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1)(2 / 3)
被甩了脸色的李贤因也懒得伺候,因为时间上比较急,CJ方也感觉到了他的势在必得,到最后还坐地起价了一部分,导致他最初想要以五十亿购买李美敬10%电视台股权的计划落空,双方为了临时的涨价扯皮大半天,李贤因也还是付出了八十亿的代价。
在庞大的总量面前,这多出来的三十亿似乎不值一提,可他依旧为此不爽。
有时候不是双方协商好了的条件就是大家都满意的答案,只不过是互相妥协而已,三十亿韩元,以现如今的汇率兑换,也有接近两千万RMB,他拿来干点什么不好?
非得折在这儿送给别人当添头,难免有种被CJ往后扯了一下的感觉,给他的胜利添上了一道非~常~微弱的瑕疵,现在自然没有心情热脸贴冷屁股般的和李美敬套近乎。
而且他也有听闻李美敬在这次的事件中打击过大,转让名下的一些股份之后有彻底离开CJ管理层的想法,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就更没有拉近关系的必要了。
一个只挂名而没有实权的副总裁,甚至还想长期定居美国,对于李贤因来说根本没有多少助力,更何况现在的李美敬看他不爽,想化敌为友所要花费的精力太大。
一句话,李美敬真不值得他这么付出,还是哪儿凉快哪呆着去吧,谁想哄她啊。
签完合同之后,李贤因并没有着急把电视台当做S.M的子公司公布出来,现在还没有达到稳定控股是一方面,他也确实想等一个适合造势的时机。
一直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他相当明白,如果是在平时,韩国境内任何一家经纪公司旗下突然多了一栋电视台,那都是让人震惊的消息。
这种震惊会转化为热度与流量,也会让大众自然的给这家经纪公司的打上一些标签,比如有钱有人脉有上进心,一个电视台的成立能给经纪公司带来太多的正面影响,而为了让这种正面影响发挥到最大,自然就得让更多人知道电视台的事儿,单纯只在粉丝圈子里传播不是他想要的。
如今大新闻不断,三星和CJ的最高领导人都深陷法律的泥泽,大家的注意力相当分散,原本值得讨论的事儿也会很快消失在大众视野中,这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特点。
李贤因准备等这些事儿都告一段落之后,选一个极为平常且平静的日子宣布电视台的所属权更为合适,那时候他手上的股份也应该超过50%了。
不过就算没有官宣,电视台管理者的变更却是不可辩驳的事实,李贤因肯定得亲自去一趟电视台,见一见如今的台长,稳定大家的情绪,不然下面的员工很容易人心惶惶。
他目前还不打算大批量的更换电视台员工,开播在即不适合大动干戈是一方面,主要也是新电视台的在职员工数量虽然过千,可是和三大台比,人还是相对较少的。
当然,三大台都有不止一个频道,员工数量多很正常,但新电视台在基本框架上已经非常完整,电视剧部门、综艺部门、后勤部门几乎是一个不缺,一千多人分散到各个科室也就没多少了,再加上当初做电视台策划的李美敬野心勃勃,还配备了专门的摄制部,就显得平均人数愈加紧张。
韩国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实行制播分离的制度,电视剧和综艺可以由电视台自己制作并排期播出,也可以把策划案出给第三方制作机构,让其负责跟拍及后期制作,这样电视台就不用出人出器材,也不用担心这其中会出现什么意外。
反正就算出了意外,电视台也只需要换另外一家制作公司就是了,所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很低。
不过这种模式也不是十全十美,被委托拍摄的机构要是一直以来都做的不错,是可以借机讲价的,最后的单集成本也没低到哪儿去,所以大型电视台在人力物力并不紧张的情况下大多还是自主拍摄,只有一些小电视台才常年采用合作模式。
李美敬给电视台配备了所有常用类型的拍摄设备与人员,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中间部门,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综艺部门想要拍摄新的企划案,都得往摄制部借人,然后一起搭建一个新的节目组,在节目播出期间,这些摄制部的人是属于节目组的内部人员,全听节目总PD的指令。
所以摄制部的职工数量其实是最多的,而且大多为有拍摄经验的专业人士,李美敬从其他电视台或者知名PD们的摄制团队中挖来的,为了照顾到这群人的情绪,李贤因还在台长的陪同下会见了摄制部本部长和两个副部长。
所有人都表现得相当恭敬,也没哪个傻缺在他面前说什么只为CJ工作,顶头上司都换了,摆明了他们都是被李美敬放弃的群体,这时候还为旧主摇旗呐喊,说句脑子有问题都不算骂人。
而且现如今距离频道开播只有半个多月,大家都很忙碌,在得知开播日期不变之后,根本没空产生什么胡思乱想的低落情绪,先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好才是正途,在这种时候出错,以至于拖慢了大家的进度,是真的会被上司骂得狗血淋头。
第95章
因为最近在韩国准备新专辑,东方神起待在公司练习加录音的时间格外长,前阵子还在讨论会社内部整体气氛不好,好像乌云压顶一样让人喘不过气儿,结果最近两天突然发现哥哥们好像又活过来了?
