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6)(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实验失败很正常,没必要难过。
  伏老师。
  沈明洲刚想站起来,伏光耀就皱着眉叫他坐下。
  沈明洲打篮球崴了脚,经过连英才的大喇叭,全院都知道了。
  他仔细端详沈明洲的状态,恐怕除了实验失败,脚伤也有一些影响。
  好在,他带来的是好消息。
  伏光耀说:我找到了一种能够制作出忆阻器的方法,虽然国内没有人尝试过,但是德国实验室做得很顺利,设备我已经申请了,再准备准备材料,等设备到位,也许就能做出你想要的那种量子忆阻器芯片。
  伏光耀联系遍了自己的熟人,国内国外遍布全球。
  沈明洲的想法过于天方夜谭,大部分人听完都表示:这已经是和量子推进器同等层面的研究了,可以做,但是现在做不了。
  他收的学生,脑海里存满了无法实现的构想。
  伏光耀却愿意一遍一遍揣度,然后尝试利用现有技术,协助他实现这些听起来不可思议的创意。
  在这个孩子面前,他总会心软。
  本该坚硬否决的念头,一次一次的升起万一能够实现呢的念头。
  也许是全息手机带来的效应,也许是沈明洲过于执着感染了他。
  伏光耀难免视线温柔,略微勾起嘴角,缓和严格肃穆的表情。
  他问:你今天有课吗?
  有了量子忆阻器芯片的制作希望,沈明洲低落了好久的情绪总算振奋了许多。
  没课!他果断答道。
  伏光耀点点头,没课我们就试试新方法。
  第116章
  伏光耀提供的新方法,让所有人都动了起来。
  基于单量子捕获传导的方式,需要实验室进行量子数据传导过程模拟,并记录量子跃迁随机性。
  对大多数研究员来说,光量子计算机研究,转向量子忆阻器芯片研究并没有什么不同。
  他们习惯了夜以继日的忙碌,连数据模拟的准备工序都做得迅速。
  沈明洲埋头重新按照伏光耀提供的结构,编写算法。
  伏光耀站在他身边,皱着眉凝视屏幕。
  两个人沉默工作的模样,确实无比相似。
  连英才过来报告测试环境准备就绪的时候,很难说出心里的诧异和感叹。
  他来了研究院两年多,还不能得到伏光耀的独立指导。
  沈明洲来了不到两个月,伏光耀不仅单独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而且还专注的站在旁边,一个一个的看着沈明洲完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