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传教士(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些位在女官之下的男官,岂不是很别扭?”皇后继续好奇问道。
  “他们得在别扭和前途之间做个选择。”徐梁扬了扬嘴角:“而且这别扭也就是说说罢了。想当年武氏篡夺李唐国祚,天下人还侍奉女主呢,也没见唐人统统隐居起来。官员们不是照样拿着俸禄,用心良苦地让女主高兴么。”
  “前朝有妇寺之祸,怕是有人对中官抵触。”皇后道。
  “你这是在劝诫我么?”徐梁突然笑了。
  “臣妾不敢……”皇后心中暗道:我只是想找些话题嘛,怎么什么都不能说?还能不能愉快地聊天了?
  徐梁没有深究。他看到两个身穿深色儒衫,头戴方巾,脸上一样罩着面纱的男子朝自己走来。
  只看这两人的步伐就知道他们不是明人,显得粗鲁急躁。
  来者正是汤若望和李雷思。
  利玛窦刚到北京时,最为庆幸的就是北京人有戴面纱出门的习惯。这对于容貌异于中原人的泰西传教士是个极好的消息,从此他们可以戴着面纱出入任何地方,与任何人交谈,而不被注意。
  当然,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欧洲人即便戴了面纱,步履姿态也将他们深深出卖了。
  徐梁看着两人走过来,心中不由暗暗感叹:真是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后世人以为欧洲人雍容典雅,为自己粗鄙浅薄而自行惭愧,其实这无非就是足衣足食的问题。占有了足够的资源,对生活没有了危机感,自然能够从容。
  就像现在的明人,即便还没有从国变的阴影中走出来,但只要政局稳定,人人都有活路,仍旧能够展现出礼仪上邦的姿态。
  汤若望和李雷思在徐梁面前十余步才放慢了步子,缓缓上前,一边摘去面纱,以免引起侍卫们的过激反应。
  “外臣汤若望,拜见皇帝陛下。”汤若望躬身行礼,李雷思也紧随其后,像模像样地行了明人礼节。
  “两位先生何事如此匆匆?”徐梁笑着上前一步,侧首道:“这位是皇后。”
  汤若望和李雷思连忙又向皇后行礼。
  “陛下,”汤若望率先道,“我们并非约好了来见陛下,只是凑巧遇到。”
  徐梁笑着点了点头。他在校园散步没有清场,被人看到也是正常的。不过在明代不可能有人见了达官显贵就冲上去要合影。更有尊严做法是默默让开,各行其道。
  “既然都找我有事。一个个说吧,谁的事简单些?”徐梁比了一个继续散步的手势,缓缓朝前走着。
  汤若望与李雷思对视一眼,最后还是汤若望让给了李雷思。徐梁由此知道,这两人非但不是巧遇,而且对于各自的事进行过深入探讨,并且达成了合意。汤若望之所以强调两人是偶遇,无非是在说:互不干扰。互不帮助,各行其事。
  “陛下,外臣是来毛遂自荐的。”李雷思道:“我希望能够进入钦天监工作,发挥自己的天文和数学知识。”
  徐梁并不会想儒生一样思考让外国人观测天文是否会对天帝不敬,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成问题。他爽快道:“可以。不过北京钦天监的人手应该满了吧,汤先生。”
  汤若望一愣,支吾着表示同意。
  “所以你可以去南京。”徐梁笑着对李雷思道:“留都撤制的时候。钦天监并没有解散,只是作为一个行署归于北京领导,。如今还缺乏精通西法的人主持,你大可以去南京发挥自己的才学。”
  李雷思的心脏顿时拧在了一块。
  他的本意哪里是发挥才学,只是单纯寻求与汤若望平等的政治地位,能够以官方身份推动传教事业。如果因此而离开了明王朝的政治中心。去一个富庶但是没有影响力可言的地方任职,显然与自己的初衷相悖。
  徐梁从汤若望的应对中也看出,两人显然有某种交易,只是汤若望处于被动的一方,略有些心不甘情不愿。
  “好了。汤先生的事呢?”徐梁把纠结留给了别人,轻松愉快地散步。兼带挑拨离间。
  “臣请扩建南堂,以便于每周日的弥撒。”汤若望道。
  “唔,这件事啊。”徐梁微微仰头看了看蓝天白云,道:“你不说我都忘了,当初好像答应过你们在大明传教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