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_分卷阅读_117(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都说技多不压身,从前的武颜就是跟着乐理大家学筝的。如今的她也不打算停止学习。
  都说古琴含蓄、古筝悠扬,武颜自来就不是含蓄的人,也更喜欢筝声。觉得端坐着拨弄琴弦也很有味道,绝对的气质加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除了文化课程的江夫子之外,乐理大家也深觉应国公府的二小姐天赋出众——可惜身为国公府的小姐,她是不会专攻筝艺的,更重要的是以后嫁一个好人家,做一个好主母。
  一直备嫁的武顺不太清楚自己二妹妹神奇的学习能力,可是老三武颖被打击得不轻。
  武颜不是圣母,但是发现老三武元芳的不对劲之后也觉得,这是由于自己引起的,是该好好开导一下小妹。
  便寻了课后与妹妹谈心。
  武元芳在武家的地位颇为尴尬,按理说是最小的应该最得宠爱,可是之前已经作过解释,杨氏与武父都很希望生出一个儿子——那一胎承载了太多的希望,见到生出来的又是女儿,他们的失望之情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武颖的性子颇为怯懦敏感。
  武颖一直很难过,因为不论是哪方面的学习都比不过大自己一岁的二姐。就算二姐从前最不耐记长安城权贵之家的各种千丝万缕关联,现在也是搞得清清楚楚。武颖不知道什么叫“既生瑜何生亮”,只觉得自己是家里最没用的那一个。
  幸好她的落寞被武颜及时发现。
  哄哄小孩子而已,对于武颜来说,就是小事一桩。从前钻了牛角尖的崔莺莺和更为心思细腻的林黛玉都能被自己开解,更何况是一个普通的九岁小姑娘?
  武颜如何开解武颖的,咱们不做赘述。
  开解成功的副作用就是收获了“脑残粉”一枚——武颖对这个自己眼里无所不能的二姐言听计从,让干嘛就干嘛。
  倒是让武二娘哭笑不得:自己的孩子缘真的这么好?
  ☆、第八章
  贞观八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就是皇帝陛下要在城北墙外禁苑里为太上皇李渊修建一座避暑之宫——永安宫。
  按理说,修一座宫殿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何况李二陛下还打出了孝道的旗号,说是为了太上皇修建的。
  可是天家无私事,修一个宫殿也被人辩来驳去讨论了好几回。最后李二陛下吹胡子瞪眼拍板必须修才算完。
  这件事和深宅大院里的武颜没有什么关系,此时的她听过也只是一笑而已:那永安宫便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大明宫。
  天气渐渐回暖了,四月间,高家妙言给武元华下帖子邀请她来参加自己的生辰花宴,当然也顺道邀请了武元英和武元芳来自己家做客。
  高妙言的父亲乃是侍中(1),虽是正三品,却是手握实权的官职,为门下省长官,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虽然应国公是从一品,但是高家的家世并不比武家弱。盖是因为高妙言还有一个牛逼的祖父高士廉,而高士廉就是长孙皇后与长孙无忌的舅舅,也是抚养他们长大成人的恩人。
  本来杨氏不欲使武元英出门去,毕竟她是年末就要出阁了,可是耐不住她撒娇拉扯,终于是同意了。
  三人再次出门去。
  高家的气派又是与武家不同,武家贵则贵矣,却少了点韵味,而高家却是诗书传家,虽然这这一辈的嫡出女儿妙言是个不喜好文墨的。
  其实武顺和妙言没什么交情,也没什么共同语言,不过是为了出府透透气罢了。
  只见妙言有模有样地招待了武氏三姐妹。
  又翩翩然转身去招呼别的小娘子——没错,因为高家很宠最小的嫡女,恰逢高家别院牡丹花开,便给她整治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花宴。
  来人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不过大家都相互打着招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