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队长接过去一看,确定是孟山后,安心了。
  立刻对孟山敬礼,说道:“我们是沪市军分区派来保护孟山同志的,请你现在跟我们走,我们会全权保护你的安全,并把你安全送到沪市军分区。”
  “好。”
  孟山点头同意,同样的话由不同的人说出来,他的选择也是不同的。
  “啊——”
  就在此时,车厢里再次响起尖叫声,同时有人报案道:“解放军同志,这里,这里也死人了,死了好几个!” 一些没下车的旅客突然发现靠坐在车厢角落,低垂着头的几人也死了。
  这下可把众人吓得不轻。
  孟山顺着视线看了过去,发现死的那几人是跟女人一起上车的,顿时明白自己为什么能一直安然到达这里,因为死去的女人保护了自己。
  低头,看着怀里懵懂看着自己的小女孩,孟山的鼻子突然就酸涩起来。
  他明白女人为什么救自己了。
  “小李,立刻用车站的电话联系部队,让他们派车来的同时,也派人来接收案件与尸体。”队长严肃下令。
  死的人是敌特,只能由他们军方接手。
  孟山是在两个小时后,坐上军队安排的车去往沪市的,只是他的怀里多了一个还不到一岁的小女孩。
  小女孩什么都不懂,已经安心睡着在了他的怀里。
  沪市朱家,王蔓云还不知道孟山差点遇害,此时她跟朱英华排查与推理了很久,终于锁定了两件事。
  这两件事很有可能跟名单有关。
  第229章
  这两件事是王蔓云跟朱英华分别锁定的, 可以说,他们各自只筛选出了一件,合在一起就是两件, 但王蔓云知道,有关联。
  朱英华先说自己挑选出的理由。
  “周外婆四十多岁时, 我们国家还没有解放, 根据喜娃的年龄, 沙头村的村长说喜娃今年二十,我浮动了一点,那么喜娃可能是47或者48年出生的。”
  “嗯。”
  王蔓云肯定了朱英华的推断。
  朱英华受到鼓励, 接着说道:“就算喜娃很聪明,记忆力很强,要想形成非常深刻的记忆,最少也得是两岁左右。”
  这点他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得出结论的。
  小孩两岁以下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他情况特殊,母亲死得早, 加上又聪明,能记住一岁半以后的事,但要是再早, 他就不记得了。
  王蔓云有后世知识储备, 知道有学者专门研究过人类大脑, 得出记忆大体会出现在什么年龄段。
  可以说朱英华推理几乎没有什么错,于是点了点头。
  朱英华受鼓励, 接着说道:“49年的事太多, 那年周外婆一直跟外公在京城忙碌, 对她个人来说,没什么特别出彩的事, 于是我把事件的可能放在了50年。”
  王蔓云把老太太述说的记录本挪到面前,指着上面的一行字,说道:“你觉得是这场运动?”
  “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