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混账朱佑樘!(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商人不再需要往边境运粮,只需要缴纳银两,就可以做食盐生意。
  这个方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年之内,国库增收白银百万余两!
  然而,
  叶淇变法,却是违背了开中制的初衷。
  这是本质上的不同!
  因为纳粮开中解决的是军粮问题。
  纳银开中,解决的是国库收入问题。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大明为了这百万白银的眼前收入,把军粮问题抛诸脑后。
  更不要说开中制,引起的农民实边等连锁反应了。
  幸运的是,弘治帝,朱佑樘在位时,明王朝的边患并不厉害,也就没有体现出来太大的弊端!
  但却是为后世大明埋下了祸端,那就是女真的崛起!
  直至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告天地,起兵反明!之后开始了大明与后金长达几十年的边界战争。
  可明朝自隆庆开关以后,大量白银开始内流!
  隆庆至崇祯年间,流入大明的白银更是高达三亿余两!
  明末时期,商品经济更是空前的高度发达,整个大明国,整体来看是很有钱的!
  可大明国库,却是穷的震古烁今!
  万历收矿税,魏忠贤收商税,崇祯加派三饷,这中间即便也有个人穷奢极欲,但无论怎么算,也不该穷到崇祯皇帝当铜壶的情形!
  逐年的军粮成本的增加,士兵军饷的贬值。
  之后,随着纳粮开中被取消,再也没有人会傻到去九边开荒种地,边境地区,人烟越来越稀少!
  做生意的商人自然更少,于是……
  诸物腾贵!
  纳粮开中时边关大约一两银子一石!
  纳银开中后,竟卖到五两一石!士兵领到军饷,本来花销之外,还能给家里留点钱,现在连花销也不够了。
  所以士兵自然是满腹怨言!
  一旦军饷没按时发放,就会出现“闹饷”。
  此外,镇压或者安抚各地所谓的义军,也需要大量白银。
  对于当时的大明朝臣,能人不是没有,可不管是多么好的计划,又具备多大的可行性,可是没有钱,一个都执行不下去!
  于是,崇祯末年,大明的财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镇压辽东各地战事和起义需要大量银两,可是国库没有钱,所以朝廷只能不停地加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