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9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绎听了这些供词,心想:这叫不孝顺?
  那天下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孝顺的人了。
  但又问了问,陈绎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又查了一遍案卷,见他所虑的,唐坰在诉状上也提到了。
  “你已有多年未返回京兆府?”陈绎皱着眉头问明远。
  明远此刻正站在开封府的大堂上——此案为官家交由开封府公开审理,但是首告和被告都是在朝的官员。在审理结果出炉之前,陈绎就只好一碗水端平,让明远和唐坰都站在堂上。
  这时,明远年轻而秀美的面孔上流露出千般歉疚,万般无奈。
  他望着陈绎,点头道:“是的。”
  陈绎反应很快,片刻后就想明白了:“是因为你父常年在外?”
  “是的……”
  明远低低地应了一句。
  开封府大堂外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汴京百姓,还有些想要对此案做全城报道的记者和小编。众人听见这个答案,都不约而同地“哦”了一声,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父母长期分居两地,身为子女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
  像明家这样的,一子一女,女儿留在家乡照顾生母,儿子在外奔走,追随老父——这样的安排似乎无可厚非。
  陈绎转头看了看唐坰,似乎想要以眼神“建议”唐坰见好就收,差不多就得了。
  谁知唐坰嘿嘿冷笑,这位“汴京吵架王”似乎根本不在意陈绎和堂下百姓们刚刚得出的结论,反而露出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陈绎一向知道唐坰的反应比常人要慢上几拍,因此人前总是显示出一副强项而固执的样子。但他又不知唐坰是否还有“猛料”没报,重要的证据没展示。
  为稳妥起见,陈绎传来长庆楼的大掌柜明巡来堂上,为明远作证。
  明巡当即将他当年所知的旧事一五一十都说了一遍。
  末了他说:“远哥上京及到杭州,都是应二伯所要求。后来一听说二伯人在南方广州,他就又冒着坐海船的风险,千里迢迢去了广州……”
  最终,明巡异常有力地做了一句总结:“要说我家远哥不孝——这不可能。”
  世上像明巡这样的老实人很多,他们不会说什么花团锦簇的浮华言语,也不会用铺陈排比让自己的话听起来更有力量。
  但是他们能做到将坚定的信念融入普通的话语。
  所以明巡一开口,开封府堂上堂下便都明白了:不可能!明远不可能不孝顺。
  这是非常了解明家家事的族人口中说出来的话,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余地呢?
  “哦——”
  明巡话音一落,开封府堂下当即传来一片感叹。
  汴京百姓在这一刻都选择了相信明远:这小郎君钱是多了点儿,可他也没做什么天怨人怒的大坏事儿,唐坰没必要死缠烂打,非要给人栽上这等罪名吧!
  陈绎则转头看看唐坰。
  他不想宣判,而是希望唐坰能见好就收,大家以后见面就都还是好同僚。
  但唐坰此刻正仰着脸,站在开封府堂上,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