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来一卦?_分卷阅读_104(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人便是贾雨村,他和这贾府中人缘分可不算轻。这贾雨村原本是进士出身,升任知府。那时候的贾雨村是一个很有上进心,满腔抱负的读书人,且喜欢高谈阔论,看很多官员都不顺眼,觉得他们没有自己本事高,做事也没什么功绩不该担任官职,而这些想法他都从未掩饰,而后便被他的上司给寻了错处,参他一本便被革了职。贾雨村的改变就是从那时候起。落魄的他遇到了林如海,教过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一段日子,是给她启蒙的老师。而后因才华出众被林如海一封信推荐到了贾政那里,贾政靠着家里的势力和关系,给他谋了一个应天府的差事。贾雨村尝到了甜头,便靠着走后门和讨好上司,再加上自己原本就有的才华,一路高升至官四品,京兆府尹的位置。
  算起来,这贾府于他有恩。
  可惜的是,这个贾雨村却不是知恩图报的人。贾政虽然能帮他谋官职,但绝对谋不到四品的职位,当初得的也不过是个小官而已。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他岂会愿意为了报当初的一个小恩去冒着再一次丢去乌纱帽的危险。
  贾雨村得了命令后,便就真的去认真查了,这些流言虽然听着荒唐,但的确是言之有物,贾雨村只要仔细一查,便很快就会发现里面隐藏着的龌龊。不仅如此,他还抓住了不少流言中没有说出的东西。证据抓的够多了,只差递折子向皇帝交差,等着查办贾府的时候,贾雨村却停止了所有的动作,开始去酒楼听曲喝茶起来。他在等一个人——王仁。
  在这个年代不少官员和百姓,甚至皇帝都没什么按时吃午餐的习惯,一日两顿饭是常例。可这王仁偏偏喜欢在日中,太阳最大最热的时候吃午饭,而后晚上酉时还要再吃一顿,这种习惯保持了很多年。最后弄得不少人开始跟风,首先是大理寺,而后便是有些钱的平民百姓。而他不仅仅是在大理寺里吃,还经常在日中时跑到酒楼里点两道菜和一碗米饭充当午餐,还只去一家酒楼吃,都成为了那个酒楼的特定风景。连酒楼的老板都有了在日中时将王仁最喜欢的那个桌子空出来,给这位大理寺卿备着的习惯。反正日中来酒楼的人本就寥寥无几,不管那天王仁来或是不来,日中时这酒楼都不会有客满没座位的情况,留个空位算不上什么。贾雨村想着自己在这里熬着三四日,总会遇见他。
  可没想到这王仁没有等到,他却等到了另一个人,便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
  这冯紫英正手搂着一个打扮风骚的女人,和另一个青年一边说笑一边走了进来。贾雨村抬头瞄了一眼,不禁失笑。倒是巧,另一个人便是那薛家的独子薛蟠。贾雨村正想着要不要上前打招呼,当然打招呼的对象是将军独子,而不是已经逐渐失势的薛蟠。然而他屁股还没有离开凳子,就看见酒楼的门口又进来了一个人,便是贾家荣国府的贾琏。贾琏才一进酒楼,就看见了旁边桌子上的两人,惊了一下,便立刻过去说话。贾雨村便沉下心,静静的偷听他们说话的内容。
  “这不是薛表弟和冯家兄弟吗?”贾琏惊喜道,上前拱手,“真是巧。几日不见,可还好?”
  “好是不好,都这样过。”薛蟠挥手道,“琏表哥此时来是为了吃饭?刚巧,同桌。”
  “早饭才刚吃完不过一个多时辰,我哪里饿。这次是为了内人来的,她想吃这家的酒酿丸子,磨得我厉害。要不是看她肚子里还揣着一个,我才懒得替她跑这一趟。”贾琏嘴上虽然还在抱怨,脸上却洋溢着喜悦。
  贾雨村捏着茶杯的手一顿,侧耳继续听。
  “哦?凤嫂子又怀了,这可是一件喜事啊!”薛蟠道。
  “我说的不是她。”说到王熙凤时,贾琏脸上露出不愉,“是我之前新娶的一个妾室。我家里那个母老虎脾气大,肚子可不争气,这么多年了,就给我生了个女儿。”
  “我记得这王熙凤是王仁的亲妹妹吧。”冯紫英此时插嘴道,“你就不怕他生气找你的麻烦?”
  “是啊,而且你娶娇妾,当真就不怕像是上次那位一样结果?”薛蟠话没有说满,小声道。
  “啧!我要娶便娶,她一个女人还能管什么!哼!我新娶得那张氏室家里背景可不一般,父亲也是个三品官儿,是光禄寺卿。她敢动!王仁?现在王仁哪里肯给她撑腰,也不知她搞了些什么,兄妹做的如今都要成了仇家!”贾琏拍桌子道,“我现在想见王仁套个关系,都见不得了!”
  冯紫英抬眼皮看了一眼贾琏,低头喝酒,不对此发表任何意见。倒是薛大傻子安慰起了贾琏,而后说起了王仁,话里话外都带着贬低。他原本也是羡慕着王仁,觉得有本事能做那么大的官儿是个能耐的。但是自从上次史家的案子后,他对王仁的感观便立刻差了起来。虽说史家的事对薛家没什么影响,但到底是同气连枝的四家,王仁这么做,在薛蟠眼里便是不顾亲戚情分,冷情之人的做法。
  贾雨村听到这里也便够了,就放下了茶钱,快速的从门口走出。冯紫英侧头往门口看了一眼,而后扭头继续和身边的女子调笑说话。
  贾雨村没有在外面闲逛,而是直接回了自己家中,拿出毛笔开始准备写奏折。将宁国府和荣国府两府罪证一一写清,不仅如此,还要诉说自己的办案经过,得到的证据多少。等写完后用嘴慢慢的将墨迹吹干,而后仔细的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满意的笑了。将贾府查办后,他不仅能捞到许多油水,在向皇帝禀报的时候说的好也许还能再升一级。这王仁当初不就是凭借着搬倒史府才得到了如今的位置吗。不畏强权公正廉明,看,他也能做到。
  将奏折收拾好,贾雨村想起了那个女儿嫁入贾府的光禄寺卿,姓张。那就是那个人没错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