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手朝歌_分卷阅读_68(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伊崔表示让金栋说废话少说,讲重点。
  “郑氏书局是郑谷开的,您记得滁州那个入狱的刘福青吧,不记得?那总记得顾大夫剖开肚子的那个巧匠郑吧?刘福青的女婿郑谷后来掌握住刘家财富,趁着战乱,在药材倒卖上赚了好大一笔。他开书局是小打小闹,不赚钱,但是这本札记却是花了大加钱精心刻印的,因为郑谷说要报答人家治好他父亲的恩德,大把投银子,大量印发。”
  “停,”伊崔做了一个打住的手势,叹了口气,“所以你们找到她了?”
  “呃,没有。”金栋顶着伊崔凉飕飕的视线,硬着头皮回答:“不过郑谷说,他最后一次见顾大夫是在蜀中,所以赵将军问伊大人,要不要去蜀中一趟。”
  “现在?”伊崔坐直了身子,凝神细思片刻,哼笑一声:“他让我现在去蜀中,莫不是让我帮他善后?”
  金栋厚着脸皮狡辩:“哪能啊,赵将军看你焦急顾大夫的消息,真心想帮你一把。”
  伊崔哼了一声,他才不信。
  石威盘踞蜀中多年,搞得民不聊生,红巾军收复之后如何镇定安抚是个大难题。宋无衣最擅长的还是常规庶务,而非这种开拓性的工作,他应付两广和岭南已经十分吃力,再加一个蜀中,绝对超出宋无衣的能力范围。
  *起这是借着这本札记,找他求援来了。
  燕昭的老部将都知道,因为伊崔的身体不好,燕昭轻易不让他离开苏州,伊崔常年窝在大后方,在保持稳定和粮草供应上功不可没,可是大家都觉得伊大人的才华还没有被充分发挥。比如现在,其实应该坐镇后方的是宋无衣,跑在前头搞安抚搞新政的应该是伊崔才对。
  “*起怎么派你来?”伊崔瞥了一眼坐立不安的金栋:“难道君上也是这个意思?”
  在伊崔锥子般的目光下,燕大将军的亲卫队长心虚地低下头:“君上也是怕你……闷出病来。”
  这是句大实话。燕昭对属下部将的情况掌控虽然略有滞后,不过伊崔这几个月的持续低迷状态他已经得知,顾朝歌音讯全无,他真心是怕伊崔在苏州闷出毛病来。
  “如今局势平稳,走长江水路再改栈道去往蜀中,大人的腿不好,也不妨事。”金栋默默地补充一句。
  “走长江水路?”伊崔想了想,忽然道:“不要褚东垣的兵护送,换个人。”顿了顿,他再想了想,又道:“这本札记的事情也先不要告诉褚东垣,等查到顾姑娘的确切音讯再说。”
  金栋愣了愣:“这……”
  “我的要求难道过分?这也是为了褚将军好,毕竟石威还在流窜中,不能让褚将军因私废公,因此分心啊,待我确定顾姑娘的消息再告诉他也不迟,”伊崔语重心长地教育金栋,微微一笑道,“金都尉觉得呢?我相信君上会很赞同我的建议。”
  “阿嚏!”
  白茫茫的长江水面之上,持剑站在甲板上的褚东垣打了一个喷嚏。
  “谁他娘的在骂我?”褚东垣揉了揉鼻子,自言自语道:“说不定是谁在想我?”比如小泪包?
  他摸摸怀中那本在上一个补给城镇偶然买到的妙襄公札记,嘿嘿地想,虽然不知道是小泪包是怎么做到的,但是她着实干得不错。如今长江以南已然基本平定,希望她早些平安回来见他。
  “褚将,再往前即将入嘉陵,根据线报,这些地方有石威余孽。”副将把密报第二次呈给褚东垣做确认。
  “知道了,”褚东垣勾着唇角嘿嘿笑,“等扫清了这帮狗崽子,我们便入蜀去和赵将会合!”
  ☆、第65章
  蜀中的气候和苏州有很大差别。
  今日的雾气直到正午还未完全消散。即便是较繁华的城镇上最宽阔的一条街,地势也不平坦,上坡,下坡,上坡,下坡,马车因此走得很慢。
  这里的一切感觉都懒洋洋的,充斥着和江南完全不同的氛围,即便随处可见断壁残垣,可是路人熟视无睹,好像连清理重建都懒得做。伊崔通过车侧的窗口观察着,思虑着怎样能让这里快速恢复生机,或许重新打通由蜀入藏的茶马古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伊先生,城里最大的凤仙阁有人在坐堂行医,此人……属下认识。”马儿走得很慢,车外一个士兵凑过来轻声低语。伊崔记得他,他是自己入蜀之后,*起派来保护他的校尉之一,姓陈,不过大家都喊他阿柴。
  听见阿柴语气中的犹疑,伊崔淡淡道:“似乎是个你不太喜欢的人?”
  “是松斋先生,文叔扬。”张遂铭的“御医”,张遂铭病重时他溜得比兔子还快,原来是跑回了蜀中老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