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山水协奏曲——一个平凡女人的故事(3 / 3)
1987年8月,我和她共同付出心血的中篇小说《欢笑的碧莲河》荣获湖南省首届儿童文学大奖。评委会负责人特邀她出席授奖大会。当我从著名作家陈伯吹手中接过大红烫金的获奖证书时,当我听到省委书记刘正赞扬和鼓励我时,我发现她那俊俏的脸蛋涨红,美丽的嘴唇颤抖,明亮的眸子里盛满了泪水。散会,回到房间,她一头扑进我怀里。我摩挲着她那满头乌云似的齐肩秀发,一丝一丝地点数着,就像点数着她平时对我的一次次无私奉献,我点不完,我数不清。
第四章能屈能伸,天空中的两朵白云
1982年,是我在创作上出现转机,取得较好收成的一年。然而,忧和乐相跟,苦与甜伴随,我如同一叶扁舟,在苦海忧浪里搏击,穿行。我能穿过苦海,我能战胜忧浪,多亏妻子这把桨叶,给我力量,为我导航。在这场搏击中,我也深深体会到,是忧和乐延长了作家人生的旅途,是苦和甜缩短了作家情感的历程。作家离不开忧和乐,作家少不了苦与甜。忧乐越强烈,苦甜越丰富,作品越撼魂。
春天,我们搬进了三室一厅的新居,这是她单位干部职工投票的结果。从此,我们一家三代再也不会拥挤在十二平方米的小屋里过日子了。从此,我有了书房,成才要有起码的条件,事业必需安定的场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有了条件可以更好地上。我坐在当窗的写字台前,呼吸着洞庭湖上送来的甜润空气,思潮滚滚,笔底哗哗,一天下来,万字有余。中、短篇小说《沅水哗哗》《湖水眨着迷人的笑眼》《虾公背》《春柳湖上》,论文《点燃农村孩子热爱生活的激情》《好像真的活的人物一样》等,就在这个时期产生、发表。我感激她的单位和她单位的群众,我恨不能对着整个人类世界放声高呼:“群众万岁!”
我正痴情,我正狂热,突然,她怏怏走进书房,难过地对我说:“他们要俺跟王主任换房。”“哪个王主任?”她单位的正、副主任可以坐两桌。“新来的那一个。家属己农转非,很快要进城,非三室一厅,不住。”当权者是这种口气,当权者的家属更是这种口气。我们让房未尝不可。“他住五楼,每日上上下下,不怕吃亏。”我为王主任着想。“一楼老张搬五楼,他住老张那套。”她回答干脆。“老张与他同样年纪,他难上,她就不难上?”我奇怪,我问。“老张是一般干部。”她答。我哑了,我又想,三室一厅的不是还空着两套吗?只挂了两位副主任的名。其中一位副主任还一再声明,他不要,他妻子单位有房。可是,就偏要给他留着,空着。我们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天天叫喊着清房查房,不准两头占房,不准多处占房,对眼皮底下发生的事,难道不知道?
我越想越糊涂,不等我想明白,突然接到省作家协会通知,我的中篇小说《小甲鱼的“阿姨”》入选《湖南中篇小说童话集锦》第二辑,出书在即,速去长沙定稿。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她催我快走,让房之事,她来应付。我想:也只能这样。我不是她单位的人,不便出面说话。唉唉!谁叫中国的文化单位都这么穷,不然,我就不会寄人檐下。临别时,她顽强地对我说:“我不能让你失去书房!”
