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84)(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若是骑马全速赶路,那也不过就半个时辰的事情。
  这种距离,县太爷想当日往返绝对能做到。巧娘哪里能想到,县太爷他压根就打算好了要驻扎在那里,手把手盯着熬盐这事儿呢?
  毕竟路上见到县太爷的人都说了,虽看不到样貌,但是新的县太爷看着瘦的风都能吹走,露在外面的手指也是纤细白皙,据说一看就是这辈子从没做过粗活的样子。
  这种人必然是受不得一点委屈的,不可能放着县衙里的高床软枕不睡,而去睡那不舒服的荒郊野外。
  巧娘是没想到,就是让大家大跌眼镜,县太爷居然就在那荒郊野外没回来了。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巧娘也不带着期盼等着钱工书自己回来拿东西了,跟婆母商量了一下,今日就匆匆在收拾被褥,扎捆起来,打算给钱工书送被褥去。
  他那衣衫单薄,若是风寒了,那就是生命之危啊。
  这么想着,巧娘手脚又更麻利了一些,结果正收拾呢,家里母亲就匆匆带着小妹拍门,巧娘开始还吓了一跳,以为出什么大事了,却听到小妹飞速说:二姐,听说衙门的李叔回来了,这会儿正让家里有上山的男人的人家领工钱呢。
  什么?!巧娘一听,连声问,这就可以领了?
  是的,李攒点说,在山上做工,都是包饭食的,使不上钱,就跟大家说了,全部结给家里人。要拿米粮或是铜板都成哩!小妹今年十三岁,和巧娘一般,都是鲜活泼辣性子,老母亲也不插话,由着她眉飞色舞地跟姐姐报喜。
  娘,有为他发工钱了,我先去领一下工钱!巧娘听小妹说的头头是道,知道肯定是真的,立刻打算跟母亲妹妹一起,去领钱工书钱有为的工钱去。
  哎,好!那边,钱工书的老娘听到动静,正走出来,听到这里,忍不住喜不自胜,连声说,好咧,你便快去罢,这些东西我来收拾!
  和婆母说好,巧娘就跟着母亲和妹妹一起赶往衙门的工房,一去才发现,喜气洋洋的老人和妇人都挤在工房门口排队呢,巧娘他们不懂,就听到李攒点在那儿大吼:一个个排队啊,不排队不发钱!
  好容易喧闹了好一会儿,跟着回来采买的赵宝儿和李攒点这才约束好人,大家一个个排队上前,第一个老人就听到李攒点说:周大力,做工三天半,加班半天,算四天,一共十二文,或是四升米,老人家,你要米还是要钱啊?
  老人一听,哆哆嗦嗦连声说:要钱,要钱!
  赵宝儿排出十二个铜板递给老人,老人接过去,期期艾艾还想说话,赵宝儿就大声说:要问招工和其他事宜,去旁边兵房问,这边只发钱!
  老人闻言,本来只打算问什么时候回来,一转脚步,立刻往兵房去了。
  身后的人个个排队,账都是早就算好了的,加班也是杜长秋按照每个人体力排了的,决不允许为了挣钱不要命地透支自己,因此每个人都是十二文钱,个个家属领了钱,就往兵房去,速度十分快。
  很快就轮到了巧娘一家,巧娘的父亲和哥哥都身体很好,这回都去跟着打井了,母亲和小妹一起,一共领了二十四个铜钱,羡煞众人。
  嫂子来啊。轮到巧娘,李攒点和钱大人一起共苦,在工房挨着,情分不比其他,一看到巧娘,顿时就热情地笑着说,嫂子,钱大哥拿的是管理岗的工资,一共四十文,您是要换成米还是钱?
  拿钱就好了。巧娘一听,心中狂喜,面上也露出个压抑不住的笑来,连声说。
  周围都是一片羡慕之声,巧娘接过钱小心地往钱袋放好,才跟着母亲和妹妹,一起到隔壁兵房里去,看看是还有什么招工的事情。
  百姓们都是兴高采烈,一边马车路过,赵吏书和陈户书两人一起,看着这个画面,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