这句昌珉贡献的又活过来了着实灵性,一队人外加编舞老师差点儿都让他说笑了,仔细想想又觉得很对,之前不知道为什么严肃的高层们这两天还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集体松了口气,并且迅速把这种情绪吹往中下层。
如此剧烈的情绪转变倒也没人闪着腰,用经纪人哥哥的话说,身为社畜就要有社畜的自觉,闪着腰那是高层才有的特权,他们还要努力的工作,就算有点不适应也要忍着。
而且比起情绪上的转变,大家更要注意祸从口出,艺人们成天在外边儿跑感受还不那么强烈,经纪人作为李贤因针对性调整的第一梯队,对于公司改.革的认知更为清晰。
最近上头估计又在搞大动作,作为员工,这时候最好自觉闭麦,随便把公司内部的情况往外倒腾的事儿最好不要做,哪怕初衷只是为了和朋友吹牛聊天,或者和什么人抱怨两句工作环境,一旦闹大了都没什么好果子吃。
别以为一两句不涉及公司机密的话没什么重要的,他们做的可是娱乐业,连部分官方发言都能被大众逐行逐句的过度解读,以至于引发一些意料之外的争议。
更别说不论哪个国家的民众对于所谓的内部消息都迷之推崇,只要不是太假的爆料,都会占据一定的市场,更别说还会有利益相关者在背后推波助澜。 ↑返回顶部↑
在庞大的总量面前,这多出来的三十亿似乎不值一提,可他依旧为此不爽。
有时候不是双方协商好了的条件就是大家都满意的答案,只不过是互相妥协而已,三十亿韩元,以现如今的汇率兑换,也有接近两千万RMB,他拿来干点什么不好?
非得折在这儿送给别人当添头,难免有种被CJ往后扯了一下的感觉,给他的胜利添上了一道非~常~微弱的瑕疵,现在自然没有心情热脸贴冷屁股般的和李美敬套近乎。
而且他也有听闻李美敬在这次的事件中打击过大,转让名下的一些股份之后有彻底离开CJ管理层的想法,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就更没有拉近关系的必要了。
一个只挂名而没有实权的副总裁,甚至还想长期定居美国,对于李贤因来说根本没有多少助力,更何况现在的李美敬看他不爽,想化敌为友所要花费的精力太大。
一句话,李美敬真不值得他这么付出,还是哪儿凉快哪呆着去吧,谁想哄她啊。
签完合同之后,李贤因并没有着急把电视台当做S.M的子公司公布出来,现在还没有达到稳定控股是一方面,他也确实想等一个适合造势的时机。
一直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他相当明白,如果是在平时,韩国境内任何一家经纪公司旗下突然多了一栋电视台,那都是让人震惊的消息。
这种震惊会转化为热度与流量,也会让大众自然的给这家经纪公司的打上一些标签,比如有钱有人脉有上进心,一个电视台的成立能给经纪公司带来太多的正面影响,而为了让这种正面影响发挥到最大,自然就得让更多人知道电视台的事儿,单纯只在粉丝圈子里传播不是他想要的。
如今大新闻不断,三星和CJ的最高领导人都深陷法律的泥泽,大家的注意力相当分散,原本值得讨论的事儿也会很快消失在大众视野中,这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特点。
李贤因准备等这些事儿都告一段落之后,选一个极为平常且平静的日子宣布电视台的所属权更为合适,那时候他手上的股份也应该超过50%了。
不过就算没有官宣,电视台管理者的变更却是不可辩驳的事实,李贤因肯定得亲自去一趟电视台,见一见如今的台长,稳定大家的情绪,不然下面的员工很容易人心惶惶。
他目前还不打算大批量的更换电视台员工,开播在即不适合大动干戈是一方面,主要也是新电视台的在职员工数量虽然过千,可是和三大台比,人还是相对较少的。
