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孤忠_221(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吕祉被抬回自己休息的房间后,已经疲累到极点,大汗湿透了中衣。
  “吕宣抚请先休息,下官等先行告退。”张宪恭敬道。
  “张太尉,”吕祉心中有件事情放不下,自然不能就让张宪离开,“放粮可是张太尉有意为之?为的是让兀术知道张太尉一军动向,牵制兀术的主力?”
  “早知道宣抚深谋远虑,算无遗策。”张宪淡然一笑。
  这恭维还真是恰到好处。更让吕祉叹息的是,岳飞的手下用起来个顶个都是方面之才。
  “如此,则有一事不可不防。”
  “哦?哪件事?宣抚不妨明言。”
  “扶我起来,当职要亲自给官家上奏。”吕祉咬牙道。
  “黄循圣,”张宪忽然叫着黄纵的字道,“真让你料中了,吕宣抚要亲自给官家上奏了。你那奏稿可曾写好了?下官劳顿循圣大驾,可全为了此事。”
  一直默不作声地黄纵此时笑道:“吕宣抚请放心,张太尉也请放心,奏稿一事咱们从长计议。”
  宋时,作战打得如何还在其次,关键之处在于战后的奏报。短短一份捷报,不过是敌人的数量、自己一方的参战人数以及战果等要素,但处处都是重中之重,一字不能动的。譬如敌方人数,其中的讲究就有几重,是否要计算步兵数量?是否要写明金人统兵大将的名字?这都是主将要考虑的因素。有些大将,明明知道金人步兵以汉人充,几乎没有战斗力,还是要把步兵的人数计算在内,笼统的称之以金人,并不区分步骑,用来张大敌势。至于金人的统兵将领,十个有九个都冠之以兀术的名号,而不管四太子是否真的亲临战阵。
  这还只是区区敌方数量的汇报,至于战果统计就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有斩首的一定要写明斩首自然不必说了。那些战果小的甚至没有战果的,只需笼统的报一杀敌数,或者缀一句将金兵掩杀入河中,也可以领功受赏。左右没有人稽核实绩,大将报的杀敌数便多成了漫天讨赏的本钱,而非真实的捷报。
  吕祉艰难问道:“张太尉,战报敢是已经送出。”
  “岳宣抚严令,一伺交战,不论战果如何,立即先行递送鄂州宣抚司。下官不敢怠慢。”
  吕祉急道:“如何写的?”
  “自然是据实上报。只言明前军与敌军大约一万骑作战,杀敌约一千人,斩首百余级。”
  吕祉倒抽一口凉气:“张太尉竟不报金人全军的数量?”
  “鄂司奏报向来如此,只写交战的人数。但若是金人有步兵参战,也是要剔除的。这样做不至于妨碍主将的判断。”黄纵解释道,“张太尉率兵赶到之时,只与金兵万余骑作战,便只能如此上报岳宣抚。不过兀术大军的人数等情况,另外有补充的说明,但不在捷报中反映。”
  难怪岳飞的奏报中少有与金军十万大军对垒,杀敌上万的言辞,原来是岳飞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的数下。吕祉叹了一声:“只是这样一来,鄂州宣抚司将士的封赏……”吕祉有些犹豫,不知该不该明言如此会导致将士们“赏薄”。
  黄纵猜出了吕祉的心思,含笑道:“官家与诸位相公英明。”
  吕祉心头反复的萦绕着“特立独行”一词。
  “鄂司自然可以如此上奏,但是淮西宣抚司就要仔细琢磨了。”张宪笑道,“胡机宜不在,吕宣抚身边带着的小祥子,于这方面委实是个棒槌。下官便越俎代庖,让循圣事先推敲了一稿。”张宪顿了一下,轻声道,“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张宪虽然没有明言所防何人,但吕祉已经明了。两人相视会心一笑。
  ……
  自从知道田师中王德出兵打了个大败仗之后,已经进军到和州界的张俊便停止了前进。张俊非但不曾加速前进救援庐州,反而在州城暂时停留了一日,只为等待自己义子田师中的消息。结果还没有探明田师中的音讯,便见到了金人的游骑。张俊“当机立断”,即刻回撤。但这人毕竟颇有心计,也算个宿将,并没有撤回建康,而是停留在采石观察形势。
  这日晚间,距离接到田师中的败报已经有两天光景。张俊正闷坐于大帐之中,考虑全军动向。忽然亲兵引着一个满身泥泞血污之人进入帐中。张俊打量了来人一眼,见那人脸上糊了厚厚一层泥浆,全看不出本来面目,不禁奇怪地哼了一声。
  来人却像见到主人的狗一般,一下扑到了张俊脚下,声泪俱下地叫道:“阿爹,儿子还以为这回再也见不到你了,不能为阿爹尽孝,儿子九泉之下也不能心安。”
  张俊这才恍然:“十七儿,是你回来了?你怎么落得这副光景?”
  “爹,是十七呀。”田师中使劲揉了一下脸,黑泥扑簌簌地掉了一地,总算露出了半张人脸,“若非我乔装打扮,也逃不过金人的追杀。”
  “谁追杀的你,到底怎么回事情?我听探报传言,说王德战败殉国,吕安老前往救援,也是不知下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