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东宫女官_分卷阅读_72(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容歆从不怀疑太子的优秀,所以虽是关注着外头的事情,却并不多管,专心地享受这难得的清净日子。
  康熙在太皇太后和太子回京前便下旨南巡,各部早早便开始做准备,最终定于九月二十八日开拔。
  历朝历代皆有皇帝南巡,目的各有不同,而康熙这一次南巡所为,一为治理黄河,二则为肃清吏治,这三,便是为了抚民心,促生产。
  “姑姑,我近日随皇阿玛在内阁旁听,才深有体会,原来大清捍卫国土如此不易,代价甚是惨重。”太子语气沉重道。
  康熙自亲政以来,先是用了八年平定三蕃之乱,而今好不容易镇压收复了台湾,边境又不稳。
  既有沙俄屡屡犯境,又有蒙古内乱危及中原,战事随时会爆发,可大清甚至没有十全的准备。
  急剧减少的人口,大量荒废的土地,经济不繁荣,国力不足,若是战事持久,恐会政权不稳,致百姓穷困潦倒,流离失所。
  太子极富仁心,自然不愿见到那般景象,可有些战争又是避免不了的……
  而容歆最近整日里与佛理相伴,整个人气质越发的内敛润泽,听得太子此言,也只淡然道:“兵起,硝烟之下皆败者。”
  一时的战胜,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抚平创伤,更不要说自清入关,几乎战事就没停过。
  太子一叹,“希望终有一日,百姓再不必受战乱之苦。”
  “会有那一日的。”
  不过,容歆看向太子,还是希望,能够不必经历那般耻辱的阵痛。
  康熙此番并未带皇子中的任何一个南巡,但他临行前,命太子继续在内阁旁听,但不插手政事。
  不过康熙要求太子将每日内阁大臣所议朝事,以他的理解写一张折子;与此同时,大阿哥也需得将他在裕亲王身边所学尽数记录,不得有半分懈怠。
  康熙南巡归来会一一审阅。
  容歆得知之后,深觉康熙在教育儿子这一道,实在是有其特殊之处,无怪乎康熙的儿子,优秀者众多。
  太子且不说,幼时颇为教先生头疼的大阿哥,如今在外也常教百官称颂。
  而随着太子行程越发紧凑,容歆又不能出毓庆宫,他们两人每日相见的时间压缩再压缩,只早晚匆匆见一面,不敢多耽搁。
  现下太子有任务,她的佛经也才抄了一半,还有一半的量未完成。
  遂太子便决定,他每日下午回到毓庆宫写折子的时间,容歆便也陪在书房内抄佛经,各做各的事,互不干涉又能够作伴。
  如此十分和谐的过了几日,荣妃马佳氏派人来毓庆宫问询太子,得了应许,便寻了一日趁太子白日不在毓庆宫时,登门拜访。
  “原来胤祉成日里念叨的毓庆宫是这般模样。”荣妃坐在惇本殿正殿内,打量着周围,道:“物件儿摆设皆是好东西,只是比起我那钟粹宫,好似还逼仄了些。”
  “许是毓庆宫通长的格局,教您产生了错觉。”
  东西六宫皆是朗阔的庭院,不像毓庆宫,这么大的地方足足隔了四进出来,所以荣妃乍一见到便觉得小。
  而容歆并不想跟她讨论毓庆宫比之钟粹宫如何,只问道:“毓庆宫是太子的宫殿,常有太子的先生出入,您过来恐怕不甚方便,可是有什么重要之事?”
  “重要的事倒是没有,只是自你回来打了一个照面,已有数月未见面,甚是想念。”荣妃颇为任性道,“既然你出不来,我便只能登门了。”
  “呵呵。”马佳氏想她?容歆可不觉得荣幸。
  而荣妃根本未曾听出她语气中的潜意思,不以为意道:“且放心,分寸我还是有的,你看我今日来,不是没有碰到朝中大臣吗?”
  那是太子教人避开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