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行行复行行(4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坐在车上的孩子,却分不清楚是百姓的孩子,还是罪籍的孩子。
  他们三五个凑在一起,拿着书本,贼头贼脑的四处张望,十分有趣。
  “张公功盖千秋啊……”
  寇季入渤海府的时候,幽幽的感叹了一句。
  辽地的百姓和罪籍能够和平相处,全是张知白的功劳。
  辽地从昔日战火纷飞,你争我夺的场面。变成了男耕女织,欣欣向荣的场面,都是张知白治理辽地多年的功劳。
  入了渤海府。
  寇季等人就有些伤感。
  唯有刘亨没心没肺的在哈哈大笑。
  原因是刘亨不打算跟着寇季去韩地,他打算去西阳帮自己的儿子刘伯叙经营一番西阳,指点一下刘伯叙。
  寇季也没有自私的将刘亨拴在身边。
  刘亨为兄弟情义,扔下了儿子,陪着他在汴京城待许多年。
  如今也该跟儿子团聚了。
  渤海府码头上。
  两艘有别于其他船只的大船停靠在岸边。
  大船不止是木料营造的,上面还有许多铁皮、铁角。
  更重要的是配备着一些床弩、重弩等武器。
  船上的水手更像是一个个的兵卒。
  据说一艘船可以容纳一千三百余人,可以栽许多货物。
  反正在寇季眼里,这两艘船算得上是他在古代见过的最大的船只。
  寇季依稀记得,明朝的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用了海船,最大的可以载一千人,以及许多货物。
  也就是说,停靠在渤海府码头的两艘船,恐怕已经超过了郑和下西洋用的大船。
  寇季觉得,这大概是木船的极限。
  没有具体的参考物,寇季只能依照自己的揣测评判。
  寇季吩咐人将他为刘亨准备的货物搬上了船,眼看着刘亨招揽的人徐徐上了两艘大船,还有一些人登上了两艘大船周边的小船。
  最后又眼看着刘亨踏上了上船的梯子。
  刘亨站在梯子上,眼中有些泛红的冲着寇季喊了一声,“四哥,等我帮伯叙那个臭小子打理好了西阳,我就去韩地找你。”
  寇季笑着点点头,目送刘亨登上了大船。
  眼看着刘亨坐着大船缓缓远去以后,才笑着对身边的苏洵、包拯、狄青三人道:“知道我为何不伤感吗?”
  苏洵、包拯、狄青三人一愣,缓缓摇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