当然,三大台都有不止一个频道,员工数量多很正常,但新电视台在基本框架上已经非常完整,电视剧部门、综艺部门、后勤部门几乎是一个不缺,一千多人分散到各个科室也就没多少了,再加上当初做电视台策划的李美敬野心勃勃,还配备了专门的摄制部,就显得平均人数愈加紧张。
韩国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实行制播分离的制度,电视剧和综艺可以由电视台自己制作并排期播出,也可以把策划案出给第三方制作机构,让其负责跟拍及后期制作,这样电视台就不用出人出器材,也不用担心这其中会出现什么意外。
反正就算出了意外,电视台也只需要换另外一家制作公司就是了,所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很低。
不过这种模式也不是十全十美,被委托拍摄的机构要是一直以来都做的不错,是可以借机讲价的,最后的单集成本也没低到哪儿去,所以大型电视台在人力物力并不紧张的情况下大多还是自主拍摄,只有一些小电视台才常年采用合作模式。
李美敬给电视台配备了所有常用类型的拍摄设备与人员,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中间部门,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综艺部门想要拍摄新的企划案,都得往摄制部借人,然后一起搭建一个新的节目组,在节目播出期间,这些摄制部的人是属于节目组的内部人员,全听节目总PD的指令。
所以摄制部的职工数量其实是最多的,而且大多为有拍摄经验的专业人士,李美敬从其他电视台或者知名PD们的摄制团队中挖来的,为了照顾到这群人的情绪,李贤因还在台长的陪同下会见了摄制部本部长和两个副部长。
所有人都表现得相当恭敬,也没哪个傻缺在他面前说什么只为CJ工作,顶头上司都换了,摆明了他们都是被李美敬放弃的群体,这时候还为旧主摇旗呐喊,说句脑子有问题都不算骂人。
而且现如今距离频道开播只有半个多月,大家都很忙碌,在得知开播日期不变之后,根本没空产生什么胡思乱想的低落情绪,先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好才是正途,在这种时候出错,以至于拖慢了大家的进度,是真的会被上司骂得狗血淋头。
第95章
因为最近在韩国准备新专辑,东方神起待在公司练习加录音的时间格外长,前阵子还在讨论会社内部整体气氛不好,好像乌云压顶一样让人喘不过气儿,结果最近两天突然发现哥哥们好像又活过来了?
这句昌珉贡献的又活过来了着实灵性,一队人外加编舞老师差点儿都让他说笑了,仔细想想又觉得很对,之前不知道为什么严肃的高层们这两天还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集体松了口气,并且迅速把这种情绪吹往中下层。
如此剧烈的情绪转变倒也没人闪着腰,用经纪人哥哥的话说,身为社畜就要有社畜的自觉,闪着腰那是高层才有的特权,他们还要努力的工作,就算有点不适应也要忍着。
而且比起情绪上的转变,大家更要注意祸从口出,艺人们成天在外边儿跑感受还不那么强烈,经纪人作为李贤因针对性调整的第一梯队,对于公司改.革的认知更为清晰。
最近上头估计又在搞大动作,作为员工,这时候最好自觉闭麦,随便把公司内部的情况往外倒腾的事儿最好不要做,哪怕初衷只是为了和朋友吹牛聊天,或者和什么人抱怨两句工作环境,一旦闹大了都没什么好果子吃。
别以为一两句不涉及公司机密的话没什么重要的,他们做的可是娱乐业,连部分官方发言都能被大众逐行逐句的过度解读,以至于引发一些意料之外的争议。
更别说不论哪个国家的民众对于所谓的内部消息都迷之推崇,只要不是太假的爆料,都会占据一定的市场,更别说还会有利益相关者在背后推波助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