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垃圾的学霸暴富了_分卷阅读_5(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事实证明,张张的判断很准确,等她考上大学的时候,她当年买的房子因为被划入重点学区,房价轻松冲破二百万,还一房难求。她十分后悔没可着那一百万买个更大的户型,那种能住上一大家子的三居室当年才八十来万,短短三年同样的房子五百万刚挂出来就被人买了。
  哪来那么多有钱人?无非是为了娃上个好学校,全家倾尽全力,卖了别处大房子,宁愿都挤在一起,三代同堂,轮番上阵照顾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可见读书上进是真理。
  张张决定买二手房的时候,爷爷依然昏迷,不过身体其他指标都有了改良,已经被转移到了走廊临时病床排队等床位,张张还雇了个护工在医院陪护。张张这边排着病房,那边操办买房的事也不耽搁。
  她怕别人嫌她未成年,还特意求了初中的班主任帮忙。
  这位班主任是知道张张家里情况的,当初也在张张借钱的时候慷慨解囊。如今张张贷款的钱到账,先将之前借同学、老师和朋友的那些钱都一股脑还清了。又私下找了班主任,说了未来计划。
  班主任先是帮她看了定向委培协议没问题,也十分赞同早点买房这件事,索性帮忙帮到底,客串了张张的家长。
  房子自然是买在张张名下,具体办事,看房、签合同、交钱过户,收房交割这些细节都是张张在操办,班主任统共出场就两次。一次是签合同见卖房的人,一次是陪着未成年人到交易大厅交钱过户。因为房屋总价低,含税费全算下来才五十万出头,张张又是全款买,流程非常简单,从订下房子到完成交割,一礼拜搞定。
  张张找的这套房子是市局委的家属楼,属于老公房,虽然外观老旧六层的砖楼,也没电梯,不过整个社区管理严格,大门外有人站岗,外来人员必须登记才让进。小区内部绿化维护的也挺好,各种树木花草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住在一楼还有自己的小院子能接地气。
  卖房人原是市局委的老领导,当时分房,大家都不喜欢要潮湿的一楼,他就发扬干部精神自己住了。家中儿女长大后都在别处成家置业,这里的老房子面积小,装修老旧,一直都是老领导和老伴自己住,年初老领导和老伴相继去世,房屋一直空置。儿女也没想着外租,毕竟装修老,不重新装修的话租不上价,干脆直接卖了分钱。
  这样的老房子,一般年轻人都看不上。
  张张却看了一眼就喜欢上了。
  原房主家里可能也有行动不便的人,家具虽然都老旧,不过所有通道和卫生间等常用生活区都改造的能够满足轮椅顺畅出入,甚至坐着轮椅的人都能去厨房里自己煮饭、去小院子浇花弄草。
  如果爷爷醒来,行动不便,以后要依靠轮椅了,这房子简直太合适不过了。就算现在爷爷昏迷不醒,那也需要时不时在天好的时候带爷爷出门晒太阳,推个轮椅出入更方便。
  尤其这房子的卖方很大方,将全屋家具甚至轮椅都留下了。只带走了一些他们认为有纪念意义的私人物品,其余包括许多老旧书籍报刊、甚至旧衣服、各色生活用品以及小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全都原样留下了。
  也许这满屋的旧货在别人眼里都是可以直接扔的垃圾,原房主懒得收拾就交割了房子还满心愧疚让了五千块。但在张张眼里,所有物品比垃圾场棚屋里的东西都好了不止一星半点。这简直是拎包就能入住!
  不对,她收拾的那个编织袋的包根本都不用拎来,直接人来就行了。垃圾场那套还是留在垃圾场吧,与这里实在不太匹配。
  张张收了房子,又去小区物业那里做了业主变更手续,顺便打听了一下在哪里雇阿姨靠谱的事情。
  当时来看房子的时候她就注意到,这个小区老年人多,应该都是退休在家曾经市委办里的公职人员,平素里还有一些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阿姨买菜出入。人员整体素质高,家庭条件虽然不是大富贵,不过请阿姨帮佣早就不稀奇了。
  物业那边果然与家政公司是有联系的,甚至物业的职工有家属就在做家政,一听是白天照顾老人,不用住家,周六日休息,只管做一顿午饭,活计比较清闲,就多问了问。
  其实照顾老年人有许多人不爱做,是因为老人总是要求严苛,有的保姆是孩子给请的,老年人自己不习惯,总是唠唠叨叨的与保姆不好相处。
  而张张的爷爷昏迷在床上,保姆只需要定时用鼻饲喂饭,每天擦身,帮着处理一下个人卫生就行。平时所谓陪伴,无非就是忙完了正事,只要人在屋里,不管是坐着看电视、织毛衣、打电话聊天干啥都行。
  昏迷的病患不在乎是否吵闹,兴许吵吵人家就能早点醒过来呢。而且昏迷的病患也不会折腾人,这可比那种半身不遂,却颐指气使唠唠叨叨的老年人好伺候多了。
  第11章 某种微妙的联系
  张张甚至都没去家政公司,直接就在物业得到了好几个保姆候选人联系电话。而且这几个人都是物业工作人员的家属,有物业担保,来历可靠,价格也比家政公司开的低。
  家政公司那边的保姆,如果推荐工作需要给家政公司抽成,4000元的工资,实际保姆本人能拿到手的就三千左右。因此许多有经验的保姆都不喜欢被家政公司扒这层皮,全靠客户介绍客户。只有刚来城里,没有客户信息渠道的才会去家政公司等着派活。
  张张是知道这种情况的,因此才会故意在物业那里多说一些,果然有收获。
  张张亲自与那几位候选人都见了面,挑中了一位姓王,年纪四十七八的阿姨。王阿姨虽然没有学历没有正规的医护经验,但是曾在老家照顾瘫痪的公公多年,善良忠厚口碑很好,人勤快、爱干净,还会做饭。后来她公公去世,儿子也大了,老家没什么牵挂,这才又随着丈夫到了城里。本来她就是想找个保姆的工作,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家里人怕她嘴笨太老实被人欺负了。
  如今遇到张张,也算是缘分。小姑娘品学兼优,说话客客气气,家里就只有昏迷的爷爷。这让王阿姨想起了当年夭折的女儿,不免动了怜爱之心。
  张张给王阿姨按照市场价开的工资是一个月3500元,包午饭,买菜的钱另算,周六日休息。王阿姨平时早上买好菜,7点来就行,晚上等张张放学到家就能走,有时高中三四点就下课,最晚不过五点多就能下班。
  王阿姨对此很是满意,上岗之后,闲来无事,还主动帮着打扫卫生,饲弄一下院子里的花草。天好的时候,用轮椅推着昏迷的张爷爷就在自家的小院子里晒晒太阳,也免去了遇到好打听的邻居问这问那。一切都安静怡然,让她仿佛又回到了乡下与世无争的日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