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60章:(2 / 3)
等他回来后,琳琅眼皮已经有些困倦,熄了灯,只留床头一盏宫灯好起夜用,杨海摸了摸琳琅的脸,小心翼翼地搂着她的腰身,避开已经凸出的腹部,唯恐压坏了她和腹中的孩子,这是他的孩子,将继承他的骨血。
琳琅感觉到了,忽然侧头看他道:“若是女孩儿可怎么好?”
世人重男轻女,比比皆是,杨奶奶更盼着生一个大胖重孙子,琳琅心里虽然不是十分在意男女,但她不知道杨海的心意如何,所以才问问。
杨海道:“若是女孩儿,最好生得跟你一样,既标致,又有才气,针线活儿也无人能比。”
他又给琳琅拉了拉被角儿,道:“你不用担心,不论男女,都是我们的骨血,难道竟然因是个女孩儿就不要她了不成?若是重男轻女,岂不是轻了奶奶,轻了我娘,轻了你?世间也不是所有人头胎都生个儿子的。况我们还年轻,头一个不是儿子,日后再生便是。”
这话虽不是十分动听,可琳琅却听得笑了。
次日起来,杨海先给她穿衣,再服侍她梳洗,又扶着她去用饭,把饭端到跟前。
杨奶奶见了,掩口笑道:“大海如今也知道体贴媳妇了。你闲了也念念书给你媳妇听,我听孙家的陈安人说,念书给腹中的孩子听,赶明儿能考状元呢!”
杨海眼睛一亮,随即道:“爱文爱武,等他长大后自己做主。倘若念书给他听就考一个状元,岂不是常在娘胎里听人念书的都成状元了?就是状元,三年才得一个呢!”
琳琅扑哧一笑,杨奶奶啐道:“偏你就爱反驳,我不理你了!我去找宁孺人说话去!”
杨奶奶一出去,琳琅和杨海慢慢用过早饭,移步书房。
杨海先托人将琳琅的书信等物送至蒋玉菡处,琳琅嘱咐道:“你记得让他们告诉玉菡,采买一些长安城中的风俗精雅物件儿做回礼。”
杨海点头,果然如此交代一番。
回来时,琳琅跟前已放着笔墨纸砚,还有一张字帖,笑盈盈地看着他道:“我也不用你读书给孩子听,只是你那一笔没有结构的字该练一练了,可巧林姑娘还送了我一副名家法帖。免得将来孩子长大了,你不好以身作则。”
不提他们二人如何妇唱夫随,却说蒋玉菡接到后,便先将卖身契给了英莲母女。
封氏感激不尽,又随着蒋玉菡去脱了籍。
蒋玉菡看到英莲容光焕发的模样,心里也觉得安慰好些,虽说自己至今尚未脱籍,可是看到别人脱籍后的欢喜,他隐约也能看到自己将来面临时的激动和兴奋。
天子脚下,薛蟠又是常常出来流荡的,蒋玉菡也怕又被他瞧见,便购得回礼装箱,封了二十两银子送给英莲,道:“难为你服侍我几个月,这钱且做路上使费罢!”又送他们坐车到岸边,那乔中便带着二人登船离去。
转眼又过了三个月,乡下赁田的佃农送了租子来。
因杨家皆在西山大营,故杨家的地租也交给了蒋玉菡料理,三十八亩地,共计得银四十五两六钱。琳琅和蒋玉菡的三亩地共计得银三百六十两。
蒋玉菡思忖片刻,将三百六十两俱买了砖瓦木石盆景等物,又将那四十五两六钱亦算进去,只托信跟琳琅说了一声,杨家的银钱归琳琅管,杨奶奶从来不问,琳琅乐得如此,写信回来连连夸赞了几句。
虽然如此,蒋玉菡仍旧不得要领,不知姐姐买这些东西囤积着有何用,这半年多来,也没见城中的砖瓦木石涨价。
忽一日蒋玉菡在徒垣跟前奉承,只听他吩咐长史官道:“去囤积一些砖瓦木料。”
长史官不解,乃问道:“囤积这些东西做什么?”
徒垣嘿嘿一笑,道:“自然是要大赚一笔!”
长史官仍然不解,蒋玉菡亦疑惑不已,他不由想起自己姐姐一直叫自己囤积这些东西,况他在徒垣跟前素有颜面,便笑问道:“难不成这砖瓦木料会涨价不成?王爷消息倒也灵通,只是却没听过半点风声。”
徒垣笑道:“倘若叫你们听到风声,我还有什么得意?实话与你们说了罢,你们两个不妨也囤积一些卖了,只是不许再告诉第四人。因圣人登基至今,将要立后封妃,又因圣人以孝治天下,许她们家眷每逢二六之期入宫探视,老圣人和皇太后更允她们回家省亲。你们想一想,那些嫔妃家里哪有不修建省亲别院的?修建了,难不成不买砖瓦木石?必然涨价的!”
长史官和蒋玉菡闻言,前者忙去料理,后者却有三分不信。
徒垣拿着扇子敲了敲他肩膀,道:“你别不信,且等着罢,不过三五日,必有旨意!”
