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伞(4 / 5)
“相传万民伞上缀有许多小绸条,上书赠送人之名氏。意思是该官员像伞一样遮蔽着一方的老百姓。也说明这个官,绝对是个清官或者好官,而且有情有义。”隋唐解释。
高阳深深看她一眼,面似平静,但心中却有波澜,“本宫长见识了。”
“不敢当。”
闻言,蓦然回首,只见那人笑得见牙不见眼,高阳出奇的没有恼,勾唇轻笑,情意绵绵,画面温馨。
一时担心说太多只因忘了身份。
“如此甚好!”
“哪里好?”
“哪都好。”
“公主今夜说话有点莫名其妙……”
隋唐皱眉,挠头。高阳笑而不语。
人生若只如初见,清风明月依然,少年不识愁之味,叹惜情系不逢时,今昔方知心向谁,怎奈世俗不解风情,任你傲骨张扬胜天狂,惟留此情此景成追忆!
从百姓手中接过万民伞,那伞的重量,以及万民寄语的厚重,竟让两人有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涌上心头,高阳公主由衷的喜悦,远比她以往任何一次得到封赏更加开心。
当晚,高阳公主将亲民路线进行到底,与民同乐,亲自抚琴为当地百姓弹奏助兴,笑得像个孩子,到最后,她自己不够,还拉上隋唐一起,隋唐本想推脱,但架不住高阳以身份施威,强权下,隋唐为不想扫大家的兴致,决定夜月下奏琴,唱曲。
明月当空,月下白衣少年抚琴,伴着悠扬琴声,传出一句句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歌词,歌词简单易懂,后来这首曲子在民间广为流传。
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如今灯下闲读红袖天香……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月也摇晃人也彷徨,乌篷里传来了一曲离殇……庐州月光洒在心上,月下的你不复当年模样,太多的伤难诉衷肠,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庐州月光梨花雨凉,如今的你又在谁的身旁,家乡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却流不出当年泪光……
新民不远的山道上,一队白衣人浩浩荡荡而来,他们均骑着高头大马,甚是威猛气派。
在队伍的最前方,是匹白色汗血宝马,马上坐着一位白衣女子,白裙飘飘,玉体婀娜,肌肤晶莹,黑发轻舞,双眸如水,似蒙着一层水雾,给人如梦似幻的感觉。
女子带着一顶垂帘斗笠,叫人看不清纱帘下面的绝世容颜。
忽然,她拉住缰绳,隔着茫茫的黑暗,朝远处乐声传出的地方望去。
马队相续停下,皆不明望向前,女子白裙飘舞,迎风而立,不食人间烟火,似欲桑风而去。
“可知何人在那里唱曲儿?”
声之天籁,回荡于夜空下,女子青丝飞舞,空灵绝俗,神韵内蕴,玉骨天生,芳华绝代。
所有人呆滞,续而有人回神。
“回大小姐的话,那里应该是益州的新民区,据说高阳公主明日便与钦差大人回京复命。当地百姓今夜欢聚于此,想来是为给高阳公主和钦差大人送行,他们还准备了万民伞……”
闻言,女子默而不语,纱帘后的表情不慎分明,从那若隐若现的无暇轮廓,依稀显露出近乎完美的弧线,让人恨不得一把将那薄纱撕开,见见那张足以将黑夜点亮,白昼暗淡,万物失色的绝美容颜。
静默片刻,从垂帘的缝隙中,突然透射出一道犀利清透,宛如冰川般的目光,没有半点轻柔,有的,只是拒人千里的冷漠,使人不敢靠近。
“钦差?”
“正是,据说年仅十六岁。”
“十六岁的钦差,从古至今,闻所未闻。”
“谁说不是,此人别看年纪小,倒有几分能耐,短短数月便将益州洪灾摆平,并组织临近几个州府,连同疏通河道,据说是要为长久打算,防患未然。” ↑返回顶部↑
高阳深深看她一眼,面似平静,但心中却有波澜,“本宫长见识了。”
“不敢当。”
闻言,蓦然回首,只见那人笑得见牙不见眼,高阳出奇的没有恼,勾唇轻笑,情意绵绵,画面温馨。
一时担心说太多只因忘了身份。
“如此甚好!”
“哪里好?”
“哪都好。”
“公主今夜说话有点莫名其妙……”
隋唐皱眉,挠头。高阳笑而不语。
人生若只如初见,清风明月依然,少年不识愁之味,叹惜情系不逢时,今昔方知心向谁,怎奈世俗不解风情,任你傲骨张扬胜天狂,惟留此情此景成追忆!
从百姓手中接过万民伞,那伞的重量,以及万民寄语的厚重,竟让两人有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涌上心头,高阳公主由衷的喜悦,远比她以往任何一次得到封赏更加开心。
当晚,高阳公主将亲民路线进行到底,与民同乐,亲自抚琴为当地百姓弹奏助兴,笑得像个孩子,到最后,她自己不够,还拉上隋唐一起,隋唐本想推脱,但架不住高阳以身份施威,强权下,隋唐为不想扫大家的兴致,决定夜月下奏琴,唱曲。
明月当空,月下白衣少年抚琴,伴着悠扬琴声,传出一句句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歌词,歌词简单易懂,后来这首曲子在民间广为流传。
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如今灯下闲读红袖天香……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月也摇晃人也彷徨,乌篷里传来了一曲离殇……庐州月光洒在心上,月下的你不复当年模样,太多的伤难诉衷肠,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庐州月光梨花雨凉,如今的你又在谁的身旁,家乡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却流不出当年泪光……
新民不远的山道上,一队白衣人浩浩荡荡而来,他们均骑着高头大马,甚是威猛气派。
在队伍的最前方,是匹白色汗血宝马,马上坐着一位白衣女子,白裙飘飘,玉体婀娜,肌肤晶莹,黑发轻舞,双眸如水,似蒙着一层水雾,给人如梦似幻的感觉。
女子带着一顶垂帘斗笠,叫人看不清纱帘下面的绝世容颜。
忽然,她拉住缰绳,隔着茫茫的黑暗,朝远处乐声传出的地方望去。
马队相续停下,皆不明望向前,女子白裙飘舞,迎风而立,不食人间烟火,似欲桑风而去。
“可知何人在那里唱曲儿?”
声之天籁,回荡于夜空下,女子青丝飞舞,空灵绝俗,神韵内蕴,玉骨天生,芳华绝代。
所有人呆滞,续而有人回神。
“回大小姐的话,那里应该是益州的新民区,据说高阳公主明日便与钦差大人回京复命。当地百姓今夜欢聚于此,想来是为给高阳公主和钦差大人送行,他们还准备了万民伞……”
闻言,女子默而不语,纱帘后的表情不慎分明,从那若隐若现的无暇轮廓,依稀显露出近乎完美的弧线,让人恨不得一把将那薄纱撕开,见见那张足以将黑夜点亮,白昼暗淡,万物失色的绝美容颜。
静默片刻,从垂帘的缝隙中,突然透射出一道犀利清透,宛如冰川般的目光,没有半点轻柔,有的,只是拒人千里的冷漠,使人不敢靠近。
“钦差?”
“正是,据说年仅十六岁。”
“十六岁的钦差,从古至今,闻所未闻。”
“谁说不是,此人别看年纪小,倒有几分能耐,短短数月便将益州洪灾摆平,并组织临近几个州府,连同疏通河道,据说是要为长久打算,防患未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