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成首富从游戏开始 第152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时候孟畅就很感慨,裴总给所有的腾达员工都强制报名托管健身,果然是有用的!
  负责人们的身材都很棒,非常撑衣服,形象气质上跟其他公司的那些大老板直接就拉开了档次。
  果立诚的那期视频,孟畅特意让他穿了比较显身材的衣服,凸显他健身教练的专业性;而今天,则是给芮雨晨穿的摸鱼外卖工作人员的制服,看起来既专业又正式。
  舆论战嘛!细节决定成败。
  这属于是孟畅的老本行,他深谙这个道理,所以才要精益求精。
  “ok,开始!”
  随着孟畅的一声令下,芮雨晨开始按照提词板上的内容,娓娓道来。
  跟果立诚的那一期差不多,都是先做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就直入正题,开始剖析摸鱼外卖和宅居外卖模式的不同。
  “宅居外卖的模式,其实就是互联网公司常见的‘平台模式’,这一点跟盛运快递、住家集团等公司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所处的领域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但商业模式是相同的。”
  “宅居外卖是平台,是沟通餐厅商家、顾客、外卖小哥的桥梁,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它确实为顾客提供了便利,创造了价值,让所有人足不出户就能方便地点到自己想吃的外卖,这当然是移动互联网为我们带来的一种便利。”
  “但问题在于,既然是平台公司,就永远无法摆脱平台公司的桎梏。这个桎梏,其实早在逆风物流与盛运集团那次直播的论战中,就已经由吕明亮提出来了:在大资本控制下的平台公司必然会由平台公司变成两头赚差价的中间商,为了更好看的财报、更高的利润,在达成市场垄断地位之后,不断地压榨商家、顾客、外卖小哥三方的价值。”
  “因为平台公司并不创造价值,想要让自己的市值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多,除了在已有的盘子里多抢几口蛋糕吃以外,毫无其他办法!”
  ------------
  第1524章 摸鱼外卖的独特商业模式
  芮雨晨继续说道:“现在大家可能觉得宅居外卖还不错,每一餐都有补贴,只需要不多的钱就可以吃到不错的外卖,因此对它心生好感。”
  “但大家可以好好想想,在很久之前,在快递和其他类似的平台公司开展烧钱大战的时候,大家是不是也尝到了甜头?但后来呢?”
  “平台公司通过烧钱,获得了市场垄断地位,接下来就是各种各样的骚操作:大数据杀熟、找借口涨价、推出价格更高的新服务同时偷偷给原本的服务缩水……总之,在不知不觉中,价格涨回去了。”
  “顾客以为自己薅到了羊毛,但实际上以后都要老老实实地还回去。”
  “宅居外卖目前的商业模式也是如此:先通过融资获得大量的钱,然后再用这些钱去补贴商家、骑手和顾客,抢占市场地位。随着市场地位的扩张,不断兼并其他的外卖平台、整合资源、吸引更多的投资。”
  “最终,达成市场垄断地位,开始开开心心地割韭菜,变成一门没有任何风险、永远都不会亏损的生意。”
  “在不久的将来,以下的场景都是可以预见的。”
  “对商家,宅居外卖会不断提升抽佣的额度,不断试探商家利润的底线,最终只保留极少一部分利润给商家,将绝大部分利润都拿走。”
  “如果仅仅是商家利润下降,那还没什么,关键是还会发生更可怕的事情。”
  “因为利润越来越低,所以那些提供优质食物的餐厅会越来越做不下去。而能在这种高抽成的情况下还活下来的,只会是那些利润很高的外卖店面。”
  “利润高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品牌价值优秀,议价能力强,例如国外的某些知名快餐品牌,但这种终究是极少数;第二种就是靠压缩成本,把一些外卖压到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低价。”
  “比如,用廉价的外卖包制作一些看起来还不错的盖饭,虽然标了一个很低的价格,但依旧有巨大的利润。”
  “可是这样的外卖,连基本的健康都无法保证。久而久之,平台上类似的商家会越来越多,必然会起到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
  “对骑手,宅居外卖会不断通过大数据算法试探骑手送餐的极限,先给你派五单,如果大部分人都能顺利完成,那就继续往上加,六单、八单、十单……骑手们迫不得已去闯红灯、违反交规,而这部分利润,同样被宅居外卖开开心心地收入囊中。”
  “对顾客,逐渐提升收费,但不会是直接提高外卖费,而是先从收紧补贴开始,再逐渐地减少优惠券和折扣额度,之后就是大数据杀熟、偷偷提升配送费,甚至是公然哭穷卖惨,说快递小哥太辛苦了,要涨快递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