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长子_分卷阅读_65(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子还是那般温和,打猎的本领自然是比他要强,但是较之大皇子,就要逊色一筹了。
  也不知道当今选太子的标准是什么,不过在他看来,这些皇子们都被教得很好,个个气宇轩昂,也并非是什么跋扈之人。
  作为储君的太子并不傲慢,对待他们这些新科进士态度温和,像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白杨树,瞧着就能够感觉到其中的生机勃勃。
  在户部的三皇子,虽然接触的机会不多,可是据师伯而言,这位三皇子是一个十足的算学爱好者,而且水平还不低,很是能够钻研得进去。
  大皇子在围猎当中大出风头,可并不见其自得,至于脸上的骄傲之情,就更不会让人觉得生厌了,青年人的骄傲,自带一股子灵气。
  魏时反正是挺佩服当今的,朝事认真,教育后嗣同样认真。
  他虽然不知道这些很是优秀的皇子们,日后会不会引发夺嫡之争,但是同样作为一个父亲,他也希望自家丑奴能如此优秀,宁可养子为狼,不愿养子为狗。
  丑奴还是个只有半岁多的小娃娃,站都站不起来,也不会说话,但是这并不妨碍‘丧心病狂’的爹娘给他读书弹琴。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这是魏时跟夫人商量好的事儿,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践行了,生下来头几个月,小婴儿睡的时间长,哭闹起来又不好哄,才将其搁置下来。
  现在好了,天气没那么热了,丑奴也比之前好哄多了,每天听小半个时辰的琴音,再听半个时辰的论语。
  魏时相信,音感和对古文灵气,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他这辈子最遗憾的地方,就是在诗文上没有灵气,在音乐上也没有灵气,和大部分家长一样,自己的遗憾,总是希望孩子可以补上。
  刘枫算是被迫跟着儿子再度接受教育,时间一久,说话都带了几分文气。
  刘夫人还是挺惊讶的,女子再嫁就相当于第二次投胎,如今看来,这话一点都不夸张,自家闺女嫁给时哥儿之后,连气质和说话的语气都不太一样了,还真有些书香气了。
  “钰哥儿如今也到了相看亲事的年纪,我这次过来,就是想让你跟时哥儿打听打听,纪家那孩子怎么样?”
  夫君的同窗,有一些刘枫还是知道的。
  “娘可是看上了纪家的姑娘,是纪风锦纪大人的妹妹吗?”
  “对对对,就是这位,我这也是寻摸了很久,钰哥儿既然打算考科举,那就说明不想走武人的路子了,跟武将家结亲,对钰哥儿来说用处不大,倒不如跟文臣家里结亲,日后多少也算是有个帮衬。”
  在自家老爷那儿,刘夫人也是这套说辞,小儿子那套标准,她实在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只能是找个别的理由糊弄了。
  刘枫倒是没听出什么问题来,娘的打算也合理,不找武将,那就只能找文臣了。
  “等夫君从衙门回来,我再问问他这事儿,娘你也别太着急,小弟才十五岁,便是再等上两年也使得,而且依着女儿的意思,钰哥儿最好还是先把功名考取了,再相看亲事更为合适。”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相亲原就是一件极为功利的事情,家世、功名、才能、钱财、相貌,性情,这些东西几乎是称斤论两的放在心里做权衡。
  多一项,就能重一些。
  “我也是这么想的,到年底就送他回老家,甭管能不能考中,也得先试试,这次不行,那就再等一年,反正年年都有,又不像乡试、会试,三年才能等到一次,耽误不起。”
  考科举不容易,但真要是做武将也不容易,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想要升迁,真的是一点一点往上熬资历。
  绝大多数百姓都希望天下太平,刘夫人年轻那会儿也是这么想的,可这些年却忍不住会冒出一些可耻的念头来,要是敌国来犯、边疆起纷争,大靖朝要打仗了,老爷才能到真正的战场上去建功立业,几个儿子才有大放异彩的时机。
  可是蒸蒸日上的大靖朝,不缺兵,更不缺银子,边疆的万里之外,都有大靖朝的商队。
  或许再过些年头,大靖朝真的会迎来万朝来贺的盛世。
  那时候就更不需要武将上战场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