我进入创作,就忘记一切,等我把作品定稿,这才想起家中换房的事。我赶忙给她挂长途,通了,一听,传过来的声音不像过去那样清脆、甜润、柔和,而变得嘶哑、粗重、苦涩。我问:“你病了?”“没有。”“情况如何?”“没什么,你安心写作吧!”“你的声音为何嘶哑?你不讲真话,我不会安心。”话筒里一片空白,我正欲追问,她答话了:“他俩轮番威吓我,我和他俩干架了。”
他俩?!他俩都是副主任,可他俩都不安于现状,都想坐正主任的位子。而正主任是功臣,是劳模,是全国有影响的人物。尽管他俩在背后发起多次袭击,都无法动摇他的位子。凭良心讲,这位正主任是天下少有的好人。我写过他的不少报告文学、散文、通讯,反映他心系农民、心系农村、心系农业的感人事迹,提倡他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俩早对我暗怀不满。这次,他俩利用换房,一箭双雕:制造我对正主任的意见,把新来的王主任笼络到他俩一边。一场权力之争。我们夫妻成了这场权力之争的牺牲品。
可惜。我没有权力。如果我有权力,他们也不敢这样为所欲为。平时,我讨厌权力这东西。此时,我觉得权力比什么都重要,创作、文章,根本不能比拟。我第一次感到后悔,当初,我为何不去从政。只要学一点阴谋诡计,我攫取的权力,职位,绝对要高出这些人。可惜,权到用时方恨少。
我没有权力,我想借助权力,以无私的权力制服贪婪的权力。我要给关心人才,爱惜人才,对我一直给予关怀的a副省长写信反映。她反对。“一省之长,忙着呢!不能老是给他添麻烦。天塌地陷,有我在前面顶着。你只管埋头创作!”“嗨!都什么时候了,还埋头创作!”“你要不是埋头创作,我就不会爱你。我爱的就是你这种事业心。”
话语铮铮,掷地有声。字字不假,句句是真。我们相恋时,有位副书记,想要她做儿媳妇,用工作相威胁,用金钱相利诱,十九岁的她,甩掉金钱,不要工作,不顾一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爱情,抛却一切,值得。可眼下为了这房子,再让她承受沉重的压力,值得吗?我作为丈夫,不能保护她,反而给她增加压力,称什么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远看三步棋,深望三尺水。让房!阿q是农民,我是农民的儿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拾起了阿q精神。
当我们搬进西晒的房子,当我们失去书房的时候,她难过。但她又安慰我:只要奋斗,书房会有的,好日子也会有的。
一波过去,一波又起。
1983年10月11日,从小和我一起捉鱼捞虾,一起放牛割草,共经磨难的妹妹美珍,被大队党支部书记逼死。也是因为我讲真话造成的苦果。我看不惯这位党支部书记倚仗权势,横行乡里的行为,向有关部门作了反映。对此,他怀恨在心。他奈何不了我,就对我妹妹借机报复,逼她于死地。事情发生后,我痛不欲生。我当然要告状。这下,触动了他的庇护伞。于是,对我施加压力。去你娘的!我豁出来了。我写状纸,她给我抄;我东奔西走,她伴我不离;我瘦得皮包骨,她熬鸡炖鱼为我补充营养。在中国,乘车难,用电难,上学难,就业难,千难万难,莫过于告状难。结果,笔写干,腿跑断,这位党支部书记仅受到撤销职务的处分。官司是赢了?还是输了?我哭笑不得。她劝我:“如今哭笑不得的事情太多。身体要紧,想开点。”
我不能沉默。这是我的性格。整党会上,我对邪恶势力的庇护伞放了一小时重炮。有好心人连忙将此事告诉了她,要她劝阻我,管住我,少说为佳,免得日后穿小鞋。她说:“为了说真话,失去名利,失去飞黄腾达,毫不足惜。历史会对说真话的人给予奖赏。”
有这样的妻子,我感到幸福,感到自豪。
传统的说法:妻子都是别人的好,作品都是自己的好。我反传统:妻子都是自己的好,作品都是别人的好。我和她的结合,是机遇?是巧合?是命运的安排?我说不透,我道不准。我觉得,我们像天空中的两朵白云,和无数朵白云一起飘荡,游移,忽然,我们两朵结合为一团,很难分出这一朵和那一朵,在蓝天下,在高空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必要的时候,应该的时候,化作春雨,洒向大地,飘落人间,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那些年,我们虽然失去了许多,但我们最根本的没有失去,这就是人格,这就是精神,这就是事业。
我们潇洒!我们值得!
