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_分卷阅读_90(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严玉华是知道家里头情况的,赵九福但凡是拿到俸禄就会交到她的手中,平日里除了去衙门嫌少出门应酬的,家里头的人情往来也不多,所以赵九福的俸禄虽然少,但因为家里头人也少的缘故,其实还是将将够用的:“够用了,年礼哪里用的了那么多。”
  当然,严玉华其实并不在意这一二百两的银子,事实上她的嫁妆总额能超过十万两,其中大部分都是她去世的亲娘留下来的嫁妆,小部分是严老夫人补贴的和各房添妆的,最后才是严家公中所出的。
  而她嫁妆里头的大头其实是不动产,她娘留给她的几个农庄和铺子,这些东西都是能钱生钱的,如今快到年底庄头们也都送了银子过来,有一些还带了庄子里头的农特产,今日她用来做腊八粥的材料一半都是从庄子里头出的。
  这般一来,若是算上严玉华嫁妆的话,其实赵家是收入多支出少,赵九福一直没有过问过,只是偶尔问一问严玉华会不会缺钱花。
  成家之后,他倒是从系统兑换过两次金元宝,主要还是知道自己的俸禄不够多,将金元宝换成银子放着,也让家里头娘子安心一些,只是后来他一看,自己换出来的银子一直没动过,可见自家娘子勤俭持家,一年到头竟是没花多少钱。
  不过这次是他们成亲之后的第一个年,赵九福想着两人不能回家,往家里头送的礼物也得丰厚一些,之后往严家也得送年礼,所以才多问了几句。
  严玉华一一回答,最后还笑道:“知道了夫君,您只管忙衙门的事情,家里头的事情有我呢,只是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封印?”
  赵九福是看过旧历的,便回答:“按理来说是从除夕开始,一直到初九,上元节前后还能有三日,不过具体还得看陛下的意思。”
  封印虽然是惯例,但每年还是会根据皇帝的想法有所不同,恰好今年还未定下来,不知道皇帝具体是个什么意思,不过大体相差不会很大。
  严玉华听了心中有数,两人又说了一会话家常话,正好摆饭却听见敲门的声音,青竹过去一应,却见是孙光宗喜气洋洋的站在门口。
  赵九福连忙出去相见,这仔细一问才知道,竟是他嘱咐孙家帮忙运送的粮种已经到了!
  第169章 准备
  赵九福是在答应大皇子之后就开始寻找粮种的,其中最能用的人脉自然还是孙家,如今陈家村种着的旱稻种子就是他们运回来的。
  在孙耀祖落难之后赵九福还愿意伸手帮忙,现在不过是帮忙运一些粮种过来,朝廷还是给钱的,孙家自然不会拒绝,甚至是尽心尽力的去寻找了。
  秋收之后原本就是收粮的好时节,孙老爷子知道大孙子的事情之后,对此事十分看重,甚至还特意派出了几个管事专门负责,他们这次走得更远,回来的这才晚了一些。
  赵九福恨不得现在就亲眼去看看粮种,不过那些粮种已经直接运送到了庄子上,他现在想看就得在城外过夜了,只得先把这个心思先按住。
  只是这一夜赵九福都睡得不太踏实,连严玉华都察觉到他的辗转反侧,第二天天一亮赵九福就急匆匆的出门了,直接就往庄子上赶过去。
  刘老头昨日收到了粮种,就想着赵九福估计就得过来,一大早就在门口等着呢,果然,算算城门开了之后不久他就看见了马车的身影。
  如今两人也算是熟悉了,刘老头对着着赵九福的时候也放松了一些,笑着说道:“赵大人,粮种已经送来了,银钱也给了条子,孙家那边去工部结账就是,送到的粮种我让人收起来放到了库房里头,大人要不要现在去看一眼。”
  赵九福毫不犹豫的说道:“那就走吧,看一眼也放心。”
  孙家送回来的粮种有不少种类,因为他这一次特别的要求,那些口味上好却产粮不佳的一样都没有,反倒是盯着能长,能产粮的找。
  陈家村那种旱稻也在,另外还有一种旱稻据说是西南传进来的,还是孙家人从少数民族手中换取到的,这种稻子看着颗粒细小,但据说什么地都能长,并且早熟,生长期也较少。
  刘老头原本不看好这些粮种,在他看来那种饱满圆润的粮种才是最好的,这样子细长的肯定不中用,但听赵九福提起这种旱稻早熟,并你且差不多五十余日就能收获,刘老头也是种过地的人,一下子就想到了这种稻子的好处。
  “这,这若真的如此的话,一年岂不是能种两季的稻子?”这时候水稻小麦的种植都受到的环境天气的影响较大,南方温暖的地方最多也就是两熟,北方通常一年只能种一季,一来是粮种的限制,毕竟一季种下去适宜的时间就那么多,等成熟就差不离了。
  赵九福看着粮种心中熨烫,很快嘱咐道:“让人看好粮种,等到温度上来了就开始育种,到时候按照我的办法来,将庄子上的土地分成三大块,一块精耕细作,一块就按照平常百姓能有的条件来,最后一块用边边角角贫瘠的土地,看看这些粮种的产量到底如何。”
  刘老头一一记下来了,只是现在外头天寒地冻的,赵九福就算是心再热也没办法让积雪化开,只能嘱咐再嘱咐之后就离开了,在走之前他又去了一趟铁匠和木匠那边,但这会儿两人都没捣鼓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赵九福只能暂且勉励了几句。
  天气越来越冷,临近除夕的时候还下了一场大雪,京城附近倒是还好,这些年还算风调雨顺,百姓们的日子暂且过得去,民间虽然有茅草屋被压塌的,但总归没有出大事。
  百姓们的辛苦,京城里头的贵人是感受不到的,越是靠近年关,京城反倒是越发的热闹,家家户户都出门办年货,整一个看起来喜气洋洋。
  赵家的这些是都是严玉华负责的,老赵家那边年礼之类的早就已经送出去了,剩下的只等年节过来的时候再送也是一样。
  虽说家里头人口少,但要准备的东西却一点也不少,赵九福偶尔看到也忍不住感慨,原来古代过一个年还得有这么多的讲究,以前在陈家村的时候简直就是糊弄着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