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分手 第22节(3 / 4)
犀利叔在为报价做准备的阶段,恰好市场部经理安娜辞职。自从费奇回国后,安娜和犀利叔之间矛盾不断,产生林林总总的各种争议,见面就是互相指责,喋喋不休。
药企里面,销售部是结果导向型,业绩决定尊严;市场部是过程导向型,思路决定出路。而绝大部分药企都是卖药,卖服务的很少,这就决定了销售部的强大,市场部的相对弱势。从前费奇在时,对市场部颇为关照,他一走,犀利叔再无顾忌,处处跟市场部对着干,他虽然没什么能让安娜栽大跟头的铁血手腕,但膈应人的小招数却不断,就很恶心人。恰好此时,费奇帮她在瑞士又谋得一个职位,安娜马上决定辞去上海的工作,不再与犀利叔内耗,到瑞士追随费奇去了。
在送别会上,安娜假借酒醉,在祖恩面前发了一通牢骚,为犀利叔上了点眼药:“他对医保局的报价比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高出30%,这种不降反升的做法就很想当然和离谱,这是欠缺医药管理常识的人才能做出来的决定,与医保局的谈判,我们称之为生死局,很惨烈,也很残酷。看着吧,此次投标,他十有八九会因为报价失策出局。”
因为安娜和犀利叔不对付,所以在祖恩看来,安娜的说法有失偏颇,毕竟犀利叔这些年的业绩摆在那里,但她点的眼药毕竟起了点作用,祖恩就有些担心地问犀利叔,为什么要报这么高?这个价格,能竞争得过其他公司?
犀利叔笑眯眯的,还是当初那股殷勤亲热劲儿,然而说出来的话,听着却敷衍不少:“哦,这个价格是我的lucky number。这些年,我靠我的lucky number横扫了不知多少对手,为公司赚了不知多少钞票。”
祖恩在他这里碰了一个软钉子,有些不快,但看他胸有成竹并无任何担心的样子,也没说什么。犀利叔以招标项目进行到一半为由,把持着几款新药不愿放手,理由冠冕堂皇,瓜少这边便向祖恩提议,为了早日交接,不如两个团队携手完成此次投标工作,项目结束,交接也随之完成,一举两得。祖恩一听,甚好,马上准了。于是次日,两个销售团队的合作项目就此成立。
等到瓜少看到招标文书与犀利叔的报价,马上给驳了回去:“为什么报价这么高?以这个价格,你认为自己能中标?不做调整的话,报上去,第一轮就会出局。”
犀利叔料到他会有此反应,因此早有准备,转手丢来一张生产成本表:“高也没办法,因为生产成本在这里。”
瓜少大致看了一遍,把人工费和机器消耗这两项数据圈出来,问:“这个数据是不是有问题?”
犀利叔看他一脸质疑,就摇头叹息:“唉,文森特,你大概是普药做太久,都已经忘了我们老祖宗说的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了。”
“药品进不进医保,销量相差十倍以上。一旦落标出局,这几款产品在上海一年上亿的销售额,说没就没了。更不用说,此次集中采购是下半年全国招标的风向标,我认为你低估了此次招标带来的医保准入的威胁。”
“我也头疼,但是已经没办法再降一分了。新特药有什么特点,你会不知道?不正是因为它的新和特,研发成本高,技术含量高,所以定价也才高的吗?”
“此次谈判对手是谁你搞清楚了没有?不是看你眼色行事的经销商,也不是怕被你断货的客户,而是医保局!医保谈判,价低者得。你定的这个价格,我可以百分百确定,必然会落个‘遗憾出局’的结果。”
犀利叔抱肩苦笑,一脸“拿你们这些任性的年轻人真是没办法”的表情:“你的想法,除了我们医药人,大家可能都会拍手叫好。可作为医药公司中的一员,每次听到有人说药价高我都挺无奈的,主要可能是大家对所有跟‘医’字沾边的行业都有着不切实际的道德期望。”
他手下几个马屁精一齐点头:“犀利叔说的没错。”
犀利叔越发的义愤填膺起来:“甚至在有些影视剧里面,我们医药公司成了丑恶的反派,只配被丢鸡蛋和大便,那些卖便宜仿药的,才算是好人,简直太过分!这明明是颠倒黑白,歪曲事实!这些人为什么就搞不明白,一切的救世主,是不断研发出救命药的原研药企呢?假如我们这些药企因为赚不到钱停止研制原研药的话,他们那些做仿制药的,又去仿什么呢?是不是!”
马屁精们差点要为他的精彩言论拍手鼓掌了:“就是就是!”
