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僧,朕劝你适可而止 第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随着钟声一响,大家便聚精会神开始写,周遭静得连颗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这种测试,乍一听很简单,但想一个也不写错且连贯地从一写到一千,却非易事。
  不管是注意力,还是定力亦或者记忆力,只要受到一点干扰,就很容易写错、写漏。
  果然,才开始一刻钟,就有不少人因为写错而砸笔离场,半刻钟后又走了大半。
  听见别人叹气,萧静好也顾不得太多,来都已经来了,不拼一把甚是可惜。她聚精会神,仿佛将自己置身于安静的书屋,身边只有木香味和墨香味,忽然变得心静如水起来。
  待她最后一笔落下时,场上约摸只剩下百来人,玄漠和方才飙得一口好乡音的少年也还在。
  今日要收徒的禅师们只是开头露个面,为防止徇私舞弊等问题,他们实行了回避制度。
  监考僧将卷纸收上去逐一检查,其间又淘汰了几个漏写的,萧静好没被淘汰,这关算是过了。
  然这只是个开始,越到后面难度越大。
  第二轮比试,方才一到一千的数字还是需要写,而且这次耳边多了干扰,会有僧人给他们念经。
  他们不仅需要完整地写下数字,还得背出僧人所念的内容。现场人与人之间不过一桌之隔,且每个考生听的经书内容都不一样。这就意味着必须分开哪些是自己的内容,哪些是别人的。
  她为自己捏了把汗,这哪是收徒弟,若能成功通过这些考验,她都可以立地成佛了。
  萧静方才动笔,耳边就有经文灌入。
  念的是:“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砂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
  周遭嘈杂一片,所有经文乌央乌央混在一起,就是:“……”
  她耳边像有千万只蜜蜂嗡嗡飞过,只觉从脚指根到头发丝都是乱的。
  因为太投入,她脸色通红,额头上的汗珠大滴大滴落下而没有丝毫察觉。
  混乱的记忆里,自己已经是个高挑的成人,穿着一身红色的长裙,追随一人而去,看不清也看不见,她一直追,前面的人一直走,浓雾弥漫,那道身形渐行渐远,最后消失不见。她痴傻地站在原地,捂着胸口问自己为什么要追,他是谁?
  经文不可能念到她写完字,那样就太长了,所以她大约写到两百时,耳边终于清净下来。
  可恰是这样最容易忘,果然,等所有人把后面的字数都写完时,不少人早就将金文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只得红着脸愤愤离去。
  萧静好需要背的是《严华经》最后一节里面的内容。
  湛寂有一点说得不错,她很会照本宣科!
  她之所以能一五一十背出来,源于她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长处——过目不忘,且听一遍就能记得内容。
  当然,这绝大部分原因取决于他们的年龄优势,这个阶段的孩童,听的记忆力远比墨写的记忆好得多。
  所以在这个环节胜出的,大多在十五岁以下。
  第二场测试结束,百来人又只余下十五人。
  一见身旁两人还在,萧静好由衷地表示恭喜:“看来二位才是真正的高手!”
  “明明自己就很厉害,还夸我们。我姓刘,家中排行老六,所以叫刘老六,这说不定以后就是同门了,多多关照。”
  刘老六的乡音大致听得懂,她笑了笑,问他:“为何想出家?”
  “屋头穷,家里兄弟姊妹多,养不起,我不过是来讨口饭吃罢了。”刘老六毫不避讳说道,“你嘞,又是为哪样?我看你谈吐好有文化,不像是穷苦人家,啷个想到来当和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