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钗记_分卷阅读_124(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那一天去寺庙里烧香拜佛的人,是一年之中最多的。即使身在西苑的夏语澹,也被身在皇宫的皇后拉去大报恩寺烧香拜佛。
  大报恩寺是太宗元和初年,用国库的银子建成的,是皇家寺庙,皇宫中的女眷要烧香拜佛都去哪里。皇室的废妃,包括皇上的后妃和皇子王爷们上了玉牒的正妃侧室,反正赵家的媳妇要是被废了就住到大报恩寺去,废回娘家再嫁是不允许的。还有一部分是丈夫死了,被送到大报恩寺清修,献怀太子生前宠幸过的女人包括太子妃都送往了大报恩寺,上一代夏语澹的一个姑姑,也是献怀太子宠幸过的女人,而今两位都已经去世了。此外,大报恩寺还养着太宗,仁宗,徽文太子宠幸过的旧人。还有至今废掉王爵的,王爵身后的女人,也有一部分在这里。
  在来大报恩寺之前,夏语澹向内府要了这批人的名单。和夏语澹最有关系的,自然是献怀太子的旧人,在献怀太子二十三岁的人生中,有名分的,没名分的,一共宠幸过二十九个女人。或许是献怀太子去世的时候还太年轻,他的女人不是最多。太宗八十一人,仁宗五十七人,徽文太子三十人。以上三位进大报恩寺的,多是没有品级又被碰过身子的宫女,有品级的养在宫里。
  这些女人三十年过去了,还活着近百位。
  夏语澹深深觉得,当初建造大报恩寺的目的,就是为了安置被皇室男人用过的女人,不然这么多人,皇宫是住得下,可是住得太挤了和大通铺似的,瞧着也不像个样子。
  大报恩寺是连绵几个山头,一早出发坐了大半天的马车,依仗在山门前伫立。夏语澹先下马车,走到皇后的马车前,扶皇后下马,然后搀扶着皇后拾级而上,到了庙宇门口。
  庙宇前立着两百号女尼,夏语澹面对她们的脸,或许是心理作用,闻到了枯败的气息。
  在乌斯藏及更西南的国家,很多国家都是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
  所以出嫁人说自己是世外之人,其实还是大俗人一个。掌院主持净悟师太年过六旬,是尼录司正六品的善世。
  因为僧尼道和有功名的读书人一样,享受免税免徭役的特权,所以朝廷设立了僧录司,尼录司,道录司来掌管这些人的名录,随便有弘扬各自佛教,道学的义务。
  那枯败的气息或许真是夏语澹早年对佛道事物的偏见而产生的错觉,其实已经六十三岁的净悟师太在她那个年纪,面容是正常的衰老,而她身后的两百号女尼,也没有形容枯槁之态,完全符合他们年纪的衰老。只是夏语澹现在还太过年轻,而站在她面前的人,都是妈妈辈,奶奶辈的人。
  “皇后娘娘。”净悟师太双手合十像皇后行礼,有皇后在,对夏语澹的礼,净悟师太已经顺带了。
  皇后也双手合十了还礼,含笑道:“师太四年未见了。”
  净悟师太转着佛珠解释她这四年在重译《楞伽经》,然后念了几句经文里的话,语气清冷。
  皇后和夏语澹都听不懂,因为她说的不是汉文,是梵文。所以当尼姑要当出成就来没那么容易,得精通外文,然后自己译书立说。
  夏语澹和皇后同面而立,所以看不见皇后面部肌肉的僵硬。
  净悟师太观察入微,只做不见,请皇后入殿。
  皇后很虔诚的净手拈香,跪在佛像的面前,殿中有几十个女尼,也陪跪在两旁,然后念经开始。
  选取的内容是妙法莲花经观世音普门品
  众人念的不是梵语,是汉语,几十人在袅袅的佛香中喃喃念来,在敲打木鱼和拨动佛珠的伴奏之下,好听是很好听,像音乐一样,听着舒坦,可是夏语澹没有听懂。
  经文奥义,即使从梵文翻译成了汉文,没有注解,夏语澹也一时听不懂其中的深意。
  一遍又一遍,夏语澹渐渐听清楚了他们在念的文字,听经百遍其义自现。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如果夏语澹理解没错的话,是求子的意思。
  知道是这个意思,秉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夏语澹也虔诚起来,想象着赵翊歆和自己结合的孩子,是个怎么可爱的模样。两天前夏语澹才抱过洪氏的孩子,那会儿觉得他小小的人儿好可爱,可是这会儿想象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就不入眼了,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影儿呢,就觉得生下来必须要比洪氏的孩子可爱。比洪氏的孩子还要可爱多多的孩子,头发软软的,皮肤嫩嫩的,眼瞳幽亮,嘴鼻小巧,凑近了浓浓的*……赵翊歆还要在一旁用宠溺的眼神看着孩子和孩子他娘!
  就那么想一想,夏语澹幸福的冒起了泡泡。
  不知念了多少遍,夏语澹跪得膝盖发麻了也不知道,她沉浸在想象里去了,身影屹立不动。皇后的身影也是屹立不动。
  待念了三九二十七遍,众人停止。净悟师太拿了一根挑杆。约两丈长,拇指细的翠绿竹竿,一头是个半月形铜钩。
  皇后笑着目指神案底下,夏语澹也已经明白了,向佛像默念了心愿:如果可以求的话,给个男孩子,第一胎先得个男孩子吧!
  挑杆伸进神案底下,并不好操作,夏语澹勾了很久,才把一个布娃娃勾下来,举得手臂都酸了,秉住呼吸一点点的抽回挑杆,这是佛给的孩子,可不能在中途掉落在地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