作者有话要说:提前更啦~~
第41章
投标项目合作出师不利, 第一次会议上,两个团队的负责人就为报价产生分歧,吵了一天。
新总经理祖恩得知,却按兵不动,也不出面过问。其实比起犀利叔从前歌颂过的加西亚,出身华裔家庭的祖恩才是深谙中国管理智慧的企业管理者,眼下这种局面正是他想要看到的,他初来乍到,不希望看到手下经理们团结一条心的画面。手下人针锋相对,分歧不断,他才能利用他们的争斗,削弱双方的势力,并保持双方势力的均衡。
祖恩和稀泥,不出面。犀利叔拿着一份真假难辨的成本计算表,以此为依据,咬定价格不松口,扯了两天皮之后,瓜少火大,干脆安排自己出了几天差,去了一趟欧洲,跑了几家工厂,赶在第一轮报价前面几天回到上海。他到上海后第一时间召集项目组开了个会,会上,把自己测算的成本往犀利叔面前一丢。
瓜少计算出的成本价格与犀利书的版本相比较,分别低了30%到50%不等,怕他们有些人看不懂,计算依据和公式都列得清清楚楚。犀利叔版本的成本表出自他手下一名得力主管之手,这人叫张晓东,头脑灵活,研发部门呆过,懂技术也懂销售,犀利叔对他深为倚重,所以任何重要工作和项目,都会拉上他。
张晓东看着瓜少计算出来的正确成本,就有点愣,笑着打哈哈说:“你还蛮懂成本核算的,也幸好赶在正式报价前,这两处错误数据被你发现和纠正了,哈哈哈。”
瓜少朝他瞟了一眼,停一会儿,才开口:“我混车间和研发实验室的时候,你们都还不知道在哪里做些什么呢。”
瓜少睥睨众人,一脸傲慢,满会议室的人,却无一人敢出声。一片安静当中,突然“啪”的一声,大家望过去,是犀利叔摁断手中铅笔芯,断掉的半截铅笔芯都扎到肉里去了,他好像也没觉得疼。
不过犀利叔□□湖一个,外企混了三十年的,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到现在,他大赚一笔、狠薅羊毛的心思都还没歇。假成本糊弄不了人,接下来他就绝口不再提“成本”二字,转而说:“调了价,入了围,正式谈判时,他们还会再杀价,压缩我们的利润空间,所以报价一定要留有被砍的余地。”
“那么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去:你现在价格第一轮就会被判出局,根本走不到正式谈判那一天。”
“所以呢?大降价以后顺利中标,有很多业绩,可是没利润,结果就是,根本没戏。”
“未中标的产品,失去了医保目录准入的机会,也意味着失去了整个上海市的公立医院市场份额,没有业绩,只会更没戏!” ↑返回顶部↑
药企里面,销售部是结果导向型,业绩决定尊严;市场部是过程导向型,思路决定出路。而绝大部分药企都是卖药,卖服务的很少,这就决定了销售部的强大,市场部的相对弱势。从前费奇在时,对市场部颇为关照,他一走,犀利叔再无顾忌,处处跟市场部对着干,他虽然没什么能让安娜栽大跟头的铁血手腕,但膈应人的小招数却不断,就很恶心人。恰好此时,费奇帮她在瑞士又谋得一个职位,安娜马上决定辞去上海的工作,不再与犀利叔内耗,到瑞士追随费奇去了。
在送别会上,安娜假借酒醉,在祖恩面前发了一通牢骚,为犀利叔上了点眼药:“他对医保局的报价比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高出30%,这种不降反升的做法就很想当然和离谱,这是欠缺医药管理常识的人才能做出来的决定,与医保局的谈判,我们称之为生死局,很惨烈,也很残酷。看着吧,此次投标,他十有八九会因为报价失策出局。”
因为安娜和犀利叔不对付,所以在祖恩看来,安娜的说法有失偏颇,毕竟犀利叔这些年的业绩摆在那里,但她点的眼药毕竟起了点作用,祖恩就有些担心地问犀利叔,为什么要报这么高?这个价格,能竞争得过其他公司?
犀利叔笑眯眯的,还是当初那股殷勤亲热劲儿,然而说出来的话,听着却敷衍不少:“哦,这个价格是我的lucky number。这些年,我靠我的lucky number横扫了不知多少对手,为公司赚了不知多少钞票。”
祖恩在他这里碰了一个软钉子,有些不快,但看他胸有成竹并无任何担心的样子,也没说什么。犀利叔以招标项目进行到一半为由,把持着几款新药不愿放手,理由冠冕堂皇,瓜少这边便向祖恩提议,为了早日交接,不如两个团队携手完成此次投标工作,项目结束,交接也随之完成,一举两得。祖恩一听,甚好,马上准了。于是次日,两个销售团队的合作项目就此成立。
等到瓜少看到招标文书与犀利叔的报价,马上给驳了回去:“为什么报价这么高?以这个价格,你认为自己能中标?不做调整的话,报上去,第一轮就会出局。”
犀利叔料到他会有此反应,因此早有准备,转手丢来一张生产成本表:“高也没办法,因为生产成本在这里。”
瓜少大致看了一遍,把人工费和机器消耗这两项数据圈出来,问:“这个数据是不是有问题?”
