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真夫妻 第23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家三口在杭州也就待两天,和大女儿前后脚到的沪市火车站。
  禾儿早收到妈妈的消息,毕竟在青岛时是天天要打电话报平安的,只让朋友们先回家,自己在车站等着。
  沪市就是他们的地盘,没什么让人不放心的,很快都各回各家,只有她百无聊赖等着,看到熟悉的身影才兴奋挥挥手说:“我在这!”
  苗苗一路上紧抓着自己刚画好的荷花不放,兴冲冲显摆给姐姐看,又说自己和白胡子赵爷爷的“决斗”。
  禾儿听完很是惊讶,说:“他觉得妹妹画得不好吗?”
  她也是没什么艺术天赋,看着只觉得挺好的。
  赵秀云只是模模糊糊能理解赵老师话中的意思,不过既然确定人家就是大师,总比他们门外汉懂吧,苗苗要是有机会跟着老师上小班课,肯定比大班课更好。
  就是价钱实在贵,一节课哪怕上大半天,一个月都得一百多呢。
  苗苗也不是不知道柴米油盐的孩子,到家把自己的存钱盒子拿出来说:“我自己交学费。”
  胸脯拍得震震响,也确实有底气,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攒下的小两百块钱。
  赵秀云哪里能要,但心里还是觉得养了个好孩子,只说:“你要是能学好,妈妈再多钱都舍得花。”
  禾儿则是说:“姐姐给你挣学费,没事的。”
  方海反正口袋空空,不妨碍他说好听话道:“爸爸去做乞丐我都供你念。”
  做乞丐这么惨的吗?苗苗一下子不乐意。
  赵秀云捅丈夫一下,说:“别听那你爸爸瞎说,家里有没有钱他哪里知道,口袋里都没五块钱的人。”
  这话也有道理,苗苗很是同情看一眼爸爸,握着拳头说:“我会好好学的。”
  总有一天,她也要让别人交五块钱,不对,六块钱来上她的课。
  第228章 新变化  第一更
  从杭州回来没几天, 赵秀云就准备去单位报到。
  沪市电视台是刚成立没多久的,和原来的广播台在一栋大楼里头, 现在统称广电大楼,离家近得很,走路十来分钟就能到。
  建筑是典型的上世纪欧派建筑,进去就是宽广的大厅和延伸向两侧的木质楼梯。
  进门处有位克忠职守的门卫,检查过他的报到证后说:“楼梯上三楼右转,以后出入记得挂上通行证就行。”
  大家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赵秀云还是挺客气地说:“好, 谢谢大哥。”
  她依言上楼梯,正好是要来上班的点, 人还不老少,本市广播台一向办得如火如荼,没办法, 买得起收音机的人多,电视的少,观众比不上,自然能给的位置就不大。
  电视台的位置就只有三楼的半层, 除开演播室、设备室,就是办公室。
  难怪她工作意向填在这儿,一位老教授说还是个草台班子。
  不过赵秀云还是挺喜欢的,觉得自己能在这儿闯出一片天。
  现在全国上下只有两个电视台, 俗称中央一套和二套, 一个晚上播新闻,一个从早到晚播电视、电影,尤其是年初的电视剧《敌营十八年》,播出之后简直是万人空巷, 二套不断重播,家里大人孩子都看好几遍,一点也不腻。
  谁叫人家这是第一部 正经的电视剧,比电影稀罕得多。
  像这种地方台,沪市也是第一个办,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