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7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公主对老四没有一丝同情,与两人从小就关系不睦无关,只为她实在看不上老四与其母亲一样又蠢又小心眼的性情,不值得同情。
  而她的生母,就是死在对方生母又蠢又毒的算计之下。
  虽然她从小就长在皇后膝下,与两位嫡女一起长大,所享受的地位与待遇也和嫡女无异,可她毕竟是庶女,没有生母的陪伴与照顾,只能寄人篱下,是她这辈子都无法释怀的遗憾。
  何殊身为太子,又是弟弟,哪怕是在这位她最欣赏的三公主面前,也不好就此事做出主观评价。
  “这件事自要听从父皇的决断,孤也不好劝阻什么,希望四皇姐能跟着教养姑姑们好生学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早些让父皇满意,也能早些恢复自由吧。”
  她肯定不会就此多说什么,只负责在一边添砖加瓦,手动提升四公主可以恢复自由的难度。
  说话间,已经来到宫门前,双方道别后,三公主登上前来接她的马车时,还忍不住再次感慨,太子是真厚道,对她们这些姐妹真是既宽容又大方。
  不仅给她这个姐姐高官厚位,还让下边的妹妹们都能接受皇子教育,全力培养。
  对老四那个不争气的东西,也格外宽容。
  反正她做不到像太子这般大度,只盼着她父皇这次的态度可以更坚定一些,坚持得更久一些,要让老四受足教训。
  当三公主正式现身在次日的朝堂上时,再次引起朝堂上文武大臣们的争议。
  当初坚持认为三公主选择炸堤泄洪之举太冒失,只能论过,不能算功的大臣,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终于不好意思继续昧着良心攻讦三公主只有过。
  但是他们眼中从来只有利益算计,所以也就只是稍改口风而已,坚定的认为三公主只能算是功过相抵。
  认为因她的提前泄洪之举,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导致后来者为谋功绩而随意效仿,从而给朝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那些冠冕堂皇的话说得义正言辞,附和者众多。
  何殊知道那些嘴上各种悲天悯人,实则满腹利益算计的人,其实都在暗地里打什么主意。
  与此前写信回京,阐明自己想要推迟回京的原因,以及她想用自己过往积累下的功绩,为东合府受灾百姓换取高产作物种子的三公主,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可是身为上位者,她再怎么不满,也不能真由着性子来,将这些可憎的嘴脸都逐出朝堂。
  因为她若真将朝廷都变成自己和正宁帝的一言堂,且不说此举会为大安留下的严重隐患。
  那些在朝野上下根深蒂固,诸多势力盘根错节的各个派系,一旦合起伙来反噬,不管是她,还是正宁帝,都承担不了那严重的后果。
  所以这些年来,她只能尽量无视,除了会抓住各种机会,适当的为其修枝剪根,从而起到一些警告作用外,没有动一些根本性的东西,也不曾表现出她对某些人与事其实是真的很厌恶的态度。
  这也是何殊并不愿走到台前,将自己正式曝露在朝堂之上,与那些人直接打交道的原因,因为她不确定自己在某些时候能忍得住脾气。
  第七十六章
  正宁帝处理政务不行, 但他因为一直生活并成长在相应的环境中,对这些人与事的容忍度较高,甚至在大多数时候,都意识不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隐患。
  就算是在朝堂上直接生气发几通脾气, 看上去也只是政见不合后的正常反应, 这些人老成精的家伙都能看得出来, 正宁帝本身并不带有什么立场,真就只是对事不对人。
  这么一位皇帝的思想理念,对他们而言, 显然是没有威胁的。
  所以这些年来,他们虽曾多次合起伙来反对些一些政令的实施, 却因没有让他们伤筋动骨, 最后还是选择妥协,并没有上升上你死我活的程度。
  这场力量角逐后的结果,以三公主主动出面表态,请求继续外任, 不留在朝堂上作为结局。
  三公主不留在朝堂上, 就意味着他们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不会受到对方的威胁, 所以那些大臣也终于松口,一致承认三公主的功绩。
  对于这个结果,正宁帝十分不满,总有种自家女儿吃亏了的感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