蒋玉菡笑道:“王爷说会,必然是会。” ↑返回顶部↑
琳琅感觉到了,忽然侧头看他道:“若是女孩儿可怎么好?”
世人重男轻女,比比皆是,杨奶奶更盼着生一个大胖重孙子,琳琅心里虽然不是十分在意男女,但她不知道杨海的心意如何,所以才问问。
杨海道:“若是女孩儿,最好生得跟你一样,既标致,又有才气,针线活儿也无人能比。”
他又给琳琅拉了拉被角儿,道:“你不用担心,不论男女,都是我们的骨血,难道竟然因是个女孩儿就不要她了不成?若是重男轻女,岂不是轻了奶奶,轻了我娘,轻了你?世间也不是所有人头胎都生个儿子的。况我们还年轻,头一个不是儿子,日后再生便是。”
这话虽不是十分动听,可琳琅却听得笑了。
次日起来,杨海先给她穿衣,再服侍她梳洗,又扶着她去用饭,把饭端到跟前。
杨奶奶见了,掩口笑道:“大海如今也知道体贴媳妇了。你闲了也念念书给你媳妇听,我听孙家的陈安人说,念书给腹中的孩子听,赶明儿能考状元呢!”
杨海眼睛一亮,随即道:“爱文爱武,等他长大后自己做主。倘若念书给他听就考一个状元,岂不是常在娘胎里听人念书的都成状元了?就是状元,三年才得一个呢!”
琳琅扑哧一笑,杨奶奶啐道:“偏你就爱反驳,我不理你了!我去找宁孺人说话去!”
杨奶奶一出去,琳琅和杨海慢慢用过早饭,移步书房。
杨海先托人将琳琅的书信等物送至蒋玉菡处,琳琅嘱咐道:“你记得让他们告诉玉菡,采买一些长安城中的风俗精雅物件儿做回礼。”
杨海点头,果然如此交代一番。
回来时,琳琅跟前已放着笔墨纸砚,还有一张字帖,笑盈盈地看着他道:“我也不用你读书给孩子听,只是你那一笔没有结构的字该练一练了,可巧林姑娘还送了我一副名家法帖。免得将来孩子长大了,你不好以身作则。”
不提他们二人如何妇唱夫随,却说蒋玉菡接到后,便先将卖身契给了英莲母女。
封氏感激不尽,又随着蒋玉菡去脱了籍。
蒋玉菡看到英莲容光焕发的模样,心里也觉得安慰好些,虽说自己至今尚未脱籍,可是看到别人脱籍后的欢喜,他隐约也能看到自己将来面临时的激动和兴奋。
天子脚下,薛蟠又是常常出来流荡的,蒋玉菡也怕又被他瞧见,便购得回礼装箱,封了二十两银子送给英莲,道:“难为你服侍我几个月,这钱且做路上使费罢!”又送他们坐车到岸边,那乔中便带着二人登船离去。
转眼又过了三个月,乡下赁田的佃农送了租子来。
因杨家皆在西山大营,故杨家的地租也交给了蒋玉菡料理,三十八亩地,共计得银四十五两六钱。琳琅和蒋玉菡的三亩地共计得银三百六十两。
蒋玉菡思忖片刻,将三百六十两俱买了砖瓦木石盆景等物,又将那四十五两六钱亦算进去,只托信跟琳琅说了一声,杨家的银钱归琳琅管,杨奶奶从来不问,琳琅乐得如此,写信回来连连夸赞了几句。
虽然如此,蒋玉菡仍旧不得要领,不知姐姐买这些东西囤积着有何用,这半年多来,也没见城中的砖瓦木石涨价。
忽一日蒋玉菡在徒垣跟前奉承,只听他吩咐长史官道:“去囤积一些砖瓦木料。”
长史官不解,乃问道:“囤积这些东西做什么?”
徒垣嘿嘿一笑,道:“自然是要大赚一笔!”
长史官仍然不解,蒋玉菡亦疑惑不已,他不由想起自己姐姐一直叫自己囤积这些东西,况他在徒垣跟前素有颜面,便笑问道:“难不成这砖瓦木料会涨价不成?王爷消息倒也灵通,只是却没听过半点风声。”
徒垣笑道:“倘若叫你们听到风声,我还有什么得意?实话与你们说了罢,你们两个不妨也囤积一些卖了,只是不许再告诉第四人。因圣人登基至今,将要立后封妃,又因圣人以孝治天下,许她们家眷每逢二六之期入宫探视,老圣人和皇太后更允她们回家省亲。你们想一想,那些嫔妃家里哪有不修建省亲别院的?修建了,难不成不买砖瓦木石?必然涨价的!”
长史官和蒋玉菡闻言,前者忙去料理,后者却有三分不信。
徒垣拿着扇子敲了敲他肩膀,道:“你别不信,且等着罢,不过三五日,必有旨意!”
蒋玉菡笑道:“王爷说会,必然是会。” ↑返回顶部↑