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亲爹卷成首辅(穿书) 第5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个人总不能是天生坏种,哪怕是天生的反社会人格,在他杀人之前,往往也会先捏死花园里的虫子、角落里的蜘蛛,亦或者是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
  总不能天生就会杀人。
  书里那个在背地里使阴谋诡计的坏人,在他教唆‘许淙’之前,肯定也在其他人身上练习过,不然怎么可能一点痕迹都没有露出来呢?
  而他一旦练习了,那么家里满打满算也就十几个,还都是朝夕相处多年的,又怎么会不露出蛛丝马迹,被人察觉呢?而一旦察觉到了,不管是通过教育把人板正过来,还是教不好把人远远地送走,亦或者辞退、转卖,都不复杂。
  不过,还是很奇怪!
  没道理啊!
  他现在这个越来越好的家,怎么会变成书里的那个样子呢?
  许淙想不通。
  第43章
  心里觉得奇怪的许淙心事重重,连在私塾背书的时候都有些心不在焉。
  好在《千字文》是他早就背得滚瓜烂熟的,所以虽然有些走神,但也背得一点磕碰都没有。背完之后,赵秀才满意地让他坐下,然后让下一个人背。
  赵家私塾的教学方式,和许家村村塾有所不同。
  可能是因为每年都会有新人入学,所以为了照顾他们,开学的第一、二个月,赵秀才都只教导《千字文》、《三字经》等开蒙书籍。
  一是教认字、二是教书写、三是查背诵。
  不过并不是背出来了就完事,赵秀才平时讲课的时候,也会讲解词句的意思,以及里面包含的一些典故等等。
  然后时不时地会点一两个人起来,让他翻译。
  当然了,这些只是课堂内容的一部分,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教完统一课程之后,赵秀才会针对课堂上那些进度超前的学生,单独为他们讲解别的内容。
  比如许淙,因为已经在家里学过了,所以在其他新入学的人还在努力识字的时候,他已经听赵秀才讲《论语》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这是许淙第四次学《论语》。
  第一次是在许家村村塾,许夫子讲的。
  第二次是在来勉县的途中,借住在云家听云知府讲的。
  第三次是在家里,去年冬天的时候,许明成也把《论语》给他仔细讲过一遍。
  赵秀才这次,是第四次。
  四次的《论语》听完,许淙对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怎么说呢,只能说名次是不会骗人的。
  许夫子的讲述,那是完全的按部就班。等于是书上说什么,他就讲什么,书上没说的内容他就不讲,完全不会灵活变通。更别说联系上下文,再引申出别的课外知识了。
  赵秀才呢,比他更进一步,会讲书本上没有的课外知识了,还说了好几个和书中内容有关的典故。
  但这些典故吧,他之前都听过了,还是更详细版本的。
  至于许明成和云知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