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亲爹卷成首辅(穿书) 第12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有和州周义文,他上次没考中于是这次也来了,我读过他的几篇文章,反正是觉得比以前的要好很多。”
  郑瑞成掰着手指数,“除此之外还有光州的赵荣、黄州的崔毅生,寿州的王文王武两兄弟,这几个人都是我们这科,或者是上科、上上科的秀才,个个在我们淮南西路都算是有名有姓,文章广为流传的。”
  “我这次还带了他们的文章来,你有时间的话就抽空看看吧,也算是知己知彼了。”
  说到这里,郑瑞成还拍了拍许淙的肩膀,“许淙,我们庐州就看你了,若你这次再拿一个案首,那就是四元了!”
  许淙笑了笑,“借你吉言。”
  不过他心里并没有报太大希望,因为科举考试是纯粹的文科,即使有一些律法、算术方面的题,但也不会占太多的篇幅。
  所以得分如何,除了要写得好之外,还要看文章合不合主考官的心意。但许淙可不敢保证自己的文章,就一定能够写到主考官的心坎里。
  金侍郎和许明成费尽心思搜罗了王学士和陈翰林的文集,也只是想让他的文章多些机会而已,但他们能收集别人也能。
  所以许淙决定平常心看待。
  反正只要不是第十三名以及之后的名次,那他就还是满意的,毕竟他爹许明成当年乡试考的是第十二名啊。
  超过了他就行!
  郑瑞成走后,许淙翻看了他带来的那几篇文章,然后便更加高兴了。如果他们这些人便是本届乡试的最高水平,那他对自己拿个前五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至于名次是第几嘛,看的就是主考官更喜欢谁了。
  转眼间,就到了乡试的这一天
  和许淙之前考过的院试差不多,乡试也有搜身、点名等环节。除了在搜身的时候真的搜查出几个夹带的,搞得接下来人人自危之外,一切都还算顺利。
  等三千多人都被关在了小小的号间里时,本次乡试也就正式开始了。
  在许淙等人奋笔疾书的时候,本次乡试的主考官、副考官、同考官们正坐在一起喝茶。
  他们这些人也就只有开场的这个时候才有空闲了,因为等第一场考完,马上就要开始阅卷,不然的话就赶不及放榜。
  乡试的主考官和副考官都由朝廷指派,乃是正儿八经的翰林院出身。但八位同考官们却不是,这八位同考官里其中有一位还是许淙的熟人。
  江陵府赵知府。
  不过现在不能称呼他为赵知府了,因为他去年年底已经卸任知府一职,目前在别的地方,正好被抽调到寿州,担任本次乡试的主考官。
  这些人聊着聊着,就说起了本次乡试的出色人物。
  许淙之前从郑瑞成口中的得知的李涛、王文王武等人赫然在列,不但这些人被提起,就连许淙这个许久未曾在本地读书人圈子出现的人也不例外。
  “说起本次乡试,还有一人也是少年英才啊。”
  “哦,是谁?”
  “庐州许淙!”
  说话的人笑眯眯地说道:“此子十岁那年便考中了院案首,不但是院案首还是罕见的小三元。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参加当年的乡试,不然一个十岁的举人,乃是佳话一件啊。”
  说这话的这人,显然是很喜欢年轻人的,语气中颇有遗憾之色。
  他话音刚落,便又有一人笑道:“你说的这个许淙我知道,他的父亲是许明成,现在任青州知府。许淙当年考完就随父赴任去了,自然不会参加接下来的乡试。”
  “但你说得也不错,他今年不过一十四岁,若真的能够考中举人,那也是一桩罕见事啊。若是运道够好,能取得头名解元,将来再考中会元,状元,那可就六元及第,青史留名啊。”
  读书人就没有不爱青史留名的,所以他这个“六元及第”的说法一出,还真的引起了其他同考官们的讨论,就是副考官陈翰林也起了几分兴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