1989年春于武汉大学枫园4舍419室 ↑返回顶部↑
第四章能屈能伸,天空中的两朵白云
1982年,是我在创作上出现转机,取得较好收成的一年。然而,忧和乐相跟,苦与甜伴随,我如同一叶扁舟,在苦海忧浪里搏击,穿行。我能穿过苦海,我能战胜忧浪,多亏妻子这把桨叶,给我力量,为我导航。在这场搏击中,我也深深体会到,是忧和乐延长了作家人生的旅途,是苦和甜缩短了作家情感的历程。作家离不开忧和乐,作家少不了苦与甜。忧乐越强烈,苦甜越丰富,作品越撼魂。
春天,我们搬进了三室一厅的新居,这是她单位干部职工投票的结果。从此,我们一家三代再也不会拥挤在十二平方米的小屋里过日子了。从此,我有了书房,成才要有起码的条件,事业必需安定的场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有了条件可以更好地上。我坐在当窗的写字台前,呼吸着洞庭湖上送来的甜润空气,思潮滚滚,笔底哗哗,一天下来,万字有余。中、短篇小说《沅水哗哗》《湖水眨着迷人的笑眼》《虾公背》《春柳湖上》,论文《点燃农村孩子热爱生活的激情》《好像真的活的人物一样》等,就在这个时期产生、发表。我感激她的单位和她单位的群众,我恨不能对着整个人类世界放声高呼:“群众万岁!”
我正痴情,我正狂热,突然,她怏怏走进书房,难过地对我说:“他们要俺跟王主任换房。”“哪个王主任?”她单位的正、副主任可以坐两桌。“新来的那一个。家属己农转非,很快要进城,非三室一厅,不住。”当权者是这种口气,当权者的家属更是这种口气。我们让房未尝不可。“他住五楼,每日上上下下,不怕吃亏。”我为王主任着想。“一楼老张搬五楼,他住老张那套。”她回答干脆。“老张与他同样年纪,他难上,她就不难上?”我奇怪,我问。“老张是一般干部。”她答。我哑了,我又想,三室一厅的不是还空着两套吗?只挂了两位副主任的名。其中一位副主任还一再声明,他不要,他妻子单位有房。可是,就偏要给他留着,空着。我们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天天叫喊着清房查房,不准两头占房,不准多处占房,对眼皮底下发生的事,难道不知道?
我越想越糊涂,不等我想明白,突然接到省作家协会通知,我的中篇小说《小甲鱼的“阿姨”》入选《湖南中篇小说童话集锦》第二辑,出书在即,速去长沙定稿。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她催我快走,让房之事,她来应付。我想:也只能这样。我不是她单位的人,不便出面说话。唉唉!谁叫中国的文化单位都这么穷,不然,我就不会寄人檐下。临别时,她顽强地对我说:“我不能让你失去书房!”
