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5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交子啊……一开始也是蜀中百姓没有办法的时候才用的。”
  明远从苏轼、吕惠卿等人那里听说过不少关于蜀人发明交子的故事,当下娓娓讲给李成周听。
  自北宋初年起,蜀中的经济就一直发达,用的却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一千文铁钱重25斤,连买一匹绢都要用到上百斤的铁钱。据说那时在益州,女儿家上街买绢,需要专门带上一个壮汉作为背夫,不是为了拿货,而是为了背钱。
  到后来蜀中发生了李顺、王小波叛乱,专门铸铁钱的铸钱监干脆停工。市面上出现严重的“钱荒”。
  按照明远的话说:这就是发达的物质生产水平与较低的货币流通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匹配。
  于是,益州十六家实力强大的钱庄,联合发行了一种存款凭证,名叫“交子”。
  持有交子的人,将钱存入这些钱庄,到手这些名为“交子”的纸张。拿到手的交子在市场上可以交换商品,也可以到钱庄那里兑换成为现钱。
  这些交子依托十六家钱庄的信用,得以在市场上流通。由于它携带便捷,逐渐大受欢迎。
  然而这些发行交子的钱庄多半也良莠不齐。有些钱庄经营不善,偷偷将当初持有交子的人存入钱庄的钱花用去了,导致后来持有交子的人无法兑付。市场便出现混乱,各种诉讼官司频出,让地方官伤透了脑筋。
  这样的事件发生之后,北宋朝堂上便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呼吁彻底取缔纸币;另一种便是维持交子的存在,并将其改为“官办”,也就是,官府成立“交子务”,接手交子的发行事务。
  最终,宋廷选了后一种方案。
  从此,益州十六家钱庄联合发行的交子被称为“私交子”,随着大宋朝廷的法令出台,私交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交子登上“官方”舞台。
  但那时的官办交子只能在蜀中地区使用,不得出蜀。因此其影响也仅限于蜀中一地。
  如今,吕惠卿为了实现新党的政治目的,借着市易法推行的机会,在京中强推交子。
  明远猜吕惠卿这么做可能是想要造成“既成事实”,逼迫市场,不接受也得接受。
  但很可惜,市场本身有等价交换的逻辑规则在,不会随便因为他人的意志而转移。
  被市易司“强购”去货物的商人们,并不会认为市易司给他们提供了等价的“钱币”,而是认为这是官府给他们的一张“欠条”。
  这张名为“交子”的欠条,官府打算怎么还,什么时候还……谁都不知道。
  ——这京中的人心怎么能不乱?
  明远将这来去原委与李成周一解说,李成周顿时望着放在桌面上的那一沓“样币”,迟迟疑疑地问:“明郎君……这些花纸,它真的能换钱?”
  可见,这交子能作为“钱币”的一种形式,这观念还远未深入民心。
  明远顿时自嘲地笑笑,道:“幸好没有答应王元泽去做官……”
  好赖他还没有加入北宋的官员系统,这件事再怎么也怪不到他头上。
  但是一想到如今京中的乱象,明远也没有置身事外的打算,而是起身,告诉李成周:“好了,我现在去市易司找蔡京。”
  从这次强推交子的手段来看,明远断定这件事与蔡京绝对脱不了干系。
  但是明远刚刚起身,外面门房就将有客上门的拜帖递了进来。
  明远一瞧拜帖:“好家伙,被堵门了。”
  他暂时没法儿出门去找蔡京:王雱与吕惠卿,联袂上门,将明远堵了个正着。
  明远这次进京新添置的大宅在城西,靠近常乐坊,距离王安石的宰相宅邸不算远。宅院的价格是三万贯,再加上各种装修改建,明远在这一栋住宅上的总花费在五万贯左右。
  但匆匆赶来的王雱与吕惠卿,谁都没有心思欣赏明远这栋价值万金的新宅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