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沧海横流_分卷阅读_46(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黛玉觉得,自己好像看到了母亲当年讲述的皇权了。她依然不知道皇权到底是什么,但又好像知道了它代表了什么一般,它能让所有的人惶恐万分,也能从根源上铲除掉一切的阻碍。
  她能感受到周围所有人的纠结与痛苦,也能感觉到如今贾府的颠簸摇摆。在这里的所有人都好像是坐在了暴风雨中的小舟上一样,似乎稍微用力就会将坐着的小舟翻覆,掉进水里淹死。所以所有的人连大气都不敢喘,却还要板着脸,摆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爹爹,外家没有您说的那么好,在这里玉儿好害怕,玉儿能回家吗?
  虽然茜香国脑袋一热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可是靖朝的主要敌对势力还是被划定为北蛮国。
  在战胜北蛮国之前,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人愿意为了一个远离陆地又没有什么像样资源的茜香国浪费了宝贵的备战机会和银钱粮草。
  司徒晟的做法是下令全国范围驱逐茜香国的人,无论是来大靖经商的,还是来中原学习先进文化思想的学子,一经发现就要立刻驱逐出境。胆敢赖着不走的,就地处决!
  海上巡逻的楼船只要在近海之地看到茜香国的船只就有权主动上前进攻,若是遇到茜香国的商船,允许将士自主劫掠,不用上交。
  茜香国国人的主要收入和生活物资的来源都是来自于茜香与大靖两国之间的贸易,现在贸易的一端强制被堵住,贸易立刻就变得不均衡了。
  只有靖朝商人往茜香国贩卖物资,不许茜香国的商人进入靖国商贸,就算有借着运气成功偷渡、走私的案例,到底是九牛一毛,获得的利润也无疑是杯水车薪。
  贸易的不平衡立刻就让茜香国国人的日子变得难熬了起来。本来可以卖往靖国换取高昂利润的特产和水果如今只能烂在地里,根本卖不出去。而靖国的商人却又趁此机会趁火打劫,贩卖来的物资变得越来越贵,甚至变为了原来价格的几倍到十几倍。
  茜香国今年遭到了狂风的天灾,粮食刚刚长出来就被大风吹倒在地里,导致颗粒无收。过去同样的情况下,茜香国的国民需要从靖国那里购买大量的粮食才能撑过灾年。
  可是现在茜香国本国的商人根本不允许进入大靖,而从大靖那边过来的商人又一个比一个的狠辣。他们这些人简直像是早就商量好了一样,所有人的说法都一样——想要粮食啊?不是不行啊。不过就这么个价,你爱买不买,不买大爷还不愿意卖了呢!
  到底是什么样的价格?
  一石粮食足足要一两纹银!这简直就是天价!
  就算扣下海上船只运输的折损和消耗,这粮食也卖得太贵了些!
  要知道大靖今年风调雨顺,全国粮食打丰收,秋收后的粮价就算有官府平抑,抬高了不少,才不过一石七十文而已。现在这些商人出的价格足足比进价翻了十倍有余!一两纹银才卖一石,这价格不是要抢钱吗?!
  本来从大靖那边获得的收入就被朝廷硬生生给掐断了,现在还得花天价去买这么贵的粮食,这群靖人完全是雪上加霜啊!
  众位靖朝商人表示,你爱买不买,反正大爷有粮食,难道还愁卖不出去吗?
  茜香国旁边的好几个岛国也都在闹灾荒呢,卖给谁不是卖?卖给他们还不是一样?大不了多跑一趟嘛,又不费什么事。
  一见这些靖国商人摆出了这么副嘴脸,茜香国上上下下立刻服软了,这些人这次只带了一点点粮食,就算抢过来也没用,得罪了他们就更没有粮食了。买就买得到贵的要死的粮食,不买的话又能怎么办?难道眼看着被饿死吗?
  这群粮食贩子高价卖了粮食还不老实,借着卖粮的机会暗暗在茜香国内散播着消息。他们说,都是因为茜香国的国主派人行刺了大靖朝的太子殿下,所以才导致了禁止通商和粮价暴涨的灾祸。他们是奉自己国家的朝廷的命令才这么卖粮的,要不然也不至于这么狠辣。
  这话虽然是实话实说,可是听到茜香国国人的耳朵里就不是那么平淡了。这无疑在那些依靠与大靖的海贸存活的民众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虽然现在这颗种子还没有发芽,可是等到时候到了就会引发一场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动乱。
  驱逐茜香国民的事情是林钧的建议,可是单方面断了贸易又抬高粮价就是江源的计策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经济战这个说法,也没有人见识过经济的力量,在这个以武力抢夺资源的年代,在大国之间没有制衡的时期,经济战这种“和平”的战争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不过某种时候,这种跨时代的做法还是能收到效果的。
  虽然江源这个曾经的保全公司老板也不太弄得懂国家与国家之间这种看不见的硝烟,可是大致的思路他还是有的。
  对于茜香国这种人口多,产粮低的国家,只要掐住粮食这一条就相当于捏住了它的七寸。这可不是物流发达,商业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从一个国家买不到还可以到另一个国家去买,这是大航海还没有影子的靖朝!
  就现在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而言,茜香国能够选择的余地基本是没有的。
  从倭国买粮?倭国自己就在闹饥荒呢!
  从高丽买?就凭茜香国现在的船只,根本不可能在外海走出那么远,到高丽大规模购买粮食。否则就用不着史家运送刺客了,他们自己就能将刺客运送到京城附近了。
  不买靖国的粮食?哼,不买你就等着饿死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