犀利叔看他一脸质疑,就摇头叹息:“唉,文森特,你大概是普药做太久,都已经忘了我们老祖宗说的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了。”
“药品进不进医保,销量相差十倍以上。一旦落标出局,这几款产品在上海一年上亿的销售额,说没就没了。更不用说,此次集中采购是下半年全国招标的风向标,我认为你低估了此次招标带来的医保准入的威胁。”
“我也头疼,但是已经没办法再降一分了。新特药有什么特点,你会不知道?不正是因为它的新和特,研发成本高,技术含量高,所以定价也才高的吗?”
“此次谈判对手是谁你搞清楚了没有?不是看你眼色行事的经销商,也不是怕被你断货的客户,而是医保局!医保谈判,价低者得。你定的这个价格,我可以百分百确定,必然会落个‘遗憾出局’的结果。”
犀利叔抱肩苦笑,一脸“拿你们这些任性的年轻人真是没办法”的表情:“你的想法,除了我们医药人,大家可能都会拍手叫好。可作为医药公司中的一员,每次听到有人说药价高我都挺无奈的,主要可能是大家对所有跟‘医’字沾边的行业都有着不切实际的道德期望。”
他手下几个马屁精一齐点头:“犀利叔说的没错。”
犀利叔越发的义愤填膺起来:“甚至在有些影视剧里面,我们医药公司成了丑恶的反派,只配被丢鸡蛋和大便,那些卖便宜仿药的,才算是好人,简直太过分!这明明是颠倒黑白,歪曲事实!这些人为什么就搞不明白,一切的救世主,是不断研发出救命药的原研药企呢?假如我们这些药企因为赚不到钱停止研制原研药的话,他们那些做仿制药的,又去仿什么呢?是不是!”
马屁精们差点要为他的精彩言论拍手鼓掌了:“就是就是!”
作者有话要说:提前更啦~~
第41章
投标项目合作出师不利, 第一次会议上,两个团队的负责人就为报价产生分歧,吵了一天。
新总经理祖恩得知,却按兵不动,也不出面过问。其实比起犀利叔从前歌颂过的加西亚,出身华裔家庭的祖恩才是深谙中国管理智慧的企业管理者,眼下这种局面正是他想要看到的,他初来乍到,不希望看到手下经理们团结一条心的画面。手下人针锋相对,分歧不断,他才能利用他们的争斗,削弱双方的势力,并保持双方势力的均衡。
祖恩和稀泥,不出面。犀利叔拿着一份真假难辨的成本计算表,以此为依据,咬定价格不松口,扯了两天皮之后,瓜少火大,干脆安排自己出了几天差,去了一趟欧洲,跑了几家工厂,赶在第一轮报价前面几天回到上海。他到上海后第一时间召集项目组开了个会,会上,把自己测算的成本往犀利叔面前一丢。
瓜少计算出的成本价格与犀利书的版本相比较,分别低了30%到50%不等,怕他们有些人看不懂,计算依据和公式都列得清清楚楚。犀利叔版本的成本表出自他手下一名得力主管之手,这人叫张晓东,头脑灵活,研发部门呆过,懂技术也懂销售,犀利叔对他深为倚重,所以任何重要工作和项目,都会拉上他。
张晓东看着瓜少计算出来的正确成本,就有点愣,笑着打哈哈说:“你还蛮懂成本核算的,也幸好赶在正式报价前,这两处错误数据被你发现和纠正了,哈哈哈。”
瓜少朝他瞟了一眼,停一会儿,才开口:“我混车间和研发实验室的时候,你们都还不知道在哪里做些什么呢。”
瓜少睥睨众人,一脸傲慢,满会议室的人,却无一人敢出声。一片安静当中,突然“啪”的一声,大家望过去,是犀利叔摁断手中铅笔芯,断掉的半截铅笔芯都扎到肉里去了,他好像也没觉得疼。
不过犀利叔□□湖一个,外企混了三十年的,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到现在,他大赚一笔、狠薅羊毛的心思都还没歇。假成本糊弄不了人,接下来他就绝口不再提“成本”二字,转而说:“调了价,入了围,正式谈判时,他们还会再杀价,压缩我们的利润空间,所以报价一定要留有被砍的余地。”
“那么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去:你现在价格第一轮就会被判出局,根本走不到正式谈判那一天。”
“所以呢?大降价以后顺利中标,有很多业绩,可是没利润,结果就是,根本没戏。”
“未中标的产品,失去了医保目录准入的机会,也意味着失去了整个上海市的公立医院市场份额,没有业绩,只会更没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