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争暗秀 第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师对教学中出现luo体画作的看法呢?”
  “我会在必要时使用,帮助学生了解人体构造。”
  “那你为什么还给它打马赛克。”陶希洪指着屏幕上的《大卫》说。
  此话一出,几乎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尊重。”许江同几乎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有些东西没有错,但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接受。”
  一瞬间,陶希洪被他自信的模样噎得说不出话。
  许江同看了眼时间,抢先打断说:“这个话题涉及很多方面,课堂时间宝贵,课后再讨论吧。”
  课堂气氛却被陶希洪的问题带动,后半节课也有人提问。许江同累得腰酸背痛,但还是乐在其中地和大家分享着自己的观点。
  原本众所周知的“水课”,硬是上出了艺术学专业课的味道。
  下课后,同学们三五成群地离开教室,也有不少留在教室里自习。陶希洪不顾其他人,屁颠屁颠地凑到讲台边,问道:“老师,我今天表现如何?”
  一米九几的小男孩趴在讲台上,就像学会一项新技能迫不及待和主人讨吃的大狗勾。
  许江同不置可否:“继续保持。”
  “我还有很多问题想请教你呢。”陶希洪话锋一转,问道,“老师的办公室在哪儿?”
  “干什么?”
  “当然是和您深入讨论这个话题啊。”他刻意加重了“深入”一词,嬉皮笑脸地咧着嘴。
  “那很抱歉,”许江同说,“我教的是西方美术史,不是人类学。”
  说完他便整理好东西,丢下一句话走了:“有些事不用过早讨论对错。成家之后,枕边人自会给你答案。”
  “真的?”陶希洪靠在讲台上,意犹未尽地看他的背影消失在门框外。
  --------------------
  后来小江老师发现,枕边人就是自己(笑)
  注:[1]多纳泰洛,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第一代美术家。 代表作品《大卫》(约1430--1432)是第一件复兴了古代果体雕像传统的作品。多纳泰罗运用古希腊人创立的对应构图方式,向人们展现一位形体比例和结构都十分准确的少年形象。(摘自百度)
  第6章 老师,不行,嘻嘻
  走出教室的瞬间,许江同借着门与走廊的转角,用余光瞥了眼讲台边的小男孩。
  说实话,今晚的话题让他对陶希洪有所改观。
  他给雕塑系四十多个学生看了这么多果体模具,从来没有一个人和自己讨论艺术与性的话题,或是对课堂内容表示质疑。
  估计是怕顶撞老师,导致期末总评难看吧。
  但学艺术的人,因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而不敢发声,以后又怎么能承担社会责任呢?
  许江同拿起刻刀的第一天,启蒙老师就告诉自己,他们是社会的艺术家,雕刻的是整座城市的血脉。
  这是他现在教的学生缺失的东西,却在陶希洪身上隐隐闪着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