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8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哥,如何?”姜霸王拿着筷子抵着碗底,问其他人:“你们别光顾着吃,倒是说一两句啊。”
  “好吃。”姜长盛吐掉鸭骨头,鸭肉比鸡肉肥厚,以往哪怕是喝姜鸭汤,油都炖出来了还是会觉得腻,“入口油润,咀嚼细嫩,鸭肉紧实。”虽然细嫩跟紧实放一起很冲突,但就是这个感觉,一口咬下去,第一反应就是肉嫩,但因为被火熏过,皮肉都带着股韧劲。
  “味道呢?可吃出陈皮味儿了?我觉得陈皮味有些淡。”姜霸王还是指望她大哥说出个一二,全家就他经常在酒桌上跑,见得多吃得杂。
  “我吃的是鸡肉,觉得味道刚好,陈皮是为了去腥去膻,隐隐约约有这个味儿才回味无穷,太浓了反倒失了这个感觉。”姜大舅问小两口弄得如何了,什么时候能卖,“我倒是没想到,他们小两口年纪轻轻还真给折腾出来了。”
  “说是再有十来天第一批熏的鸡鸭鱼就能卖了,我估摸了下,鸡鸭合起来有个一千来只,熏鱼多点。”
  “那我得空提只鸡去找徐襄公,让他先把大旗扯起来。”眼见一只鸭腿要从面前溜走,姜大舅反手截住,对儿子笑眯眯道:“孝顺爹的?不愧是我儿,等你表弟把鸡鸭送来了,我第一个先想到你。”
  姜长顺:……
  *
  短短五天,山上的鸡鸭宰杀了一小半,而鹅因为迟迟没下蛋,只把公鹅宰了,母的一只都没动。
  最先挂进熏房的鸡鸭鱼都取了下来转进隔壁的库房里,仍然挂在竹竿上,只是地上没了火。新宰杀的鸡鸭鹅又把空出来的熏房填满。
  “先在镇上卖?”杨柳疑惑,“不先送去县里?”
  “镇店之宝还没熏好,现在送过去,名头打响了谁都能模仿。再等等,等山上的鸡鸭鹅熏好了一起送过去,有对比才能卖出价钱。”程石信心满满,他对路过的春婶说让她明早一起去镇上,“后半夜的时候你辛苦起来一趟,把鸡鸭鱼都剁成小块儿放瓦罐里炖汤,怎么香怎么做,等明早去镇上盖子一掀,香飘十里,咱们把十文一斤的公鸡再卖出八十文的高价。”
  屁,还香飘十里,杨柳抿嘴笑他吹大牛。
  隔天一早,程石早早起来搬了五十只鸡五十只鸭装筐放进马车,熏鱼也取了一筐,新鲜的鱼和鸡蛋鸭蛋照样带上,这么一装没了人坐的地方。他又把另一架木篷车套在牛身上,让坤叔拉着三个炉子三罐汤,捎上春婶,四人两车在天刚蒙蒙亮就出了村。
  “程老板,今天可有大黑鱼?天冷了我打算炖个汤。咦?今天还有干鱼?这是干鸡干鸭?”
  铺子刚开门就有熟客上门,程石示意春婶把瓦罐的盖子揭开,同时介绍道:“是熏鸡熏鸭熏鱼,熏了一个来月,皮都快熏熟了,味道好,还能放好几个月不坏。”
  “婶子早上可吃饭了?我们炖了汤,你可以尝尝,这罐是熏鸡,这罐是熏鸭,这罐是熏鱼。”杨柳绕过桌子走出来,接过春婶手里的勺子搅汤,看见有人循着味儿过来,她大声说可以免费尝,“不止炖汤,就烧锅水放上篦子上锅蒸,蒸熟了味道也不差,不论是远行还是图省事不想做饭,烧锅水的功夫就有肉吃。”
  “能尝肉吗?好吃我真买。”妇人被诱惑了,她男人经常进山找山民收购药材和山货,十天里有五天就在荒天野地里啃干饼子。
  杨柳不吝啬,先后用勺子舀了鸡肉鸭肉给她,“熏鸭六十文一斤,熏鸡公母不同价钱不同,公的五十文一斤,母的五十五文一斤,买不买没关系。”之前说八十文一斤是开玩笑的,鸡就是普通的鸡,刨除买价、人工、木柴、熏房,公鸡卖五十文一斤,其中至少能有二十文的获利。关键的是熏鸡熏鸭市面上也不是没有,漫天要价只会赶客。
  “这么贵!我转头再走一截路,五十文能买一只鸡了。”看客高声议论,他指着鱼问:“这又是什么价?我去摊子上买条活鱼十文就能买条两斤多的。”
  “十五文一斤。”程石接话,他走到杨柳身边说:“我们在这里开铺也有四五个月了,卖的东西价钱不便宜,经常来赶集的人都有耳闻,但卖的东西也都是好东西,不强买强卖,不买可以,今天可以来尝个味儿,我也不要钱,你们不至于来说风凉话。”
  “给我拿两只熏鸭四只熏鸡,鸡是公母各两只,鸭子公母价钱一样?”最先尝的妇人开口,她在千客食铺买不少次鱼蛋,维护道:“酒楼食馆卖的熏鸡熏鸭价钱更贵,味道还没有千客食铺的好,不懂的不要张口就来,你买不起自然有人识货掏银子。”
  这话也就客人敢说,程石心里听得舒坦,他拿了算盘来,让春婶打秤,一边拨算盘珠子一边说:“对,公鸭母鸭个头相差不多,所以价钱一样。两只熏鸭六斤八两,两只公鸡七斤六两,两只母鸡六斤,一共一两又一百一十八文,你是今天的第一单,去掉零头,给一两又一百文好了。”
  “黑鱼还买不买?”杨柳提醒,她舀了块儿鱼肉递给她,“熏鱼的味道也不差。”
  “不,看这价钱也知道不是你们自己养的鱼,我买黑鱼。”妇人笑,接过熏鸡熏鸭放篮子里,“你们养的也有鸡鸭,做不做熏肉?”
  “有,再有大半个月才能熏好。”程石挑了条黑鱼用草网兜住挂在秤勾上,实话实说:“我家养的鸡鸭要比现在卖的味道好。”
  “到时候我买来尝尝。”
  送走第一位客,围观的看客或多或少尝个味儿就走了,只有陆续来的熟客才会毫不心疼地掏银子买熏鸡熏鸭,一买买好几只。至于熏鱼,她们的舌头都养刁了,一听价钱就知道是摊子上普通的鱼熏制的,热情不高,但也猎奇捎带一两条。
  熬过最开始那会儿,杨柳就把勺子交给春婶,她坐回桌子后面负责卖鱼卖蛋。
  日头高升,街上也到了人最多的时候,千客食铺外面围了两三层人,多是来占便宜尝鲜的,但其中有一小半来问价,嘴上手上不闲着,铺子里的四个人也忙得团团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