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第21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也是才知道, 原来跟着省直属分管部门参加这种官方举办的展销会, 除了他们带去参会的工作人员的差旅费、交通费之外, 几乎不需要多少花费。
  展馆和展厅的费用,都是省里承担的。
  布展和宣传之类的费用, 主办方承担。
  也就是说,这是省里出钱, 给辖区内的文旅和农特优产品买了一个推广销售的平台, 他们只需要负责报名参展就行了。
  当然了, 省内那么多家企业,也不是随便哪一家都能接到这种邀请的。
  江小满和山岩都猜测,他们之所以拿到了一张邀请函,极有可能是因为之前江小满刚拿了一个全国性的乡村振兴先进人物大奖。
  果然,去了一趟首都,镀金回来之后,在行业内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了。要换成去年的江小满,区区一个千万粉丝的网红,就算他们主动报名,自费参展,省文旅厅还不一定愿意给他们名额呢。
  孙主任说得对,在华夏,要想得到更多来自官方的政策扶持,一定要紧跟主流发展方向,国家指哪你打哪,祖国母亲难道会不喜欢听话又孝顺的孩子吗?
  不能够哇~~~
  所以,展销会回来之后,江小满连庆功宴都没来得及开,拿上数据就直奔镇上找一把手了。
  他突然发现,自己之前对于土特产这桩买卖的前景评估,还是太过于保守了。
  这次展销会上,不光有很多做进出口贸易的公司来下单,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居然是各地的旅游发展公司!
  这说明什么?
  说明很多当地没有什么比较出名的土特产,又或者是当地土特产不容易规模化生产的地方,会从其他地方批量采购土特产,然后放在自己的景区销售。
  就比如说养活了国内旅游商店半壁江山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咳~~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他也是参加了这次展销会才突然悟出来的。
  所以,他们可以胆子再大一点,眼光放得再长远一点,既然他们郎山的土特产这么受欢迎,为什么不一次性把产业园的地盘搞得更大一点呢?
  毕竟,这次县里能特批他们乡镇单独成立一个产业园,真的是运气大过于实力,完全是因为他去首都拿了一个全国大奖,才让县领导冲动了一把。
  但他们不能因为县领导冲动了这么一次,就拿领导当棒槌,天真地以为领导还会一直冲动下去呀~
  “党书记,机会难得,错过了,下一次咱们郎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遇上这么好的机会。”
  为什么那么多走出大山的人,哪怕在外面大富大贵了,也依旧不愿意回乡创业?
  有些产业不适合农村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如果不是像江小满这样,机缘巧合下,在村长大伯、孙哲远这些人的帮助下,拿到了低价的土地和低息创业贷款,大部分回乡创业的,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赔光了大笔的本钱,暗淡收场。
  运气不好的,还想要拼一把扭亏为盈,结果跑去找银行抵押贷款,最后非但本钱赔光了,搞不好还要欠下一大笔银行贷款……
  总而言之,年轻人返乡创业,振兴乡村,听起来很热血,实际上真正能成功的并不多。
  像江小满和山岩他们这样,没有背景,白手起家的,能做到现在这种规模,就连江小满有时候想起来也觉得神奇,他自问自己并不是一个特别有能力的人,聪明也算不上,真正聪明的,也不至于高考只能考个师范院校了。
  他觉得,自己能成功,运气真的占了很大一部分。
  可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只依靠虚无缥缈的运气。
  所以,他想趁这个运气还没抛弃他的时候,抓紧时间,把能搂到怀里的好处都给搂过来。
  谁知道这运气啥时候就突然消失了呢?
  甭管在农村还是城市,想批下那么一大块地拿来盖厂房,有时候不是光有钱就行的——万一过两年党书记和孙主任都调走了,新来的领导不愿意再扶持他们了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