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_分卷阅读_136(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日就是武颜等人出孝的日子了,武元庆守墓三年,前头的日子还是正正经经的,后来实在熬不住,约莫是偷偷摸摸吃了些营养的补身子。这个单看他的面色就知道了——前期是面有菜色,后期才白润起来。
  武颜也不去较真,也不去寻什么证据把柄——现在和武元庆一家又不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何苦来哉。反正平白得了三年松快的日子,过了后日又要打起精神应对了。
  三年里,因为武顺是外嫁的女儿,只需要为武父守一年,她出了孝没多久就怀上了。
  因为大姐夫贺兰安石替岳父守孝的孝期比武顺还短。
  武颜猜测便宜大姐是担心贺兰安石被憋得狠了会偷吃,忙不迭就怀了孩子。
  总归是长了点脑子,知道什么掐尖儿都不如有个孩子能够在贺兰府立住脚。武颜嗤笑。
  先头守孝的日子里,武顺可没少往武府跑。
  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武顺不是蠢笨如猪的人,但是太过掐尖要强,最喜欢指指点点插手家里的事情。又有早先被二妹妹驳回了面子,后来几次看到武颜都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武颜就纳闷了,女人小小的嫉妒心真的有这么可怕?
  反正武顺都是嫁出去的,武颜不耐烦和她打机锋,真的变成了现在一般维持了面子情。倒是杨氏觉得有些难做人。
  杨氏最宠爱的自然是长女,可是守孝三年,事事为自己拿主意的是二女儿,现在老大和老二有了龃龉,难道做母亲的真的要两不相帮?
  不过好在,随着武顺生下了儿子,心气儿也平顺了好多,再不计较些针头线脑的了,等到上个月贺兰府来报信说武顺怀了第二胎,杨氏阿弥陀佛念个不停。对着武颜和武颖的十句话里,倒是有五句在说再次怀胎的武顺,三句是在说大胖外孙,剩下两句,一句是“出了孝期可得替你们两个相看起人家来了。”另一句是“你们那两个哥哥是靠不住的,日后还需得你们大姐帮衬着,都是我肚子里钻出来的,有什么好置气的。”
  最后这一句倒是说给武颜听的。
  听得多了,武颜也觉得和一个小姑娘计较太幼稚了,遂也缓和了和武顺的关系。
  出孝也算是大事了,因为武家早早摘下了国公府的牌匾,李二陛下觉得武士彟的长子还算识趣儿,让他顺利承爵,减去一等,变为正二品开国郡公。
  开过郡公虽有开国二字,但并不代表“开国”,而是一种封号而已。
  是以,武元庆被赐了个诚字,为诚郡公。
  摇身一变的武元庆最近还腾不出手对付杨氏母女,也可以说因为这三年的相安无事,武元庆心里那股子邪火早就散了,如今的他日日围着权贵显贵的圈子转悠,想要早日融入进去。
  而新出炉的郡公夫人小相氏也忙着去参加各式的赏花会、游园会,带着她两个女儿,一个十一二,一个才*岁。
  一时间,武颜和武颖这两个年纪更大一些的小姑子倒是被小相氏抛在脑后。
  杨氏看得有些眼热,从前这种场合都是自己带着儿媳妇和几个女儿出去的,现在真真是!
  杨氏搅烂了一块绸帕子,觉得不能坐以待毙,趁着出孝后憋了好几年没出门走动的劲儿,带着两个女儿,去贺兰府探望大女儿。
  贺兰府和武家也算是一个地方发家的,贺兰夫人和杨氏的关系也算不错,知道她此来必定是为了探视儿媳妇的,很是周道地陪着扯了一会子话,就说去置办席面。
  等到贺兰夫人走远,杨氏捧着武顺的肚子细细问了这一胎的怀相,又对着武顺好一通问了大外孙身边伺候的人精心不精心,最后叫两个女儿带着大外孙贺兰敏之去外头院子里溜溜。
  贺兰敏之小名文哥儿,才一周岁多,跌跌撞撞会走路了,正是喜欢手脚并用满地爬的状态,哪里需要带到园子里去玩儿了?
  武颜又不是搞不灵清的,知道这是杨氏有话不方便让自己和武颖听到,而这件事,肯定就是两人的婚事了。
  武颖三年过去还是一样的实在,娘说带着文哥儿去园子里,她就真的准备往园子里去。
  武颜劝住了:“都快六月里了,日头毒起来了,文哥一身细皮嫩肉的,哪里能这时间出去溜达,咱们就在凉亭里面坐一坐便是了。”
  文哥身边的奶娘和伺候的人这才松口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