我进入创作,就忘记一切,等我把作品定稿,这才想起家中换房的事。我赶忙给她挂长途,通了,一听,传过来的声音不像过去那样清脆、甜润、柔和,而变得嘶哑、粗重、苦涩。我问:“你病了?”“没有。”“情况如何?”“没什么,你安心写作吧!”“你的声音为何嘶哑?你不讲真话,我不会安心。”话筒里一片空白,我正欲追问,她答话了:“他俩轮番威吓我,我和他俩干架了。”
他俩?!他俩都是副主任,可他俩都不安于现状,都想坐正主任的位子。而正主任是功臣,是劳模,是全国有影响的人物。尽管他俩在背后发起多次袭击,都无法动摇他的位子。凭良心讲,这位正主任是天下少有的好人。我写过他的不少报告文学、散文、通讯,反映他心系农民、心系农村、心系农业的感人事迹,提倡他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俩早对我暗怀不满。这次,他俩利用换房,一箭双雕:制造我对正主任的意见,把新来的王主任笼络到他俩一边。一场权力之争。我们夫妻成了这场权力之争的牺牲品。
可惜。我没有权力。如果我有权力,他们也不敢这样为所欲为。平时,我讨厌权力这东西。此时,我觉得权力比什么都重要,创作、文章,根本不能比拟。我第一次感到后悔,当初,我为何不去从政。只要学一点阴谋诡计,我攫取的权力,职位,绝对要高出这些人。可惜,权到用时方恨少。
我没有权力,我想借助权力,以无私的权力制服贪婪的权力。我要给关心人才,爱惜人才,对我一直给予关怀的a副省长写信反映。她反对。“一省之长,忙着呢!不能老是给他添麻烦。天塌地陷,有我在前面顶着。你只管埋头创作!”“嗨!都什么时候了,还埋头创作!”“你要不是埋头创作,我就不会爱你。我爱的就是你这种事业心。”
话语铮铮,掷地有声。字字不假,句句是真。我们相恋时,有位副书记,想要她做儿媳妇,用工作相威胁,用金钱相利诱,十九岁的她,甩掉金钱,不要工作,不顾一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爱情,抛却一切,值得。可眼下为了这房子,再让她承受沉重的压力,值得吗?我作为丈夫,不能保护她,反而给她增加压力,称什么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远看三步棋,深望三尺水。让房!阿q是农民,我是农民的儿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拾起了阿q精神。
当我们搬进西晒的房子,当我们失去书房的时候,她难过。但她又安慰我:只要奋斗,书房会有的,好日子也会有的。
一波过去,一波又起。
1983年10月11日,从小和我一起捉鱼捞虾,一起放牛割草,共经磨难的妹妹美珍,被大队党支部书记逼死。也是因为我讲真话造成的苦果。我看不惯这位党支部书记倚仗权势,横行乡里的行为,向有关部门作了反映。对此,他怀恨在心。他奈何不了我,就对我妹妹借机报复,逼她于死地。事情发生后,我痛不欲生。我当然要告状。这下,触动了他的庇护伞。于是,对我施加压力。去你娘的!我豁出来了。我写状纸,她给我抄;我东奔西走,她伴我不离;我瘦得皮包骨,她熬鸡炖鱼为我补充营养。在中国,乘车难,用电难,上学难,就业难,千难万难,莫过于告状难。结果,笔写干,腿跑断,这位党支部书记仅受到撤销职务的处分。官司是赢了?还是输了?我哭笑不得。她劝我:“如今哭笑不得的事情太多。身体要紧,想开点。”
我不能沉默。这是我的性格。整党会上,我对邪恶势力的庇护伞放了一小时重炮。有好心人连忙将此事告诉了她,要她劝阻我,管住我,少说为佳,免得日后穿小鞋。她说:“为了说真话,失去名利,失去飞黄腾达,毫不足惜。历史会对说真话的人给予奖赏。”
有这样的妻子,我感到幸福,感到自豪。
传统的说法:妻子都是别人的好,作品都是自己的好。我反传统:妻子都是自己的好,作品都是别人的好。我和她的结合,是机遇?是巧合?是命运的安排?我说不透,我道不准。我觉得,我们像天空中的两朵白云,和无数朵白云一起飘荡,游移,忽然,我们两朵结合为一团,很难分出这一朵和那一朵,在蓝天下,在高空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必要的时候,应该的时候,化作春雨,洒向大地,飘落人间,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那些年,我们虽然失去了许多,但我们最根本的没有失去,这就是人格,这就是精神,这就是事业。
我们潇洒!我们值得!
1989年春于武汉大学枫园4舍419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