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宝岛4(2 / 3)
“如果他们一直呆在村子了,活命自然没有问题……不过若是要在山间采药,恐怕不便。”郑芝龙道。
万国点零头,标注一笔,在“水土气候”旁边打了个勾,算是结束讨论。
郑芝龙暗道。你打算派些医生过去就能解决瘴疠瘟疫?也太异想开了。
万国继续往下,却是“情报收集”。
这本来该是锦衣卫的工作,然后由军情司过滤整理之后传递给作战部队。不过现在锦衣卫内部有些问题,听在张家口、辽东,都出现了情报事故,所以徐敬业暗示由军情司亲自处理台湾这边的情报工作。
对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锦衣卫而言。军情司有得独厚的优势:作战部队会将自己需要的情报内容交给他们,好让他们有的放矢。
郑芝龙和他的幕僚们在这个环节几乎插不上话,只是看着近卫军的参谋们你一言我一语,从人数、火炮、船只、炮药等等一路到饮水、军装……林林总总不下百条,这完全可以归结成一句话:什么都要!
“接下去。”万国道,“禁忌。”
这是华夏文明与泰西文明的根本分歧点。因为华夏文明最早就是不同部落之间的联盟。早在原始时代就学会了尊重。孔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也会可以理解成“己所欲,勿专施于人”。
每到一地,旅人都会询问当地风俗禁忌。每入人家,客人都要询问家族私讳。这种对人尊重的态度已经烙在了骨髓之中,即便是信奉铳炮至上的军中,也不会冒然以极端方式去践踏蛮族的信仰和习俗——诚如大明过去从未要求过女真人蓄发易服。
“台湾土民有何禁忌?该如何回避与之交战,以免战事失控?”万国望向郑芝龙。
郑芝龙张口结舌,身边的清客幕友更是抓耳挠腮,良久方才了一些猎头之类的风闻传。
万国只得在这项后面写上“待考”字样,继续推进下一项,是关于台湾岛的文水文情况,以此安排进军时间。
……
正一道士与徐梁关联并不多,尤其是后来徐梁明显更倾向于全真道,对于正一的符箓丹法并不信任,更没有耐心观摩法事科仪,所以从上到下都知道,正一的日子过得很煎熬。
这回张洪任被直接召见,并不是皇帝有教义、丹法上的问题要咨询,而是单纯地提出要求:正一当组织一批道士,先行渡海赴台,传教度化。
全真教更适合在知识分子之间传播,需要一定人文素养的人才能接受其教义。而且王重阳在世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创立教团组织,其死后又有全真七子各立一派,以至于全真的教团规模一直难以扩大,不适合进行统一调动。
相比之下,正一在这两个方面都有自己的长项,尤其是教团组织之严密,堪称一个社会,等级分明,如臂使指。
又因为收纳了许多民间信仰,正一的神仙体系更为开放,包容度更大。更何况愚民总容易神秘事物所吸引,与其派全真道士过去讲清静之道,不如让正一派些神棍去糊弄土民。
而且不仅是台湾土民需要“教化”,如今在台的汉民都是闽人,好鬼神,崇祭祀,多派点道士过去也正好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更加紧密地站在朝廷一边。
张洪任得到任务之后不敢拖延,当即命人疾行送回江西。
张应京得到消息之后,恨不得派出师八将前往争夺功劳,以免被全真取代。然而到要去化外不毛之地,众高真却都有些发憷。
那种地方有神仙罩着么?能乱去么?
“太上老君尚有出关化胡之行,我等适逢其会,焉能畏难如虎?若是无人愿去,贫道愿往。”
李真虚当日在师府毛遂自荐,果然得到了张师的推荐。他只带了十来个弟子,几乎身无长物地前往福州。
徐梁虽然不满天师府如此敷衍,但看李真虚道长也有仙风道骨之姿,风度翩翩,心中也颇为满意。他的弟子虽然只有二三十岁年纪,但是举止有礼,神情淡然。再问之修行事,李真虚也不卖弄玄虚,只是言各门经忏皆有留意,真正擅长的却是医术与六壬。
“先生既然善六壬占卜之术,敢问此行安然否?”徐梁问道。
“何止安然,”李真虚笑道,“贫道此去,正是要光大宗门,再立饶!”
