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47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小文啊王小文我没有招惹你!!!
  文哥儿祸害完谢豆豆神清气爽地回了家。
  到家后他还跑去找王华了解了一下《大明会典》的修纂进度这本大明典章制度百科全书涵盖大明礼制方方面面的规定,从官学生员的日常行为守则到文武百官上朝时该怎么排队都要详细整理出来,所以是个大工程。
  既然是个大工程,当然得慢慢修,所以他们目前的进度是已经初步把整体框架讨论出来了(从以前相关书籍扒拉出来的),剩下的就是分工合作把具体内容填充进去。
  这个过程也不用他们怎么发挥,只要从过去百年的典籍档案里把相关规章制度的变动扒拉出来稍微整合一下就行了,他们每天上衙点完卯泡好茶,就可以轻松惬意地翻找对应的记载。
  比如科举制度提到乡试时会整理一下具体的变迁过程:两京十三道在洪武年间分别有多少录取名额?在宣德年间增加了多少名额?后来又分别在哪些年份陆续增加了更多名额?
  这些在朝廷存档的资料库里都是有具体记载的,只要抄录出来就可以了。
  没错,翰林官的工作就是这么枯燥乏味。
  就是这个整理过程耗时耗力,累人得很。
  大家都是干一会歇一会,反正他们这些翰林官一般也没别的差使要干,没必要赶那么急。这可是官修的大工程,肯定要存入宫中流传后世的,万一忙中出错岂不是贻笑后人?
  文哥儿听他爹这么一说就明白了,这就是个大家一起摸鱼的好差事,全程只需要翻找相关记载复制黏贴就好!
  更妙的是,工期还可以随意拖,有人催就说是要慎重对待不能草率!
  不愧是翰林院的活儿,从来不会让人失望。
  文哥儿听完王华的介绍后便这么感慨了一番。
  结果是王华抄起家伙撵着他满院子跑。
  许多相关典籍都储存在禁中,他们这些詹事府的成员倒是方便查阅,工作上没什么大的变动。
  文哥儿已经不用上庶吉士课程了,平时改成去翻找自己负责的那部分资料,算下来还更轻松。
  倒是朱厚照得知他有了这么个新差使,兴趣也非常浓厚,信誓旦旦说要跟着文哥儿一起泡文渊阁找资料。
  文哥儿不知这只小猪崽子的兴头能坚持几天,也没拦着他跟着跑东跑西。既然朱厚照对舞刀弄枪兴致浓厚,他便先带朱厚照查阅武职的情况。
  兴趣果然是最好的老师,朱厚照积极地发挥起他的好记性,居然一下午就把武职相关的内容给翻找了一遍。
  文哥儿:?
  你小子也太卷了。
  费卷卷都没你卷!
  想想这本书的大纲初步确定为两百多卷,大伙准备分工合作花个三五年把它整理出来。现在你小子半天就把其中好几卷的内容全给翻了出来,叫别人怎么继续慢工出细活哟!
  文哥儿只得使出忽悠大法,表示东宫的邸报初筛工作不能没有朱厚照坐镇,以后下午就别到文渊阁玩耍了。
  朱厚照很有点意犹未尽,对文哥儿说道:“修书也不难,你快些修完就可以多来东宫玩了。”
  文哥儿叹着气道:“殿下天资聪颖才觉得不难,须得照顾一下我们这些寻常人。”
  你们过目不忘是很了不起,可不是人人都能过目不忘啊!
  朱厚照哼哼唧唧好一会,也不知有没有把话听进去。
  文哥儿只能暗自感慨猪崽大了,不好忽悠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