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光刻机(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事实证明那是自废武功!
  黄瀚跟几位长着、学者谈这个话题,并且以眼前的例子说明。
  他举例说明的当然是国内两家大型化工厂差一点因为被制裁导致巨大投资变成了半拉子工程。
  幸好“瀚洁蓉投资公司”有先见之明,在国内客户模棱两可的情况下签订了设备合同。
  黄瀚阐明观点,中国是泱泱大国,必须进军高科技领域,万万不能迷信“造不如买!”
  因为西方列强随时都有可能翻脸,我们想买的大有可能买不着,或者给我们的价格是市场价的数倍。
  这种话题在座的都感兴趣,大家各抒己见。
  有了共同的话题,酒好喝多了,黄瀚亲自做服务生,频频给学者们倒酒,几轮过后,城府很深的学者们被打开了话匣子。
  然后他们不知不觉中就被黄瀚把话题带到了光刻机上。
  光刻机的本质其实与投影仪加照相机差不多,以光为刀,将设计好的电路图投射到硅片之上。
  当下国际市场上的集成电路制程还停留在不到四百纳米的时代,能做光刻机的企业,少说也有数十家。
  日本尼康凭借着相机时代的积累,在半导体产业全面崛起八十年代,在属于日本的八十年代,尼康是当之无愧的巨头。
  中国人喝点酒不是载歌载舞,而是吹牛逼,德高望重的学者也不例外。
  当黄瀚叹息为什么我们中国做不出光刻机之时,理解国内先进科技的他们立马就不乐意听了。
  几位科学家掰着手指列举国内光刻机的发展情况,阐明跟国际市场的差距其实不太大。
  黄瀚提出自己的观点,既然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等高校携手研制的光刻机并不过于落后这个时代。
  那么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为什么不可以跟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等高校申请合作,力争把中国自主研发的光刻机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黄瀚在后世特意找了有关于中国光刻机发展的一些文章和资料看过,当时觉得痛心不已。
  其实在一九八五年之前,我国的光刻机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正在蓬勃发展中,不断的研发有可能达到世界领先的地步。
  要知道,后世响震全球的asml公司,在此时也只不过是个新公司、小公司而已。
  改革开放没多久,许多国际大公司对中国市场不屑一顾,他们普遍认为,中国人平均年收入才二百美金左右,太穷了,哪有购买力?
  因此国内光刻机项目其实并没有什么强大的对手前来竞争,
  为什么我们国家在一穷二白时光刻机领域反而不落后?
  经济发展到了世界第二,光刻机领域反而落后了两个时代!
  那是因为我们拥有体制的优势,九十年代前都是将全国科技精英们的精力集中在科技的发展之上。
  科技精英们肩负国家重托,带着使命感工作,发扬艰苦朴素的集体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们在积贫积弱的六七十年代就能够研发成功“两弹一星”就可见一斑。
  改革开放后,一切向钱看,做什么都讲经济效益,于是乎,“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声音喧嚣尘上。
  研发光刻机费钱没有经济效益,故而自废武功了。
  黄瀚在几位国家科技界的泰斗面前大谈光刻机的重要性,大谈赶超国际水平的必要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