徐梁微笑颌首:“若有需要,尽管派人回来报信。福建这里要钱有钱,要物有物,绝不苛待尔等。”
李真虚款款一拜,带着徒弟们飘然而去。 ↑返回顶部↑
万国点零头,标注一笔,在“水土气候”旁边打了个勾,算是结束讨论。
郑芝龙暗道。你打算派些医生过去就能解决瘴疠瘟疫?也太异想开了。
万国继续往下,却是“情报收集”。
这本来该是锦衣卫的工作,然后由军情司过滤整理之后传递给作战部队。不过现在锦衣卫内部有些问题,听在张家口、辽东,都出现了情报事故,所以徐敬业暗示由军情司亲自处理台湾这边的情报工作。
对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锦衣卫而言。军情司有得独厚的优势:作战部队会将自己需要的情报内容交给他们,好让他们有的放矢。
郑芝龙和他的幕僚们在这个环节几乎插不上话,只是看着近卫军的参谋们你一言我一语,从人数、火炮、船只、炮药等等一路到饮水、军装……林林总总不下百条,这完全可以归结成一句话:什么都要!
“接下去。”万国道,“禁忌。”
这是华夏文明与泰西文明的根本分歧点。因为华夏文明最早就是不同部落之间的联盟。早在原始时代就学会了尊重。孔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也会可以理解成“己所欲,勿专施于人”。
每到一地,旅人都会询问当地风俗禁忌。每入人家,客人都要询问家族私讳。这种对人尊重的态度已经烙在了骨髓之中,即便是信奉铳炮至上的军中,也不会冒然以极端方式去践踏蛮族的信仰和习俗——诚如大明过去从未要求过女真人蓄发易服。
“台湾土民有何禁忌?该如何回避与之交战,以免战事失控?”万国望向郑芝龙。
郑芝龙张口结舌,身边的清客幕友更是抓耳挠腮,良久方才了一些猎头之类的风闻传。
万国只得在这项后面写上“待考”字样,继续推进下一项,是关于台湾岛的文水文情况,以此安排进军时间。
……
正一道士与徐梁关联并不多,尤其是后来徐梁明显更倾向于全真道,对于正一的符箓丹法并不信任,更没有耐心观摩法事科仪,所以从上到下都知道,正一的日子过得很煎熬。
这回张洪任被直接召见,并不是皇帝有教义、丹法上的问题要咨询,而是单纯地提出要求:正一当组织一批道士,先行渡海赴台,传教度化。
全真教更适合在知识分子之间传播,需要一定人文素养的人才能接受其教义。而且王重阳在世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创立教团组织,其死后又有全真七子各立一派,以至于全真的教团规模一直难以扩大,不适合进行统一调动。
相比之下,正一在这两个方面都有自己的长项,尤其是教团组织之严密,堪称一个社会,等级分明,如臂使指。
又因为收纳了许多民间信仰,正一的神仙体系更为开放,包容度更大。更何况愚民总容易神秘事物所吸引,与其派全真道士过去讲清静之道,不如让正一派些神棍去糊弄土民。
而且不仅是台湾土民需要“教化”,如今在台的汉民都是闽人,好鬼神,崇祭祀,多派点道士过去也正好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更加紧密地站在朝廷一边。
张洪任得到任务之后不敢拖延,当即命人疾行送回江西。
张应京得到消息之后,恨不得派出师八将前往争夺功劳,以免被全真取代。然而到要去化外不毛之地,众高真却都有些发憷。
那种地方有神仙罩着么?能乱去么?
“太上老君尚有出关化胡之行,我等适逢其会,焉能畏难如虎?若是无人愿去,贫道愿往。”
李真虚当日在师府毛遂自荐,果然得到了张师的推荐。他只带了十来个弟子,几乎身无长物地前往福州。
徐梁虽然不满天师府如此敷衍,但看李真虚道长也有仙风道骨之姿,风度翩翩,心中也颇为满意。他的弟子虽然只有二三十岁年纪,但是举止有礼,神情淡然。再问之修行事,李真虚也不卖弄玄虚,只是言各门经忏皆有留意,真正擅长的却是医术与六壬。
“先生既然善六壬占卜之术,敢问此行安然否?”徐梁问道。
“何止安然,”李真虚笑道,“贫道此去,正是要光大宗门,再立饶!”
徐梁微笑颌首:“若有需要,尽管派人回来报信。福建这里要钱有钱,要物有物,绝不苛待尔等。”
李真虚款款一拜,带着徒弟们飘然而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