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崆峒问道(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胖嚷道。
  “没关系,此树遭受不断攻击,已经大伤,不会再有什么威胁,我现在有些摸清门路,弹奏琴曲,更多的是对付外面的白骨树,否则一颗一颗的打,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冲出去。”
  姜若水并没有理会二胖,接着弹奏。
  这一次弹奏的是色空诀,也就是多心经,谈着谈着,周围白骨树竟然舞蹈起来了,摇晃着枝桠,仿佛在悟道。
  “差不多了,看来琴曲果然有效果,我先出去试试看!”
  我一看时候差不多,抽出九龙铜剑,冲向远处一棵白骨树。
  没想到,刚刚冲到树冠覆盖的范围,大量树枝聚合成白骨爪子,向我拼命抓来。
  我手持九龙铜剑一顿猛砍,可惜树枝连绵不绝,根本无法靠近树枝主干。
  逼不得已,再次退了回来。
  “姜大小姐,还是别谈了,你谈的这些琴曲对妖人有用,对这些白骨树,就像兴奋剂一样,攻击更加疯狂了,而且还能回血。”
  我无奈说道。
  “究竟哪儿出了问题呢?这不科学。”
  姜若水陷入苦思之中。
  众人也在七嘴八舌的议论。
  “为什么琴曲会有真么大的威力呢?”
  二胖忽然问道。
  “古琴可以写忧书悲,可以吟风诵月,咏志畅怀,可以调心理气,养性全神。所以古琴很受雅士喜爱。
  道家历来讲究天人合一、返朴归真,而琴道于此非常契合,可以更好地沟通自然,通达大道,因为琴道能忘忧虑致静虚,养精气、全性命,驭精神、凌云气齐万物、一死生,和天地、通神明,明玄德、返道原。
  明初武当高道张三丰张真人的《云水集》中有诗:
  云木苍苍满翠微,道人闲眺立岩扉。
  明朝佩剑携琴去,手持长弓逐鸟飞。
  名士嵇康也曾有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此诗词把琴与道的联系,更加淋漓尽致。琴,作为“载道之器”四艺之首,远在伏羲、神农、黄帝时代,就有有“削桐为琴,束丝为弦”的传说。
  对了,之前弹奏琴曲不对路,应该来一首道家古琴曲《崆峒问道》。
  姜若水说完,开始弹奏。
  崆峒问道属于道家琴曲,广成子位居道教“十二金仙”之首,住在崆峒山上,传说活了1200岁后上天,还在崆峒山留下了两个升天时的大脚印,黄帝曾经去崆峒山问道广成子,请教“至道之要”。
  广成子说,至道之情,杳杳冥冥。无视无听,抱神心以静。形将自正,心净心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
  得吾道者上为皇,失吾道者下为士。予将去汝,入无穷之间,游无极之野,与日月齐光,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焉。”
  后来传授给黄帝《自然经》一卷。
  不过这都是传说,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琴声一响起,我的内心立刻变得澄澈许多,有很多杂念心魔,随着琴音挥之而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