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两日连连丧着脸,高闻庭实在看下去了,将她从摇椅上揪起。
  “这是如何了?怎去完一趟宫里就蔫了?”
  高闻雁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道:“我在想事情。”
  高闻雁没有骗他,她确实在想要如何打破这个僵局。
  认识丽妃迫在眉睫,可她的计划并不顺利,法事结束后,文安公主也没有再找过她了。
  她只能感叹诸事不顺。
  为了让高闻雁提起精神,高闻庭决定告诉她一个好消息。
  “你可还记得,你嘱咐过的薛赫?”
  自然记得。
  在谢参受刑后,高闻雁便与高闻庭说了,借着杏花楼,做局让薛赫失言、失仪,且越大越好。
  于是,在高闻庭的有意安排下,薛赫果真去杏花楼越来越频繁。
  升上爱饮酒,为了投其所好,薛赫亦有嗜酒的习惯。此番失意后,更是愈发酗酒。
  然后酒后总是容易失态的。
  高闻庭偶尔抛个印子,杏花楼里不缺将其延伸的人,一来二去,难免就会说到薛赫身上。
  或许也不尽是在说薛赫,只是薛赫正是十分敏感的时期,听过一两回,便开始草木皆兵。
  时间久了,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薛赫是个要面子的,加上薛贵妃的关系,在京中嚣张跋扈惯了,这口气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咽下。
  有一次,一位诗人不过在拼谈刘禹锡的诗作,正说到那首《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谁知薛赫就在隔间,竟是一个酒杯就砸了过去,将那小诗人砸个头破血流。
  小诗人很气愤,可见他身边的人皆亮了兵器,又听闻那是薛贵妃的侄子,小诗人这才罢休。
  可文人到底是文人,又岂会轻易摧眉折腰?
  于是小诗人选择了自己的报复模式:写诗。
  那诗极具内涵,句句不提薛赫,句句皆指向了薛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又一个文人被暴打一顿后,选择了同样的方式。
  一时间,京城里形成一种奇怪的现象,流传的诗句竟多是嘲讽薛赫官权压民的。
  于是满京皆知,薛贵妃有一个侄子,治水不力,贪污不说,四处借着身份欺压百姓,作威作福。
  尽管如此,可高闻雁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第105章 丞相一直有一副好皮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