个国家都惨得要命,但王翦是不输白起的名将,他是真拿得下来楚国……所以他淡淡道:“李信将军有疾,不可带兵。”
  “还有此事,未听闻也”秦王还真不知。
  “大约,莫须有吧。”严江不确定地道。
  但他想着李信那小子把二十万秦军送掉的事情,很确定地思考着打断他哪条腿比较好……
  第126章 变故
  战国二百余年, 从当年的百余诸侯国一直到后来的几个国家,在秦王未曾继位之前, 秦军虽强,但也不是战无不胜, 当时的有志之士都觉得这种七国攻伐的局面至少还要维持百年。
  但如此强大的六国却被秦始皇用十年的时间一一平推,这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有名的黑天鹅事件, 因为秦王陛下完全满足了黑天鹅的三个要点:第一是意外性;第二是产生超重大影响;第三是虽然它具有意外性,但我们总会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