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夏志新的大白免奶糖(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蜂蜜吗?”
  小男孩问道,“我听姥姥说,蜂蜜是世界上最甜蜜的东西。”
  夏志新听不懂,只能回以微笑。
  夏志新看了看,小男孩头上虱子不是很多,便伸手揉了揉他的脑袋,然后将剩下的奶糖也留给了她,接着便钻回了汽车里。
  来自《大明时报》、《布达佩斯觉醒者报》、《匈奴人报》等报纸的记者,连忙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下了这组珍贵的照片。
  当然,后两者记者所用的照相机都是大明礼部外宣司的赠品,拍摄质量很差,相片很模糊,无法被用在军事侦查上面。
  但即便如此,这些相机也比英法德等欧洲大国的记者们手中的设备要小巧精良了。
  更不要说维也纳那些土包子记者了。
  他们甚至都没有能够普及照相机。
  ·
  “夏教授……其实你不应该这样做……”
  匈牙利女人有些无奈道。
  夏志新笑着摇摇头,“但是,他们饿了,应该让他们吃东西,不是吗?冬梅。”
  冬梅,或者说马冬梅,是这个匈牙利女人诺拉·霍夫曼的中文名字。
  她是布达佩斯历史系的教授,曾经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凤都国子监交流学习过一年半,并且参与了蒙古高原的匈人溯源项目。
  她写的论文《山西北部匈奴文化与匈牙利文化的九点共同之处》,发表在《大明皇家期刊·人文历史》之上。
  《大明皇家期刊》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科学期刊。
  虽然其中的《人文历史》子栏目尚不如《格物致知》、《岐黄之道》等等子栏目有影响力,但毫无疑问,作为第一个能够在《大明皇家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匈牙利学者,马冬梅在匈牙利国内获得了巨大的肯定。
  因此,她也被匈牙利政府安排作为大明使团的向导。
  马冬梅叹气道:“您不了解那些孩子,你给了他们食物,接下来就会有更多的孩子来骚扰我们的车队,难道您要给他们更多的食物吗?”
  “不,我会给他们一份工作。”
  夏志新断然的摇头道,“在大明有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只能缓解一时饥饿的食物,我们更希望他们能用自己的双手获得报酬。”
  对于夏志新说要让孩子工作,马冬梅倒是没有任何不好的看法。
  如今的欧洲,遍地都是童工工厂。
  儿童们在血汗工厂里面坐着远超身体可以负荷的劳动强度,饱受饥饿和疾病的折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为一名童工,与食不果腹地在街头流浪,倒也说不上孰优孰劣。
  但是对于马冬梅这样的匈牙利精英来说,自然是前者更有吸引力,至少那样街上就不会乱糟糟了。
  从她的表情中,夏志新知道她误解了自己的意思。
  “大明将会在这里投资建厂,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匈牙利在大明朝贡体系经济网络中,将会有自己的位置。”
  夏志新强调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