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他是神经病_分卷阅读_138(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出自对于《乐师》的热爱,无论是看小说的读者还是看电影的粉丝,都会去搜索有关资料,结果他们发现,他们搜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与小说中的描述/电影中的叙述几乎没有什么差距,哪怕因为剧情原因要做出修改,东方慕也会在作者留言里面做个备注。
  除了参演的演员们名利双收,电影中出现的曲子也在联邦红透了半边天,大部分联邦人都不敢相信他们居然会听着几首没有歌词的乐曲入了迷。
  而电影中叶逸尘最后所奏的那首曲子是所有乐曲中最受欢迎的,在粉丝们看来,这曲子真的将叶逸尘一生的思念与信念完美诠释。
  等到曲子的作曲人和演奏者名单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乐师》电影中所有的曲子和作曲人,无一不是名家。
  第一部的时候虽然已经给了读者一个震撼,但是那会儿才一部电影乐曲虽然多了一些但是人们还承受得住,可是现在三部都播出了,你现在告诉观众们三部电影出现的乐曲,作曲演奏均出自名家之手,还特么的基本是两三人负责一两首曲子,三部电影带上片头片尾林林总总加起来至少三四十首曲子——如果不是后来这份列表公布出来,他们会以为至多是两三首曲子被分段拆开了然后在电影里面四处穿插播放而已——有人好奇之下去买齐这些曲子然后慢慢在电影里面找对应,结果发现,有那么一些曲子放到电影里面的时候,有时候连那么一分钟不到!
  剧组你们这是有多么丧心病狂,请了那么多名家来做了这么多好听的曲子结果就为了截选一分钟?你们这样烧经费,投资商知道吗?
  然后没多久,剧组陆陆续续在个人主页上放出幕后花絮,新来的粉丝们又被吓到了——这些作曲家演奏家指导人员什么的,有将近一半的人,是得到消息之后闯入剧组的!没错真的是“闯”,很多人是在剧组戏拍到一半的时候冲进来的,看上去完全没有往日出现在人前的高冷范,哪怕是看录像都能感觉到那可怕的狂热——那是来了灵感之后的艺术家的情况,看了花絮才知道,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自己上门不要报酬的。
  其中,有很多是华夏人,这些人对华夏乐曲乐器研究多年,还有一些是联邦知名的音乐家,因为一直在尝试不同风格的乐曲,在剧组找上门的时候,就接了活——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以“外星人”的身份,创作出了充满浓浓的华夏风的乐曲。
  于是,毫无预兆地,由绿网的多名作者开头,因其读者们自发的行动,联邦掀起了一阵对于文化的关注之潮,这样热闹的潮流之中,却又显得井然有序——他们想要更多地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虽然没打算背个滚瓜烂熟,但是至少希望自己有那么点儿的印象,对于别的星球的历史,则带着一丝好奇,不会刻意去接触,也不会刻意去贬低。
  在这样的文化关注潮流中,因为一本小说,因为一部电影,华夏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个中等星球的珍宝,慢慢地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联邦各个领域的学者、研究员为这突如其来的现象感到吃惊,而各大电视台已经改变了节目播放的风格——近期之内文化探寻类的节目在不断增加,今天是这个星球这个民族的文化的介绍,明天是探寻那个星球那个民族即将断代的文化,而这期间,因为《乐师》票房居高不下,配合活动月刚刚开始的时候“华夏历史研究文化”专业美轮美奂的活动开幕表演,华夏文化成为众人最为关注的文化。
  等到学者们追其文化潮流兴起的原因时,才发现这一切开始于坎罗维一年一度的活动月,开始于坎罗维院长将人们最容易忽略的文学院作为活动月的主导学院。
  也开始于文学院最初那一次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带着些许慌乱的会议,开始于东方慕在会议中的那一番话。
  而究其华夏历史文化成为联邦年轻一代的关注点,则是因时下热度持续上升的《乐师》。
  至此,东方慕这个名字,终于被联邦人所记住。
  在大部分文学研究者眼中,是他掀起了文化领域的风浪——他看似没有做出多大的贡献,却让人们那从来都是往前看的视线,缓缓转向了身后。
  事情发展至此是东方慕怎么也没想到的。
  只能说《乐师》电影播出的时间选择得太好,坎罗维的活动月刚刚结束便是《乐师》来袭,文化热一波接着一波,而这其中,无论哪里都有他的影子。
  在不少研究者看来,是他以一己之力,将一个冷题材炒热。
  不少人表示经过活动月,他们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看了《乐师》之后,他们对华夏的乐器乐曲十分好奇,也对华夏那个不允许同性相恋的历史,产生了好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